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古代女性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相较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男性来说,古时候女子的地位更接近于商品,而她们出嫁的彩礼就像是能够买断下半生的售价。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自然是享有更多的特权,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盛行的时代,皇帝自然是将这种权利发挥到了极致。
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不少人都好奇清朝究竟是如何选妃的,事实上清朝秀女大选的条件虽然严苛,但是在美貌方面并没有硬性要求。
清朝选妃与前朝流传了多年的制度并不相同,秀女选秀制度的变革也衍生出了新的规则,清朝选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部位必须过关。
清朝选妃有什么条件?又是哪个部位必须过关呢?
选秀制度的变革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从未中断过,这期间也就产生了不少强大的王朝,每个王朝的开国之君都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够绵延百世,朝代的延续自然就少不了要传宗接代。
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皇帝的选妃与侍寝制度一直都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为的就是更好的服侍皇帝,为皇家开枝散叶。
严苛的选拔能够挑选出优良的基因,皇家的血脉就能更好的延续,但是为了避免皇帝沉迷后宫,历朝历代也会设立相应的侍寝规则。
选秀最早有记载是在西周时期,当时的后宫就已经出现了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等不同的妃嫔名称。
到了汉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们又有了不同的等级,汉武帝以前皇帝的小妾们被统称为夫人,汉武帝之后就有了婕妤、女圣娥等品阶。
汉朝时期的女子不仅在地位上相当于商品,甚至真的能够被当成赋税来上交,《汉仪注》中就有记载:“八月初为笄赋,故曰笄人。”意思是将女子上交抵押赋税。
而这些上交的女子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分成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也意味着所能够抵押的价值不等,最高等级的“笄人”会被送进宫中献给皇帝,这也算是选秀的一种方式。
到了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有所上升,比较出名的尊重女性的两个皇帝就是唐玄宗与唐高宗,他们选择嫔妃也更加注重内涵,学识与文化是他们挑选的先要条件。
但是到了元明清时期,女性的地位又下降到了新的低谷,皇权高度集中的统治下,皇帝对于妃嫔的选择也就更加严苛,新制度也在不断的产生。
许多朝代的灭亡都与皇帝的荒淫无度脱不了关系,清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女性的地位一再下降,甚至后宫女子都变成了没有人格与自由的玩物。
清朝时期的妃子侍寝的时间也会有严格的限制,皇帝宠幸妃子的时候会有太监在门外听着,到了限制的时间就会出声提醒,为了就是防止皇帝纵欲过度影响朝政。
清朝不仅妃子侍寝有着严格的规定,就连选秀的程序也是非常繁琐,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资格进宫侍奉皇帝,想要成为秀女,必须满足两个近乎绝对的先要条件。
两大条件
皇帝的妃子一般有三种来源,一种是政治联姻,这些女子来自不同的番邦,皇帝与各邦为了平息战乱达成和平协议,又或是番邦为了拉近与大清的关系,就会在部族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献给皇帝。
这些女子一般也是部族首领的家族中人,虽然出身显贵,入宫之后也能成为嫔妃,但是却没有成为皇后的可能,皇帝是不会让外邦女子掌权后宫的。
古代婚姻一般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室自然也不例外,皇帝的婚事一般都由太后做主,一般会发生在皇帝还是亲王但要娶妻或者登基时。
太后所选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之女或者是皇室贵胄女子,她们会直接成为皇帝的皇后或者妃嫔,这些人只要没有大的过错,一般就是后宫中的权利中心。
