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䜣照片
恭亲王奕䜣一生跌宕起伏,有被打压过,也被提拔过,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后世对他有赞扬,也有批评。一直在变化的是他的境遇,但一直没变的是他坚定守护清朝的心。
无缘太子之位,心甘情愿的做他人的"工具1833年1月11日的夜晚,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降生了,这个儿子就是奕䜣。奕䜣从小就被道光帝寄予了厚望,到了少年时期他果然没有让父亲失望,文韬武略是众皇子中第一名。
后来道光帝要选皇子的时候,按道理来说他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肯定是要选奕䜣的。可是最后他却选了不怎么起眼的四皇子奕詝。其实也不是道光帝老糊涂了,只是奕詝的师父用了计谋。
他知道清朝立储最讲究德贤,于是便让奕詝一直在道光帝面前装着很仁爱的样子,道光帝深以为然。但是道光帝不想委屈了奕䜣的才华,所以最后给他封了一个恭亲王。
奕䜣照片
奕詝因为奕䜣比自己能力强,而且又被封恭亲王,就对他很是忌惮,登基之后一直推拖奕䜣的册封典礼。后来为了让奕䜣去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奕詝(咸丰)很快给奕䜣封了恭亲王并让他统领军机处。当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之后,奕詝很快就给奕䜣撤了职,把他赶回了家。
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奕詝先是带着家里人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然后又紧急召奕䜣入京处理与英法联军议和的事。奕䜣接到消息,立刻就出发赶往北京,最终议和成功,清朝危机解除。
咸丰死后,因为太子仅仅6岁,八大臣把持了朝政,慈禧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她想到了两次化解清朝危机的奕䜣,打算找奕䜣帮忙。而之前见识过西方之先进的奕䜣也想要清除掉振兴清朝的一份顽固的阻力。
慈禧照片
于是奕䜣决定帮助慈禧,他们里应外合,除掉了八大臣。之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奕䜣获得了参政的机会。很快奕䜣就开始对清朝进行了改革,一边发起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他们先进的军事、科技以及文化,一边尽力地去清除朝堂中的反对力量。
但随着慈禧地位逐渐稳固,她就想通过捏造罪行的方式罢免奕䜣的官职。但是因为奕䜣在当时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迫于形势,慈禧最终放弃了她的想法。
后来同治帝即位后,奕䜣因为两次向同治直言进谏,被同治革去所有官职。但一天之后,慈禧等人又因为台湾问题让奕䜣官复原职,在光绪即位后,继续辅佐他。后来中法战争失败,慈禧觉得是奕䜣年老无用了,就又罢免了他的官职。
慈禧
数十年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慈禧又想起了奕䜣。奕䜣接到诏令之后,虽然年事已高,也知胜算不大,但是却也没有推脱之意。最后清政府果然战败,奕䜣曾主张发起的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奕䜣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议和。
从奕䜣的角度来看,他没有得到太子之位,也许是因为他年少轻狂,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也许是他根本就没有称帝的野心。
从奕䜣无缘太子之位后,他出众的才能却使得他好像成了一个工具。那些地位比他高的人在需要他的时候就把他捧起来,不需要他的时候又把他踩下去。但是无论奕䜣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局面,他每次都会选择提供帮助。因为他始终有一颗坚定的维护清朝的心,所以并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总是心甘情愿的为清朝付出。
而他的付出也是有成效的,不仅多次化解了清朝的危机,为清朝续命,而且他顶着慈禧的压力对清朝做了很多的变革,虽然变革最后失败,但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奕䜣照片
为维护清朝统治,与列强"和平共处奕䜣作为一个清朝坚定的守护者,他为清朝办的有些事使他一直遭受着世人的批判。因为他曾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因为他依靠列强的支持去进行洋务运动,牺牲了国家的利益换取和平。
在我们看来,奕䜣做了我们不能认可的事,但是这些事情又岂能简单地归结到奕䜣的身上。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时,当时奕䜣本算是朝野之外的人了,清朝本来就武器装备落后,而以咸丰为代表的清廷统治者本就有议和的打算,所以等到奕䜣到了北京,英法联军早已占领了大半个北京城了。
奕䜣照片
奕䜣已经无力改变局势,其实咸丰找他也不是为了让他扭转战局,只是想让他代表清廷统治者去与列强达成协议。为了保住清朝的根基,奕䜣不得不与英方签订协议。
从历史发展的大势来看,当时的清政府总会派一个人去与英方签订协议,只是那个人刚好是奕䜣。所以在眼中尽管奕䜣会做出那样的行为确实有维护清朝的私心,但是更多的还是无奈。
至于奕䜣借用列强的扶持来进行洋务运动一事,奕䜣确实有亲近列强的媚外之嫌,他能从列强那获得进行洋务运动的支持也确实主要是依靠牺牲国家利益换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奕䜣在外交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才能,何天爵曾评价他:"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
奕䜣照片
奕䜣在维护清朝统治的过程中确实犯了一些错误,但更多是无奈之举,不能就此抹掉他的功绩。更不该质疑他坚定守护清朝的心,奕䜣真的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清朝。就连最后的遗言与折子都是呕心沥血之作,饱含了对光绪殷切的期盼。期望光绪能听从自己的劝告,远离康有为,守住清朝的江山。
光绪画像
临终遗言,远离"小人"康有为
在奕䜣即将病逝之时,光绪前去探望他,他知道康有为等人意图推行变法的事,他就告诫光绪一定要远离康有为。
一方面,因为他深知要想维护清朝统治的根基,就不能进行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而康有为想要推行的变法一定会触及国家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奕䜣对康有为的为人很不信任。他对光绪说的是要远离"小人"康有为,是觉得康有为人品有问题或者他看出康有为难成大事。
康有为照片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深层的原因。奕䜣还给光绪留下了一份遗折,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光绪一定要把孝顺慈禧放在首要位置上。奕䜣是希望光绪可以与慈禧和睦相处,一同守住清朝的江山。其实这就是奕䜣让光绪远离康有为的另一个原因,若是光绪真的进行变法那就是和慈禧争权了,清朝的江山会更加地风雨飘摇。
慈禧照片
但是光绪终究还是辜负了奕䜣的一片心意。从推动中国发展的角度来看,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也有它的进步意义,但是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来看,它引起光绪与慈禧的内斗,最终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但是奕䜣已经把最后能做的也都做了,他一直有一颗坚定维护清朝的心。但他空有称帝之才,却与称帝无缘,一生只能通过奉献去被动地维护清朝。若是当初奕䜣曾经得到了称帝的机会,清朝的结局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