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四大家族中,有一个人最引人瞩目,却又非常低调,就是忠靖侯史鼎。
史鼎是史家第三代的第二个侯爷。关于他的生平原文并没有特别介绍。
史鼎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葬礼上。
(第十三回)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贾母父亲史公为尚书令加封保龄侯。
尚书令就是一朝宰辅,文官第一人。保龄侯则是传世的勋爵。
不过与贾府世代世袭不同。保龄侯的爵位应该与林如海家的侯爵一样,最多传承三到四代。
第三代保龄侯是史湘云的父亲,只可惜英年早逝膝下无子,便由弟弟史鼐继承保龄侯。
保龄侯史鼐是史湘云的二叔,与忠靖侯史鼎,可以肯定是兄弟,但却未必是亲兄弟。
史鼎由于没有过多介绍,只能从与史湘云的关系来做一定的推测。
湘云父母死后由二叔抚养,原文却从来没交代她与史鼎有任何交集。史鼐被调离京城下地方当官,也是将史湘云留在贾家,期间也没说史鼎家里接史湘云去住几天的意思。
由此便能推测史鼎与史鼐,是堂兄弟的概率更大。他或者也是贾母兄弟的儿子,或者就是堂兄弟的儿子,与史湘云虽是一家却并不亲。
还能确定一点,史鼎的忠靖侯肯定不是世袭来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原文只说了尚书令史公获封保龄侯,再没提到史家有人获得爵位。
史鼎横空出世,一出场就是忠靖侯,想要知道他的爵位来历,就要从原文去寻找蛛丝马迹。
《红楼梦》当时的朝堂格局是太上皇退位,居住在大明宫内。皇帝登基不久,并没有完全掌权。起码四王八公这伙老臣还在游离之中。
但与皇帝亲近的亲信有个共同特点。比如忠顺亲王、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他们封号和名字里都有个“忠”字。
表明新皇帝非常强调臣子“忠”心,也是对四王八公这些老臣的期望。
再看之前的四王八公以及其他册封的爵位,基本没有“忠”字。即便是那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也是以“义”开头,并不凸显“忠”。
如此一来,忠靖侯史鼎的侯爵,便能肯定是这一代皇帝册封。
但另一个问题也出现,史鼎作为史家第三代,他如何获得的侯爵?
和平时期想要获得爵位,别说侯爵,哪怕是伯爵,也要比祖辈史公和宁荣二公难度大多了。
当年史公那一代人惊才绝艳,他自己更是文臣之首,一朝宰辅,辅佐皇帝得了天下,尚且只是侯爵。史鼎何故获得侯爵,与祖父比肩?
原本四大家族最有出息的,似乎是王家的王子腾。但与忠靖侯一比,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获封侯爵,可比官居一品更难十倍。
太平盛世的臣子想要获得贵族爵位难比登天。王子腾活着根本没希望,死了也不一定。
读书人探求史鼎获封忠靖侯的原因,只能从原文中查找线索。
当时忠靖侯夫人出场,是在薛蟠提到义忠亲王老千岁,以及伺候太上皇的大明宫内相戴权先后出场之后。
联系太上皇和义忠亲王,再计算时间,君笺雅侃红楼发现,这代皇帝能够登基,正是与义忠亲王争储胜出,太上皇退位后的事。
那义忠亲王的结局是“坏了事”,导致棺材无法用,可知当时争储的斗争极为惨烈。
义忠亲王坏了事,皇帝胜出后,太上皇被迫退位……这种父子兄弟争权的故事在历史常有,但像兄弟阋墙,父亲被迫让位给儿子的故事,却并不多见。
总有人说这段故事是借鉴了清朝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事实康熙并没有退位。反而知道历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原型”借鉴自唐朝的玄武门之变。
如此一来,史鼎能获得爵位的原因就一清二楚了。
他就像跟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尉迟敬德和秦琼一样,获封侯爵岂不是正常!
史鼎能被直接封侯,体现出他的几个优秀素质。
首先,史鼎眼光极高,很早便选定扶持之人,并死心塌地追随。
其次,史鼎在皇帝登基过程中,立功极大才被封侯。
最后,史鼎是四大家族第三代,成就最高的人。且完全凭借一己之力获得的爵位。
所以,要论四大家族最出息的第三代,史鼎无疑要比王子腾更强。
王子腾的崛起,更多源于贾家的培养,对贾家的背叛,以及皇帝有意扶持王家削弱贾家,而不全是的他个人能力。
反观史鼎,选对了老板,敢于出手,说明史家子孙培养最成功,在眼光和胸怀方面成就也更高。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