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官职共可分为九品,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有18个等级差位。其中,最为厉害的“正一品”则是中国古代官品等级的最高级别。
可以说,古代的仕子们都不愿意永远做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他们在政绩方面用心极深,而且努力熟悉并掌握为官之道,为的都是日后尽快得到皇帝的垂青,继而得到重用和拔擢,升官晋级。
那么,作为古代官员职位“天花板”的“正一品”究竟有多厉害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清代的正一品官员都是何等稀缺的人才,他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优厚待遇。
中国古代的官职分为“九品十八阶”,其中,正一品乃是最高的官职级别,属于官员中的“天花板”,因此,也就注定了能被皇帝赐予正一品官阶的臣子可谓少之又少,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不为过。
历史上,很多名臣功勋都身居要职、威风八面,可即便如此,大部分这样的官员也没有得到“正一品”的官阶。
如果我们细细地翻阅历史会发现,很多兢兢业业、辛劳一生的忠诚良将生前没有获得正一品的官阶,但他们中的一少部分人在身殁后却被君王感念不已,从而才被追赠了正一品的官阶。
在唐朝,有可能获得正一品官阶的文臣武将大体上应该履任过“太尉”、“太师”、“司徒”、“太傅”、“司空”、“亲王”以及“天策上将”这样的职位才行。
而宋朝的正一品官员往往出自于“太师”、“太傅”和“太保”这3个职位的官员。
到了明朝,正一品官员主要从宗人府、三公辅臣、中书省以及五军都督这4类官员中选拔出来。
而在清朝,文职京官中的“三公”和“内阁大学士”、文职外官中的“总督”、武职京官中的“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中的“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才有可能被皇帝敕封为正一品大员。
可见,中国历朝历代凡是能够配享“正一品”官阶的臣子,不是皇室亲王就是能力超群、掌握实权的朝廷大员,他们有才有谋、政绩突出,人人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而且无比稀缺。
在朝为官,谁不想平步青云、屡屡擢升,又有谁不渴望得到“正一品”的官阶呢?!但是别忘了那句话:梦想是丰满的,可现实却是骨感的。
从清朝的一些知名官员来细究和研析,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你忠君博学、清正廉明,也很难被皇帝敕封为正一品大员。
和珅、纪晓岚和刘墉都是清朝的名臣,他们都服侍过有着“十全老人”之称的乾隆皇帝,乾隆与三位臣子之间也都曾发生过种种颇为传奇的事情,至今仍然被世人口口相传、热议不已。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他与两袖清风、恭谨谦慎的刘墉、纪晓岚是截然不同的朝臣,一生以追名逐利、逢迎君王为己任,哄得乾隆皇帝整天乐乐呵呵,按照乾隆皇帝的话讲——“和珅是有些私欲弊病,但他知圣心、有能力,往往在关键的时刻能摆平许多令朝廷都头疼不已的难题,此人值得重用”。
资质聪慧、手腕强硬、善于谄媚的和珅因极受皇帝的信重和倚靠,所以他加官进爵的速度堪比“坐火箭”,从踏进仕途到成为正一品大员总共才用了8年的时间。
名臣刘墉出身于官宦世家,因父亲的恩荫而得以直接用举人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他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故而被皇帝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一职,继而入朝为官、奉君事主。
刘墉为官期间忠正廉洁、办事雷厉风行,因办事有功、政绩显著而被乾隆所赏识并倚重,可他从步入官场到成为“从一品”的督察院左都御史,一共用了30年的时间。
嘉庆帝继位后,品行高洁的刘墉依然受到了皇帝的欣赏,他于嘉庆二年才被拔擢为“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
也就是说,一生敬业忘我的刘墉,足足勤勤恳恳地奉献了46年的心血和努力才成为了正一品大员,当真是太不容易。
再看一看纪晓岚,他自乾隆十九年高中进士,出任翰林院庶吉士开始,始终遵照皇帝的安排从事编撰诗文、考证训诂一类的文职工作,嘉庆皇帝褒赞其为: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而纪晓岚仿佛更加不善于钻营和逢迎,他从一介小官爬到“从一品”的左都御史一职总共花费了漫长的33年,最终,直到纪晓岚去世前一个月,嘉庆帝才因顾念其一生辛劳无比、从无败绩才敕封其为协办大学士。
然而,协办大学士依然是“从一品”官员,也就是说,纪晓岚毕生勤勉为官50余载,直到过世也没有得到“正一品”的官阶,的确十分可惜。
正一品是清廷官员中最高等级的官职,得此官职者不但功成名遂,而且待遇丰厚、光宗耀祖。
在清朝,不同职位的官员领取相应级别的薪俸,在京供职的官员与地方官员在薪俸方面相差的也比较悬殊,而且工资的来源也不同。
京官具有正俸和恩俸2种不同的工资收入。
正俸是由俸禄和俸米组成的,正一品大员每年可以拿到180两白银的俸禄、得到180斛俸米。
但这笔工资收入着实微薄了些,标准当真不高,所以,从雍正一朝开始,京官们就被朝廷特批多了一份“恩俸”。
所谓恩俸其实就是朝廷额外给予的一笔俸禄,这笔钱可以补贴京官们的家用,相当于给了京官双份的工资。
古代和现代其实有一些相近相通之处,就拿在京奉职的京官们来说,他们能够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繁华之处固然是一种荣耀,可是人人都清楚京城权贵云集、房舍宅院寸土寸金,如若他们没有充足的家资和关系网来做以支撑,恐怕想在京城里安家置屋就成了一桩可望而不可及的难事。
或许是为了不让那些买不起京城宅院的京官因缺钱而走向贪污腐化的道路,又或者是皇帝当真体恤那些夙兴夜寐、劳心劳力的朝臣,总之后来清朝的皇帝给京官一项较为优厚的待遇——可以得到朝廷免费提供的官舍。
官舍的所有权隶属于朝廷,它是用来解决京城官员的住房问题的,一般来说,京官的品级越高,朝廷分配给他居住的官舍就越大,而且官舍里还配备了相应的家具物什,让官员舒适又便利地享受着朝廷的恩赏,从而或多或少激发出这些朝廷大员的敬业奋进之心,以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奉君任职、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朝廷。
身为清朝的正一品大员,可获得官舍的标准为20间房,那将会是一所三进三出的宅邸,相当气派敞亮。而二品官员能适配的官舍为15间房、三品官员适配的官舍数目为12间房。最低等的京城九品芝麻官则只能适配3间官舍,貌似听上去略微有点寒酸。
除了以上大宗的优待之外,一名清廷正一品大员还有诸如:可享受免费饭食、外出远途差旅补助、子嗣可送入官学、告老还乡后依然有月俸可拿等等的福利待遇。
尽管这些“好事”和“好处”并不像巨额财富那样令人十分心动,但桩桩件件都在占有着稀缺的“皇家派系资源”,得享者皆可谓万中无一、意义不凡,可以幸福地沐浴着天家的恩荣和犒赏。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其实从古至今,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努力攀登而触摸到职业的“天花板”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好事,同样,相信绝大多数的古代官员也都渴望着能够成为正一品官员,以充分享受着地位和权利给自己带来的舒适感、荣耀感。
但真正能成为“正一品”官员着实很不容易,这样的官员不仅需要长期坚持付出百倍的辛苦,还要尽力维护好与皇帝的关系,且能让皇帝的心目中始终保存着臣子的良好形象、唯美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