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听说中英战争开战,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迟到的信息——要知道当时没有网络、电视电话,许多都是靠书信、过往商人的口头儿,再加上左宗棠居住的地方又不是发达地区。所以,信息迟后一两个月。
林则徐是左宗棠的偶像
(1)左宗棠谈我方的问题
再给老师贺熙龄的信中,文章一开头,便只说了一句客套话:胡湘林来这里看到书碑字非常佩服…
第二段话立刻就谈到了“鸦片战争”。
“洋事于屡次挫衄之馀,忽又失利,愁愤何可言!”,对于如此逆事,左宗棠对于平时挺牛的、比较有名儿的将领,觉得并没有啥真能耐。由此可见,左公这个人确实狂,这个性格对于他日后发展实在不利。您看李鸿章比他还狂,但在表面上却不如此。
之后就是一段古法妙语:
军兴以来,大小十数战,彼族尚知出奇制胜,多方误我;而我师不能致寇,每为寇所致。
南塘(戚继光)束伍之法,既未见诸戎间;江陵驭将之方,亦未闻之当轴。
此上不能谋,士不能死,公叔禺人所为感叹难已者也。
我国古代文字特别是军事文章,总喜欢讲究气势。这一段儿落气势可以。但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第一句。
与英国开战以来,大小十多次战斗,英人总体上却做到了“出奇制胜”;反观,我军却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敌,反而是每次都被敌人有针对性地对付我们,
我方没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料敌不稳”。
从这第三句看,
左宗棠已经拿到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即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因为战争准备充分,对于英军的进攻,总体上并没有失败。但除了他们之外,大多并没有认真准备。
至于原因,左宗棠得出的观点和我们今天基本一致:
左宗棠28岁时就主张利用民心抵抗外辱
其一,因为军队布置问题,根本无法应对近代“兵船”战斗。这是东西方的文明对抗,在这点上,白人对印第安人、黑人、印度人和我们中国人其实是一体的;
其二,东南沿海地区的战争对于清朝来说,自从“施琅解放台湾”后,已经一个半世纪没有什么大战。他们根本没有“海战”经验。
所以,左宗棠才在下文中说“虏以数十艘之众,牵制吾七省只病,主客之势既反”。
那么,在此情况下,英国将会如何呢?左宗棠的意见是“揆度夷情,必将师伍胥肄楚之谋,用匈奴困汉之计!”
那么,左宗棠认为我方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惊奇地发现,20多年的后洋务运动其实早在28岁的左宗棠头脑中开始筹划了。例如许多人都说曾国藩利用戚继光的“束伍之法”,您看28岁的左宗棠早已经说过了,再比如造船
左宗棠建立了晚清最好的造船厂、最早的海军军事研究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海军技术人才和铁路人才,同时,还积极贯彻:官军+民间海防战略,而这一切都是洋务运动、左宗棠一直坚持的!
湘江夜话中的左宗棠(站立者)与林则徐(老者)
我个人认为,左宗棠的判断是正确的!
下文我们对左宗棠的第二封信进行详述!
28岁的左宗棠为了死去的伯乐而推掉出山机会,这一耽误就是14年
与貂同行沙俄与大清相遇!前150年清强俄弱,后150年多亏左宗棠
好墓地人人争:江西儒生系统与太监在弘治皇帝面前的一场恶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