最后一种就是后宫嫔妃的主要来源,清朝每三年就会举行一次的选秀,这些女子大多来自民间或者朝中一般官员的女儿,并且能由皇帝自己决定她们的去留。
前朝选妃的标准一般就一个,那就是相貌出众,但是清朝时期女子的容貌在选秀的过程当中并不是考察的标准,清朝的选秀非常在意女子是否“在旗”。
自从努尔哈赤整顿了满人的编制之后,就产生了“八旗”这种根本制度,后来皇太极还编立了蒙古国八旗与汉军旗,就将它们统称为八旗。
清兵入关伊始,八旗的士兵就为加强军事防御到全国各地驻扎,甚至还将百姓的良田全部圈起来划归旗人,清军占了汉人的江山是靠实力,但是圈占田地就是单纯的仗势欺人。
旗人不仅拥有了大量的良田,还不需要上交赋税,八旗子弟也就成了传统意义上手中有权有钱的贵族,但这也间接导致了贵族的腐败。
好在后来皇太极重整了八旗的制度,旗人制度改革之后,八旗也包含了蒙人与汉人,想要参加选秀,就需要在八旗之内。
就以《宫锁珠帘》为例,前段时间剧中选秀的一段情节被群嘲玩梗,秀女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因为父亲官职与自己的名字较长而显得十分搞笑。
但这种情况在清朝选秀的时候并不少见,毕竟古代官员的职称就已经不短,而满族旗人的姓氏通常也不像汉人一样只有一两个字,因此连起来念的时候就非常搞笑。
而八旗家族众多,选秀虽然三年一次,但是适龄女子也无数,并不是每一家都有参加选秀的资格,也不是不在旗就一定没有资格选秀,因为选秀制度还有另外一条“铁律”。
选秀的第二个条件就是“门第”,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在寻找人生的另一半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会在意对方的家世。
尤其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制度之下,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他们享受着社会上最大的红利,自然而然的想将这种红利延续的更久。
家族与家族之间除了生意上的交流,最大的往来不过就是婚姻,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只要是家中资产殷厚的都会为孩子的未来打算,挑选门当户对的亲家。
但是皇帝不论是权利还是财富都已经是巅峰,不会再有与皇帝门当户对的家族。况且妃嫔只是皇帝的妾,因此就退而求其次,虽然不能做到完全对等,但也想尽可能的将差距减小。
三大旗的女子自然是满足了这一条件,毕竟皇亲贵胄怎么可能是清贫之家,朝中还有一些官员不在八旗行列,不是出身贵族但是却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朝堂上挣得一席之地。
他们的女儿也是有资格参与选秀的,就拿很多人的“电子榨菜”《甄嬛传》来说,开篇就是选秀的剧情,汉人秀女当中就有不少不是贵族,只是官员之女。
笑到最后的甄嬛就属于大臣之女,甄嬛参加选秀的时候,她的父亲甄远道是当时的大理寺少卿,官居正四品,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的副院长。
甄嬛最好的姐妹沈眉庄的出身还要高于她,沈眉庄的父亲沈自山是济州佐领,官居正三品,其地位与权力相当于如今的大军区司令。
身为高官之后,她们接受的教育与培养自然也是最好的,虽然沈眉庄选秀的时候称自己没有念过太多书,只读过《女则》和《女训》。
但这只不是她的托词,为的就是展现自己的温婉,不得不说这招很好用,太后就是看中了沈眉庄举手投足之间的落落大方,她一进宫就被封为了贵人。
甄嬛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才华,入宫之后也是手不释卷,就连皇帝遇到难题的时候她都能说上几句为皇帝排忧解难,一度被网友们称为解语花。
由此可见,清朝的选秀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至少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才有可能进宫争夺嫔妃之位。
一处部位
符合上述条件之后只是有了成为秀女的资格,真正进宫侍奉皇帝还要经过层层筛选,不论是身体的检查还是才艺的考量都极为严苛。
普通女子所掌握的技能无非也就是针线活和厨艺,但是侍奉皇帝这些技能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因此富贵人家还会让女子学习其他技能。
一般来说想要得到皇帝的宠爱,美貌是一大杀器,但是诗书歌舞也有所裨益,毕竟技多不压身,能够博皇帝欢心自然更容易晋升。
入宫之前皇家会派人对这些秀女进行生理和心理多方位的检查,生理上的任何瑕疵都会导致秀女的淘汰。
宫中甚至有专门负责此事的嬷嬷,身体检查的第一项就是查看秀女身上有没有明显的疤痕或是胎记,毕竟这些有可能会影响皇帝的兴致。
