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 光绪 年间举人,中国近代 思想家 、 政治家 、 教育家 、 史学家 、文学家,戊戌变法 ( 百日维新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 ,成为 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 公车上书 ”运动,此后先后领导 北京 和 上海 的 强学会 ,又与黄遵宪一起办《 时务报 》,任 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铸铜人物雕塑,梁启超名人,近代思想家
近代政治家,梁启超雕塑,铸铜人物雕塑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铸铜人物雕塑,近代政治家,梁启超
铸铜人物雕塑,梁启超名人,爱国者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 中国社会 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 进化论 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此一定之阶级,无可逃避者也。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 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铸铜人物雕塑,梁启超先生,近代政治家、文学家
铸铜人物雕塑,梁启超,近代史学家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铸铜人物雕塑,梁启超,近代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