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降与不降,真情假意,难以分辨,那么只好采取老办法,剃发。这招曾在辽东屡试不爽,只要愿意剃发的,就算自己人。
然而,扬州不同于辽东,处于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帝国交通枢纽。当时如果统计GDP,它也应该在全国名列前茅。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程度也相对比较高,老百姓的氏族认同感更强。
绝大多数人,坚决不肯剃发,因为他们相信,法不责众。只要坚持到底,哪个朝廷也没有办法,难道还能把所有人都杀了不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应该没有错。
然而,反过来也一样,哪里有反抗,哪里也会有更强烈的压迫。
在三令五申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多铎下令,凡不肯剃发归降者,一律斩首。
根据某些非官方记载,此次杀戮前后持续十天,称为“扬州十日”。前明方面,死难人数达到八十余万。
这个数字显然有点夸张,当时扬州城有没有那么多人都不好说。就算多铎把自己人也砍了凑数,也不见得能凑齐。
最关键的一点,几乎所有相关的记录都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大家也知道,那场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在那种时候,集中出现那么多类似的言论,大有抹黑清廷、煽动民族仇恨的嫌疑。
当然,我也没有为大清开脱的意思。不管真实的数字是多少,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也是泯灭人性的。
也可以说,大清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对当地军民进行了血腥的镇压。
同时还想强调,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因此,我一贯认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向往战争。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经》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动战争的念头。因为它的残酷还在于,可以让美好的事物转瞬间毁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牺牲品。
“毁灭你,与你何干。”—《三体》(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