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之中,太监犯错,专门设置惩处司,名曰“慎刑司”,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管辖,衙署设立于西华门外长街以北。
这个地方最早是顺治时期设立,起初叫做“尚方司”,而后改为“内刑部”,康熙年间改为“慎刑司”。内设郎中2人,员外郎8人,所辖大小人员约50余人。
这些人分别掌管各种事务,只要负责宫中或者王府太监犯案事宜,后又兼任三旗刑事案件等事宜。
太监最怕的就是这个“慎刑司”,烧香拜佛祈求自己一辈子也别到这个地方,因为到了里面非掉一层皮不可。
“清史料”记载,所犯罪责太监被押送慎刑司后,先要打一通“杖板”。这是两种器具,其中“杖”用竹制成,长5尺,圆5分,用青竹或毛竹制作;“板”则是用长5尺,宽5分的青竹制成。
行刑之时,先将受刑者按伏地表,褪去衫裤,腰部垫上青砖,令其臀突起;而后一人按头,两人按手,两人按腿,分别两人各站左右,轮流掌刑,一人在旁记录喊号。
板子开打之前,喊号之人要高喝一声:“你知道错了吗?”不论受刑人说“知道”或“不知道”,这通刑罚是逃不过的。只不过,说“知道错了”或许可以打得轻一点。但是犯事的太监一般都没有银子孝敬这些人,如果没有熟人的话,一般都不会轻饶。
板子打下后,挨打之人必须要高喊:“饶恕了奴才吧,下次不敢了!”如果不喊或者喊的声音含糊,便认定为顽抗不服,需要加倍受罚。若是得罪了某个人,这个人又提前使了银子,那么受刑者可就倒了霉了,给打得你皮开肉绽不可。打完之后,从深井之中打出一通冰凉的冷水,往伤口上一浇,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如果上司没有交代打多少下,那就要看掌刑人的心情了,心情好打的少一点,心情不好打个半死,总之以不出人命为原则,打轻打重看心情和有没有孝敬钱。很多太监被打的哭爹喊娘嚎啕求饶,甚至有人疼的学狗吠之声。
打过之后,喊口号的那人负责将打了多少下,犯人情况写明后,交于监刑二人架起受刑者送到上司那里,如果只是轻罪,一般令其磕头谢恩后,派人送回原处。如果罪责重,就先行收监,而后在处理。
庚子之变后,慈禧疑心光绪有加害自己的意图,便对宫中太监格外谨慎,令慎刑司效仿前明设“气毙”之刑。行刑时,只需将受刑太监捆绑一个专门的椅子之上,先将七层白棉纸沾湿,而后一层层将受刑太监的口、鼻、耳封上,再用“杖刑”打其双腿、腹部,受刑者被杖板打下,吃痛后不能呼吸,不许一会就气毙身亡。
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异常恼怒,下令将替光绪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几个小太监全部用“气毙”加“杖板”之形严惩,最终无一人生还,其情景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