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宇丹
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成立,
造办处是专为皇帝制造御用器物的机构。造办处有众多优秀的匠人,制造出的工艺品精美绝伦。
大量高级工艺品的制造意味着造办处需要大批的经费支持。那么,清宫造办处的经费从何而来?
清宫造办处成立初期,尚未设专项经费。康熙时期,造办处临时支用皆取自广储司库,广储司库是内务府下的部门。彼时,造办处的经费规模并不大,支出仅占宫中经费的6.4%。雍正年间,造办处的用银有所增长。
时至乾隆朝,清宫造办处的经费规模达到有清一代的最高峰。乾隆皇帝大体承袭了雍正时期的解决经费问题的办法。
各处的应交款目都有详细列出,共计36个征收项目,在此不赘述。
乾隆朝增加几处盐政是合理的,当时的盐政和织造、税关一样,常有大量的结余。其中以两淮盐政为著。两淮盐课(盐税)当时有“当天下租庸之半”的美誉,其交纳造办处的银两数目非常巨大,仅养廉银、积存规银等项目就已经多达10万两。
乾隆五十二年,造办处存银多达40万两。
这些经费有以下几个主要用途:一是支付造办处工匠的薪俸银、饭食银、公费银以及赏银等;二是支付造办处材料费用;三是拨予圆明园,用于圆明园的各项建造工程。再有存余,就拨往户部。
参考文献:
滕德永:《乾隆朝清宫造办处的经费管理》,《明清论丛》第十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