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4月,大学士赛尚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被派往广西,用以遏制已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太平天国运动。出发前,内阁中书左宗植建议赛尚阿,应在其班子中加入一个名叫江忠源的人,无所有偶,另一位大学士祁隽藻也向赛尚阿推荐了江忠源。
赛尚阿当时对江忠源并不了解,只知道他是举人出身,做过地方小官,但既然两名同僚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他,又都认为此人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干才,于是便奏准让江忠源随营办差。
几个月后,江忠源前往赛尚阿位于桂林的行辕报到,赛尚阿将他调入了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的军幕。
按照那个时代人们的刻板印象,满人尚武,汉人崇文,比如乌兰泰就是有过从征回疆经历的满洲军人,从没有读书应试。后者似乎已成为汉人的专利,他们满腹经纶,却通常手无缚鸡之力。江忠源出身举人,自然也应该是个文弱书生才对,实质不然,江忠源能文能武,而且言谈举止都极为豪爽干练,这让乌兰泰很是高兴,两人相处融洽,彼此都觉得十分投机。
经过进一步了解,乌兰泰才知道,江忠源原来也和他一样打过仗,而且仗还打得非常漂亮。
在江忠源的家乡湖南新宁,一度会党活动非常频繁,先后爆发了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其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形成气候,湖南省官员拟调大部队去新宁镇压,但被江忠源劝止。
官军是客军,不熟悉新宁的当地情况,难以对付本地义军不说,还会骚扰民间。江忠源回到新宁,依托家族子弟,建立了名为新宁勇的团练,自己教兵勇兵法,然后指挥他们与义军作战,结果竟得以一战讨平,江忠源也因此崭露头角。
至此,乌兰泰终于明白,为什么京城大吏会纷纷推荐江忠源了。这时新宁勇早已遭到遣散,但乌兰泰仍力劝江忠源重建部队,拉到广西来打太平军。
江忠源听从其言,即刻写信给正在家乡的四弟江忠淑,江忠淑的动作也很快,立马招募了五百人开进广西,号为“楚勇”。楚勇原先由江忠淑直接带队,由于江忠淑身患痢疾而提出辞呈,便改由江忠源亲自指挥。
在广西集结的各路清军中,只有楚勇以省命名。虽然该部的五百兵勇仍旧保留着其乡勇的特色,但与原先的新宁勇相比,部队建制已升级成为更高形式——新宁勇是地方团练,自卫乡里,自筹经费,作战范围连新宁都不出,更别说出境来广西了。楚勇至少是准正规军,不仅跨乡跨省,而且和经制兵绿营一样,由官府供饷。
随赛尚阿征战的部队,多为从各省抽调的正规军,起先他们尚看不起楚勇,楚勇普遍身材短小、衣衫不整的样子也成为其笑料,然而战场之上,归根到底不是看谁的形象好,而是看谁更能打,几次交战下来,楚勇用实际表现证明了他们绝非浪得虚名,其他官军渐渐也就不敢再小视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