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大戏,康熙没想到,他用心培养得这么些个优秀的儿子,却一个个都盯着他的皇位虎视眈眈,简直是太令人失望了!
康熙幼年登基,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平三藩、收台湾,把大清的江山治理得服服帖帖。
其实“九子夺嫡”的发生,康熙还真赖不了别人。
康熙不幸的童年
康熙帝玄烨出生的时候,虽然是个皇子,但是作为父亲的顺治,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欢喜,因为她一心都扑在了董鄂妃身上,玄烨的母亲佟佳氏并不受宠,连带着玄烨也不受宠。
而且清朝的规定,皇子出生后是不能留在生母身边的,所以玄烨一出生,就被抱走了。
玄烨长到两三岁的时候,就被抱出皇宫去生活,好好的皇子不养在宫里,为何要让这么一个小孩子去宫外生活呢?
因为天花,清朝皇室一直以来都深受天花这种疾病的困扰,那时候得了天花,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措施,扛过去,以后就对这病有了抵抗力,抗不过去,小命也就交代了。
为了防止天花传到宫里,外地的王公大臣都必须出过痘才能进京。
玄烨被送出宫的理由就是“避痘”,顺治怕孩子太小,抵抗力差,如果染上天花,再传染给别人,那么宫里就乱套了,为了以往万一,干脆让他出宫。
恰好这个时候呢,董鄂妃生下了顺治的第四个儿子,顺治大喜,甚至认为这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个孩子将会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这差别待遇多么明显啊,玄烨一个人在宫外父不疼母不爱的,这个刚出生的弟弟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更不幸的是,在宫外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玄烨还真感染上了天花,好在小玄烨身体抵抗力不错,命不该绝,生生给扛了过去,只不过脸上留下了疤痕。
这时候董鄂妃的儿子不幸夭折,没过多久伤心过度的董鄂妃也跟着去了,痴情的顺治痛失儿子和最爱的女人,觉得天都要塌了,没多久也感染天花去世了。
纵观康熙的童年,父亲这个角色基本上是缺失的,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和教育,估计连见上一面都很难。
康熙继位的第二年,他的生母佟佳氏也因为疾病去世了,彼时的康熙也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罢了。
“钦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遭受跟自己一样的童年,对他的每一个儿子其实都很上心。
康熙严慈并济的教育方针
康熙自己当了父亲后,对儿子们的教育很是上心。
康熙的长子胤禔因为母亲地位不高,所以并不是太子的人选,但是这并不妨碍康熙用心培养他。
胤禔文武双全,军事才能尤为卓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受康熙的器重,两次出征噶尔丹胤禔都随驾。
胤礽在康熙的期望中慢慢长大,文韬武略,多次替康熙进行祭祀,也在康熙出行的时候,行监国之职,替康熙处理了许多政务。
不仅如此,这对父子不在一起的时候,还经常互通书信。
康熙远征漠北的时候,途径黄河沿岸,尝到了当地的鱼非常鲜美,于是特地命人快马加鞭把鱼送到京城,给儿子胤礽尝尝,并特地说明,皇太后不喜欢吃鱼,这是给太子吃得。
不仅如此,康熙还写信一封求儿子夸奖:你如果觉得好吃,记得给为父回信啊。
康熙看完信后非常高兴,觉得太子这是关心自己,突然就觉得非常想念胤礽,于是命人把胤礽平时穿的衣物寄给他,以解思念儿子之苦。
胤禩从小就性格温和, 聪明伶俐,他自知母亲的地位不高,所以甚晓世故,待人亲切随和,从不摆皇子的架子。
胤禩17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的皇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读书的时候胤禩的书法是他的弱项,康熙特地让当时的书法家何焯当他的老师,并且要求他每天写十幅字帖练习,康熙亲自检查。
看到康熙时期皇子们的课程表,估计谁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声,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凌晨五点,老师们来了,皇子们不仅要学习满文,还要学习汉文。
7点康熙上完早朝后,还会亲自来检查皇子们的功课,注意是随机抽查,皇子们要一字不拉地背诵。
9点到11点,是皇子们学习最用功的时间,像《礼记》里面的篇章,朗读抄写都是百遍起步的。
从凌晨三点到晚上七天,一天基本上有1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而且每天都是如此。
所以说在康熙尽心尽力的培养下,这些皇子们随便拎出一个来,业务能力都非常能打。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康熙的皇子们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学习,为了培养他们,康熙亲自选派知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
不得不说康熙不仅是一位治国有方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空闲的时候,康熙会亲自教导皇子们学习,而且他教学的过程中,他善于发现儿子们身上的优点,然后重点施教。
其他皇子的培养教育,都以辅佐皇太子为重。
康熙发现皇三子胤祉在科学上非常有造诣,还亲自给他讲解几何学,并让他跟着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学习律吕知识。
后来,康熙命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一书,经过一年的时间,胤祉在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的协助下完成任务,康熙感到非常欣慰。
康熙还非常重视皇子们的书法技艺,要求他们每天都必须练字,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曾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
可是人一旦优秀了,又怎么甘心屈居人后呢?况且在大清当一名王爷,还真不是那么轻松的。
清朝的王爷不同于明朝的藩王,他们没有封地,一般情况下,也不能随意离开京城,而且基本都是靠拿工资生活的。
一旦你的爵位降低了,王府就会被朝廷收回,这时候连住的地方都得自己找。
而且除了亲王郡王这些高级别的俸禄多一点,贝勒及其以下级别的,俸禄并不高,往往还要养活王府的一大家子,如果你不努力在朝廷上担任一些要职,银子根本就不够花。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说不定自己就当上皇帝了呢?“九子夺嫡”由此拉开序幕。
好的时候,父慈子孝,每个皇子都是朕的好儿子,一旦变质了,干什么都是错的。
最终,雍正脱颖而出,继承皇位,这几个抢夺皇位的兄弟,圈禁的圈禁,赐死的赐死,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落下帷幕。
康熙该不该背这个“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