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前往欧洲时,如果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就会避免。
1918年12月,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的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前往欧洲,试图说服英法等战胜国接受他的“十四条原则”。
他的这个构想很理想主义,包括取消秘密外交、不要逼迫战败国接受屈辱条约,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等内容。
当威尔逊乘坐汽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时,受到了巴黎民众的热情欢迎,他越来越放松和陶醉,觉得自己没有听顾问们的劝阻,亲自前来参加谈判是正确的,他要用个人的活跃意志,战胜那些刻板的欧洲规则,他自信带来的方案是公正的,能为世界带来长久和平。
结果,在谈判时,因为他的构想没有及时变成合约,僵持的时间越拖越长,欧洲局势发生了变化。此时,美国国内也开始指责他为外国考虑得太多,没有首先为美国人着想。
到1919年4月3日,63岁的威尔逊在巴黎病倒了,精神极度疲惫。在4月7日这一天,他试图通过一个强硬措施向其他国家施压。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回国,也就是说:“宁可退出谈判,美国也不让步。”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这一时刻,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欧洲命运。”
很不幸,这一篇的名字叫《威尔逊的失败》。它的写作时间是1940年,此时二战已经爆发,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道:
“属于威尔逊的“群星闪耀时”,就在22年前的那一个星期,如果威尔逊能坚持主张,促成提案实现。一战就不会种下纳粹这个恶果,二战将有可能避免。”
此时,威尔逊已经四面楚歌,全世界的舆论都指责他一意孤行,破坏世界和平。曾经有千百万的声音恳求他挺住,现在也都消失了,连战败国都希望他妥协,国内那些支持他的朋友,写信劝他收回成命。
威尔逊感到极度的软弱和孤独,最后选择顺从了这些人。于是,所有人又开始赞美他是智慧的政治家。
在他听来,这些夸奖是焚烧他的灵魂,他的威望和力量已经一去不返。当他乘坐的轮船驶离海岸时,他甚至不愿意再看欧洲大陆一眼。
这些人物在人生某个时刻的一个微小动作,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命运。比如拿破仑在滑铁卢中和联军展开决战的关键时刻,却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他惨败,改写了欧洲19世纪的命运。
如果当初威尔逊能够将自己的主张变为协议,及时的同欧洲等国签订,那么很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避免,就不会让无数的人流血牺牲。
或许就会改变人类的历史走向,人类的文明都可能上升一个新的阶梯,然而这一切都是微小的行为决定的。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微小动作和行为,或许将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读历史,不仅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还能开阔视野吸取天才人物的智慧为自己所用,以史为鉴,是每个聪明人都要学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