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幕府统治时期,跟中国一样都是关闭海关,封锁国家, 只留着长崎一地给荷兰、中国少数的商队做贸易用,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闭塞、落后。
日本的明治维新,先是推翻了德川的统治,建立了新政府,国家自上而下要改革,于是日本就脱离了落后,改为积极侵略别国,我国就是遭殃的一个。
日本变法成功,大清在一批已经觉醒的官员、学者力主之下,也开始稍微的面对的现实,一定程度觉得别国先进,但是碍于老佛爷的颜面,官方还是觉得自己是天朝上邦。那时候,有的留学生,他们得以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一场中国的变法渐渐在众人心中酝酿。
只可惜,变法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心态太激进,在长期封闭的环境下,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只在少数敏感的知识分子中萌发,并且真切感悟,他们的敏感跟其他人的兀自不知对比起来,就容易产生一种独醒的优越感。这样的精英意识显然是不太接地气的,会将广大本来可以争取到的士绅官员资源浪费掉。
前者瞧不起后者,后者对前者也有相同的反应。跟着就是急切求快,恨不得打碎一切旧制,马上让天地换新颜。这样的急切放在哪一朝变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对形势评估的太不充分,太简单化,人们对未知本能的是恐惧,变法人士抱着快破快立的态度来变法,太过操切。
这批改革者,最年长的是康有为,梁启超才二十五岁,站在他们背后的皇帝光绪,手无实权,年纪也轻,他们都是血气方刚而又缺乏阅历的,康有为觉得中国跟日本民俗等处相近,于是照着日本改革,中国的目的也可达成,这就犯了没有具体分析问题的毛病,试问日本可有垂帘听政,手握实权的顽固太后?连日本人都说,自己的情况相对中国而言算作很简单了,民族单一,地域单一,人种单一。
其次,康有为太早将计划和盘托出,本来想着先声夺人,结果一下子让别人知道了改革的全部计划,过早的亮了底牌,也就过早的令反对派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对付他们,该从哪里找破绽。当荣禄问康有为,该从何处开始变法时,康先生居然回到:选择三品以上反对变法的官员,杀一、二人,则成。这还未开始,就宣布流血声明了,岂不是主动给自己树敌?
最后,还是政治经验为零的恶果,变法的根源,在于夺权,必须调和慈禧和光绪之间的权力天平,慈禧掌权这么多年,让其放权谈何容易,必须努力调和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减少猜疑。但是康有为拒绝了调和的策略,最后从上至下将保守派得罪的很彻底,变法失败就不足为奇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变法成功后慈禧的权力会被剥夺,只能成为一个摆设。所以本来支持变法的慈禧太后肯定不会让这种损害她利益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中国人就是缺乏武士精神---也就是日本原本偷换的汉魂的概念所以才变法失败。但是笔者认为这样想比较偏颇,什么精神也不及生存需要来的实际,日本的武士曾为了生存下海为盗,他们的义在哪里?道在哪里?中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还有很多人为了不当亡国奴拼死拼活,难道就没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