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英国还给我们一块土地,面积达54万公顷,现在这里的人很富有

英国还给我们一块土地,面积达54万公顷,现在这里的人很富有

引言

从清政府决定签下《南京条约》开始,五花八门的不平等条约便一个接一个被签订。西方列强以各种方式强迫清政府不断出让利益,清代昭梿在《啸亭杂录》中写到:“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大片国土沦丧,中国的整个地图形状都被改变。

01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无数国人为之欢欣落泪。香港就是在1842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从此香港与大陆骨肉分离,只留下眼泪与哀叹。此后100多年,中国人民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想要收复香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都付出于流水,一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升起来了紫荆花旗,成为中国的特区。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条约》签订相关画作

在英国政府眼中,香港毫无疑问是一块宝地。所以当它成为英国殖民地时,英国人也费尽心思地将它打造为专属于英国人的“东方明珠”。但其实香港并非英国当时在中国的唯一殖民地,现在的山东威海曾经叫做威海卫,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港口城市,

英国也曾经将这个城市侵占。

▲香港回归照片

当英国从清政府手中得到香港后,当然不会满足,他们当然还想得到更多、更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最初英国相中了旅顺口,这里是黄海的要塞,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不过沙俄却比英国更快一步,早早就将旅顺口侵占。英国虽然恼怒,但也无可奈何,

他们不可能因为此事与沙俄开战,找到清王朝重新要块地要容易得多,所以英国将目标锁定到威海卫。

02

威海卫同样是地理位置绝佳的港口城市,不过自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实际上威海卫已经被日军控制。英日两国政府展开了谈判,双方进行了一些利益交换,于是日本政府同意英国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毫不出人意料的是,这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清政府将方圆500多平方公里的威海卫“租给了英国,约合54万公顷土地。当时威海卫的行政方面在名义上依然由清政府来掌管。

▲威海卫远景

但实际上,英国却是参照香港模式在管理威海卫。威海卫和香港各有优劣,从经济发展来看,香港优于威海卫,从军事角度来看,威海卫的重要性则大于香港。所以英国政府对于威海卫也相当重视,派遣了很多英国人来担任主要官员。末代皇帝溥仪曾经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就是最后一任威海卫的行政长官。为了更好地统治威海卫的人民,

所以英国殖民者依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来进行管理,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华人警察系统。

▲华勇营士兵合影

他们招募了数千个中国人,组成一支小军队,这支军队被称为华勇营。宋代苏轼在《渔樵闲话》中写到:“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他们充当英国殖民者的走狗,协助他们管理着居住在威海卫的十几万中国人。

华勇营在编制上属于英国军团,听从英国人的调遣,所以他们还参与过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03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本来应是战胜国,但是这个“战胜国”却虚有其名,照样被西方列强看不起。1919年,北洋政府试图借着中国是战胜国的名号收回一些之前被租借的领土,其中当然包括与英国政府商谈归还威海卫的事情。英国虽然勉强同意了双方要“商谈”此事,但是却提出了一系列无理的要求。英国政府提出,即便将威海卫归还给中国政府,

英国的舰船依然要停泊在威海卫,而且威海卫的行政决策英国同样要参与。

▲英国军舰

当时中英双方就此事来回拉锯,谈判了许久,因为有英国这样无理的要求在先,所以多次谈判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英方自行拟定的意见书遭到中国各界强烈反对,山东各界,包括全国各地都在向北洋政府上书,要求必须将威海为完全收回,

北洋政府迫于这些压力,没有同意英方所拟定的协议书。

▲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府旧址

在10年后,也就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和英国政府开始重新商谈此事。当时的国际形势又有了一些变化,所以英国与中国正式签订了协约,

在1930年10月把威海卫的权利全部交还给中国,英军也随之撤出。

结语

由于山东威海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再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当地的经济以及各项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如今的威海,整体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非常不错,远超过中国许多其他城市。

参考资料:

《啸亭杂录》

《渔樵闲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香港,中国,土地,清政府,南京条约,英国,威海,人民,华勇营,面积,消息资讯,英国政府,香港,威海卫,清政府,英国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香港,中国,土地,清政府,南京条约,英国,威海,人民,华勇营,面积,消息资讯,英国政府,香港,威海卫,清政府,英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香港,中国,土地,清政府,南京条约,英国,威海,人民,华勇营,面积,消息资讯,英国政府,香港,威海卫,清政府,英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