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慈禧与李鸿章,这两位谋略高手的对决,表面波澜不惊背后暗流涌动

慈禧与李鸿章,这两位谋略高手的对决,表面波澜不惊背后暗流涌动

慈禧太后是晚清政坛上争议最大的焦点人物,其负面评价多于正面。抛开她个人生活作风,单从政治上来说,慈禧无疑是一个懂权术、有谋略的杰出人物。在她的统治下,满汉矛盾、宗室内部矛盾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即便当时的大清摇摇欲坠却仍能艰难维持。

不过,以权术著称的不只是慈禧,同时期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同样也深谙此道,甚至在有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甲午战争之前,这对君臣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默契。可是我们知道自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成了历史罪人,背上了卖国求荣的恶名。为了缓和舆论压力,李鸿章的职务被撸得一干二净,仅剩一个大学士的虚衔。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苦是无人能够体会的,他的委屈或许只有慈禧心中最清楚,要不是李鸿章替她背了这个黑锅,她的处境将岌岌可危。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仅仅是甲午战败和签订卖国条约,并不会影响慈禧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

真正导致他们之间出现裂痕的是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众所知周,李鸿章创办洋务运动多年,对变革维新一直是持积极态度的,也只有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大清的症结所在。因此,李鸿章十分赞同和同情维新派。

不过在慈禧看来,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不仅是要变法图强,而且还要将她打翻在地。为此守旧派和维新派即后党与帝党展开了对决,最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权力。在这场政变中,李鸿章态度暧昧,虽然他表面上站在了后党一边,可实际上他对帝党十分同情。

要知道,在慈禧看来她与维新派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鸿章这种态度让她十分不满。李鸿章在戊戌政变之后自然不会得到重用,此后李鸿章一直在京城闲居了八个多月,无所事事。

光绪帝被囚禁后,对于守旧派来说依然会有很大的威胁,慈禧也曾以“帝病重”之名企图废除光绪帝而另立新君。可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当时左右慈禧废除光绪的阻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宗室内部的反对,二是外省督抚的反对,三是各国列强的态度。这三点中,又以列强的态度最为关键,其他两方面以慈禧的跋扈,应该会有乾纲独断的魄力。

为了全面地了解列强的想法,慈禧让心腹大臣荣禄通过李鸿章的渠道去探听虚实。对于李鸿章来说,这是他翻身的一次良机。当荣禄前来打听外国人态度的时候,李鸿章回答说,这是大清内政,如果先询问外国人的态度有失国体,但如果派我到外地去任督抚,外国使节必会前来祝贺,这时可顺便探问外国人态度且不失国体。

注意,这是李鸿章玩弄权术智谋的一个高招。除了想东山再起外,李鸿章是想借机离开京城,逃避“废立”这一敏感事件。宦海沉浮数十年,李鸿章对于站队这个问题是非常谨慎的,宫廷权力之争意味着身家性命,他岂能不知。

果然,没几天上谕就下来了,命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也果如李鸿章所言,外国列强纷纷前来祝贺,他们表达出了反对废除光绪帝的态度。为此,慈禧只能将此事暂且搁置,而听从了荣禄等人的建议,先立“大阿哥”再伺机行事。

表面上看李鸿章似乎占到了便宜,可实际上慈禧也给他埋了一个雷。

两广乃是中外交涉最重要的地方,不懂洋务者是很难胜任这个职务的,李鸿章当然是首选,这一点从政治上来看没有疑义。可是两广同样是维新派最活跃的地区,他们凭借着海外华侨和华商的支持,试图再次掀起大浪。

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只要李鸿章这样威望甚高的人才能镇得住。慈禧此举就是要让李鸿章去镇压康党,将李鸿章置于不能不明确态度的风口浪尖上,这既是对李鸿章的考验,也是想将他拉下水,强迫他成为与自己一样的维新派镇压者。

慈禧与李鸿章这对君臣,将权术谋略玩弄的炉火纯青,要是放在和平、盛世时期,他们必定能创出一番新天地。可是晚清时期乃是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仅凭他们两人之力显然不能力挽狂澜,徒有谋略而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慈禧和李鸿章共同的悲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手,慈禧,维新,暗流,李鸿章,列强,积极态度,光绪,表面,谋略,消息资讯,权术,慈禧,李鸿章,维新派,光绪帝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高手,慈禧,维新,暗流,李鸿章,列强,积极态度,光绪,表面,谋略,消息资讯,权术,慈禧,李鸿章,维新派,光绪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高手,慈禧,维新,暗流,李鸿章,列强,积极态度,光绪,表面,谋略,消息资讯,权术,慈禧,李鸿章,维新派,光绪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