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名将,你会想到什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来自三国名将太史慈。
生逢乱世,要成为百战名将,就一定是有此抱负。二战,就是这样的乱世,名将自然也是如星星般璀璨。
耳熟能详的,就有古德里安,蒙哥马利,朱可夫等等。但要说苏联哪位将军最牛,则要非苏联"军神"朱可夫莫属了。而他的功绩,在俄罗斯民族历史上,也是无可替代的。高于库图佐夫,涅夫斯基等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对于苏联老百姓来说,朱可夫就是神的存在,胜利的象征,而卫国胜利勋章,就称为朱可夫勋章,可谓实至名归。
他曾于1941年,在叶利尼亚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古德里安。也在最后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苏联最重要的两座城市,被他保了下来,其能力由此就可以感受到。然而曾经的血腥战争在如今早已经化为云烟,而在优渥生活里成长的后人们,许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洞察力"。
他们在堆积如山的二战旧事里找到了证明,并以一句话概括了苏联最高统帅朱可夫的能力,"没有人数优势根本不会打仗""他们只会人海战术"。看到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明人钟惺的一句诗:"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1、 稳如灭六国的王翦
从表面看,惯用"人海战术"的朱可夫,其实跟先秦名将王翦还颇有些相似。王翦,字维张,是战国时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作为秦始皇灭六国的第一功勋老将,王翦的能力,是千载史家都心悦诚服的。然而就王翦的一生,其实也不乏为人所诟病,这是一个用兵求稳不求奇的名将。
在秦攻破韩、赵、燕、魏之后,秦王就打算携余威趁热打铁南下征讨楚国。作为那个乱世的老牌强国,楚国在当时不仅是的"人才输出第一"大国。
还是早在春秋时就横扫汉阳诸姬,多次问鼎中原的军事强国,而那时秦国的大多数国君还在西北边陲边放马边防着异族,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在楚国,几乎每一代君主,不是死在征战的路上,就是死在凯旋的路上,这是一个有着千年传承的热血国家,即使是在战国后期。
秦王也深知楚国不好对付,于是就召集心腹将领商讨征战人选。而这时李信就站出来了,李信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他的后代是响当当的,比如飞将军李广,更往后也有个陇西成纪李氏,那就是唐朝皇帝的老祖先。
这李信后世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自己肯定也不是面前的便宜将军,他生得逢时,刚好生在了统一六国的时代,他的军事能力也堪称名将。
但是少年得意,总是会欠缺一点稳重的。人大可以在战术上低估对手,但一定不能在战略上高估自己。
李信告诉秦王,征服楚国,只需要20万人马。秦王转头又问功勋老将王翦,王翦却说非60万不可。
当此之时,很多人都会感慨王翦老了,毕竟是不如年轻人有胆量了,再说李信都说20万能打包票的事,干嘛还需要拿着60万大秦好男儿去凑热闹,这是花人力还花物资的"笨蛋"策略啊。
王翦也知秦王和众人不以为然,于是就托词辞官。那边李信浩浩荡荡的大军开拔,一军主帅好不威风,这边王翦收拾着细碎行囊,看那孤独背影立在风中,人走茶凉当真是好不凄凉。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李信遇到楚国名将项燕,以诱敌之计骗了小年轻李信,伤亡不计其数。
最后还是得稳重"胆小""只会以多欺少"的王翦带着秦王履行诺言的60万士兵,上了战场。并由此又立一灭国之功。
二、对战德军的内在因素
1955年被晋升为元帅,朱可夫职位上的战友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直接揭短说道:
"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
就连朱可夫的战友,都如此评价朱可夫,难道他真的是大家所说的不以多欺少就不会打仗的吗?
其实前面笔者将过王翦的稳重,其实就如朱可夫的用兵一样。但究其内在因素,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苏联也的确是靠着人海战术拖垮德军以获取战场优势。但是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有多少可用的策略都用上的因素。
在二战时,德军可用一个月灭一个国家,甚至短时间内席卷欧洲,其根本原因就是凭借自身优秀的装甲坦克和高机动的战术,闪击波兰是我们高中历史课程就提到过的。
此后的数年,德军一直控制着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闪电战如此屡试不爽,那在苏联战场之上,自然也是用惯了的。
在此后的数年内,德军就控制了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最开始,德军就凭借自己的闪击战术,击溃了当时苏联的精锐部队,打下了苏联东欧的不少军事基地。
可以说,在整个苏德战争上,德军在被重创之前,一直都是有绝对优势的。直到最后诺曼底登陆,德军才陷入了左右夹击的境地。
和强势时期的德军比起来,军队中多是预备役和新兵的苏联军队,实在是差距太大,唯一可用的优势,就是人数多。
而这也就会有一批善用人数优势的统帅应运而生,中国的古代先贤早就说过了,指挥少量军队很容易,指挥大于10万的军队,就很难。
而朱可夫就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并非调侃,能够把素质良莠不齐的苏联军队从人数优势转变为战术优势,朱可夫绝对无愧"统帅中的统帅"这样的称号。
事实也证明,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大型战役中,善用人数的朱可夫,在舞台上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但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战损比,让后世的学者,将其战术评价为"建立在士兵的血肉之上"。但无论是基辅还是莫斯科,凡是决定了苏联命运的战斗,朱可夫必然取得胜利。
而苏联人民对其的信仰,也真堪称到"神"的地步。以至于后来的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首脑,都由心的佩服这个百战名将。
人们常说,新的城市的建立,总是在旧城市的废墟之上。对于曾经挽救过人民,阻止兵戈的那些将军们,我们过渡的舆论,反而会让那一幕幕功绩失了颜色。
朱可夫固然是需要以人数优势的,但这也侧面反应了,战争的残酷。美好的日子来之不易,战争虽已成过眼云烟,但却时刻警醒着我们,不忘战争的血腥,才能够让我们时刻珍惜和平。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