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尽管也是身不由己,但还是招来了一身的骂名,落得个里外不是人。73岁的李鸿章被迫辞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要职,打算渐渐不问政事安度晚年。身穿黄马褂的李鸿章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清廷看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也有了进一步促进与列强交往的意愿。由于李鸿章担任过大清的北洋通商大臣,拥有一定的跟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1896年初,74岁的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出访了欧美多个国家。
从1896年3月到10月,年逾古稀的李鸿章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不少国家。李鸿章在国内呼风唤雨、地位显赫,但是在出访过程中,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出了不少的洋相,丢尽了老脸。
比如,李鸿章在访问英国的时候,就闹了一个大笑话,让英国人从心底里鄙视他。李鸿章到达伦敦后,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位老朋友——曾经协助自己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国军官查理·乔治·戈登。
出于外交礼节,也出于怀念故友,李鸿章特意来到戈登的雕塑纪念碑前献花悼念,此举让戈登的遗属们感动不已。
家属们经过商量,认为应该送一件礼物给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老人。最后决定忍痛割爱,将家里饲养的一条高智商的英国名犬送给李鸿章,让这条聪明听话的狗狗陪伴李大人的晚年生活。
过了几天,戈登的家人收到李鸿章的一封亲笔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之情,李大人称自己出访以来由于年老体弱、水土不服导致食欲不振,幸好对方送给自己一条狗,由于红烧狗肉实在太美味,故胃口大开,实在感激不尽云云。
戈登的家人找到懂汉语的人一读信,鼻子都气歪了,大骂李鸿章是不懂生活情调的“土包子”。但碍于面子也拿他没有办法,暗地里表示强烈的鄙视。只是对不起了那条可怜的狗狗,惨死在李鸿章随行厨师的屠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