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端坐的清末女性,散发着完全的旧时代气息。她目光坚韧,略显迟滞,但是她紧紧抿着的嘴角似乎透露着不可动摇的意志。可以想象,从纯真的小女孩到仪态清肃端庄的妇人,照片中的人必是经过了漫漫心灵的捆绑和言行的调教。她纤细枯瘦的双手和手肘仿佛费了很大力气才伸出层层包裹的衣装。从发饰和装束看,她极有可能是广州或香港地区的女性。她也真仿佛住在这沉闷精致的衣装里,中规中矩地过着相夫教子的日子。
一位贵妇被后边两个人围着,仿佛在挑选什么。那两人一人着西服,一人着汉人便服,虽然脸部没进镜头,但是一下将人带入华洋杂处、沉闷骚动的清末。侧过身来的女人生了一脸福相,眉目舒朗,大气沉稳。撒花滚细边的锦缎袄熨帖,华贵考究。这两幅清代女性像,女人清肃端凝,衣着讲究,“三从四德”的传统“威压”,使她们似乎早已过滤掉个人的悲欢。但是,这种夫贵妻荣、母凭子贵的社会心理认定又赋予女人发展妻性和母性的空间和自由。
“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大家都认真相信卢骚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学生们热诚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张爱玲《更衣记》)这清明气象之一便是男女平权——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受教育,一样选择爱人,一样穿袍……与其说女人在争取解放,不如说女人终于做成了自己。图中年轻女子眼神温和自信,着装紧致俏皮,尤其那嘴角,有几丝未泯的天真。
1922年政府颁布“壬戌学制”,男女同校,标志着中国女性终于获得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女学生”一时风头无两,她们上课、游览、运动,成绩优秀的比比皆是,学校里、大街上处处是她们成群结队的倩影,她们尽情吮吸着生命的芳华。照片扶着门框的女子,大笑起来并不悦目,但是她丝毫不在意,开怀大笑,一改“笑不露齿”的传统礼法。
她们受过了现代教育的洗礼,她们笃定开怀,笑靥如花,这一定来自女子对自身的满足。图中坐在休闲椅上的女子贞静贤淑,闲闲的,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
这对姊妹花开心投入地唱着歌,想是找到这份工作,由衷地欢喜吧!她们身着民国标志性的女性服饰——旗袍。旗袍量体裁衣,面料讲究,一改传统服饰胸、肩、背平直的造型,尤其凸显女性的曼妙身姿。据说,旗袍本是20世纪20年代,民国妇女为摒弃女性自古以来“两截穿衣”的传统,进而显示男女平等而风靡一时的,不承想,经过几十年的改良和积淀,民国女人们穿出了她们特有的韵味,穿出了华贵,亦穿出了平实,甚而穿成了一种“旗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