严苛的检查会淘汰一大批人,当时所追求的就是女子肤若凝脂,毕竟淘汰总比侍寝的时候惹得皇帝不高兴结果掉了脑袋强得多。
经过的初步的检查,秀女们会被领到更加隐蔽的屋子当中进行内检,这种检查会更加深入,毕竟要确保进宫伺候皇帝的是黄花大闺女。
这些规定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但是有一条特殊的选妃条件几乎贯穿了满清的整个时期,那就是检查秀女的腋下是否有异味。
这种奇怪的规定也与清朝选秀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清朝的选秀虽然三年才举行一次,并且没有具体的月份规定,但是一般来说都是在7月到9月之间进行,很有可能就撞上了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
古代女子的穿着并不像现在一样自由,她们的衣着就导致了炎热的 夏天难以避免出汗,而腋下有异味也是在夏天最容易发现。
当时的社会医疗并不发达,许多疾病也还处于不被人类了解的阶段,一些模棱两可的疾病就会引起避讳甚至是恐慌。
腋下有异味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传染病,因此选秀的时候会对秀女的腋下是否有异味格外注意,不论秀女多么的能歌善舞样貌出众,只要这一项不符合规定,就无缘后宫。
若是妃子的“腋下异味”传染给了皇帝皇后又或是太后可是大罪,谁又敢冒着这样的风险将这样的秀女放进宫,一旦被发现下场可想而知。
就算是被检查之前采用某些办法,掩盖了身上的气味成功入选进入了后宫,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侍寝之前还会检查。
清朝的敬事房就是专门为皇帝的“侍寝大事”专门设立的部门,皇帝翻牌子确定了侍寝的人选之后,敬事房就会派出专门的太监或者宫女去对侍寝之人进行检查。
这种检查一来是为了确认妃嫔身体无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借此机会对皇帝不利,保护皇帝的安全。
检查时妃嫔依旧是不着寸缕,确保没有暗器之后还会仔细嗅辨,妃嫔的腋下没有异味才能将其送到皇帝的身边侍寝。
如此严苛的选秀要求倒是让皇帝享受了,就是苦了这些妃子,没有任何的自由可言,只是皇室的生育工具,就算是得了皇帝的宠爱也不过是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而已。
满足条件秀女
经过了严苛的挑选成为了秀女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后妃,清朝的秀女会先接受礼仪培训,如果能在之后皇帝的“面试”当中获得青睐,自然是要进入后宫。
这些秀女被选中之后就会根据皇帝的满意程度,以及她们各自的家庭条件封为不同品阶,最低阶的是答应,甄嬛入宫之时是比答应高一阶的常在,沈眉庄则更高,直接就封为了贵人。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秀女被指给了皇室的其他成员,对于不愿意在深宫高墙之中困一辈子,还要时刻提防被人谋害的秀女来说,这种结局无疑是最好的了。
经过了层层选拔但是没有被皇帝看中的秀女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直接就回了家,而是要继续参加选拔,一直到了25岁都没有被选中的才能出宫嫁人。
一入宫门深似海,封建王朝的礼制之下受苦难和压迫的永远是弱势群体,宫外的人都艳羡紫禁城的富贵繁华,只有宫内的人才知道自由的可贵。
不论从前是怎样的身份地位,入宫之后就与前尘往事再无瓜葛,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进了宫,照样要对比自己位分高的妃嫔屈身行礼。
至于是否有孕,能否将孩子生下来甚至将孩子养大,那就全看个人的造化了,并且妃子一般不能出宫,大部分妃嫔的结局也就是老死宫中。
如果妃嫔的儿子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并且在宫外立府居住之后,皇帝才有可能开恩让她们出宫与孩子住在一起,当然,皇帝活着的时候基本是不可能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遗诏或是新皇下旨。
结尾
清朝的选秀标准更趋向于现实要求,皇帝娶妻纳妾很少是因为所谓的“真爱”,更多的只是为了制衡前朝,后宫的宠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前朝的势力分布。
而这些世家大族的女儿们几乎就只有为家族牺牲这一个价值,古代女子少有能为自己的幸福努力和追求的资格。
归根结底,封建王朝之下女性就只有被摆布的命运,她们的婚姻被当成筹码,并且永远享受不到男性所能享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