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历史不可假设。雍正当朝60年其实不现实,雍正继位的时候已经45岁了。但是雍正的政策如果延续60年,其实也将是非常难的。乾隆20年其实是一个转折点,让所有辉煌最终变成遗憾的另一个转折年份是乾隆38年。
所以在乾隆前期彻底扫平准噶尔汗国之前,其实仍然可圈可点,毕竟内有铮臣,外有外患。所以乾隆即便在政策上做了一些调整,但总体仍然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整体国家的运行机制并没有瘫痪。
然而乾隆20年大患平定之后,乾隆开始懈怠,整个帝国开始往一种梦幻的方向走。从顺治开始汉人仕族的地位开始积极往上走,甚至到了雍正时期,启用了大量汉人为自己自己新政开拓局面。然而到了乾隆中后期,这个自认为非中国之主的夷狄之主,开始改变前期打压雍正遗臣的策略,重点打压汉人仕族势力,笼络满洲宗亲势力。汉人仕族再次作为一股势力登上历史舞台,一直要等到曾国藩出场。
到了乾隆38年,更是整个国家都围绕乾隆一个人转,和珅的出场,为了满足乾隆的私欲,最后将偌大天朝掏成了一个空壳,卖官鬻爵,大清上下,贪污成风,将9整个国家搞到了极度荒唐的地步。
但是有一点其实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中央集权到达巅峰,雍正是始作俑者。乾隆只是在这基础上,又加强了思想的控制。
但是前现代化国家往现代国家转变,其实有一个很大的悖论。那就是强大的中央集权有利于整个社会有序地改革,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以及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其实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权。但结果都客观地对两个国家往现代化强国迈进作出来贡献。
因而总的来说,在雍正十三年到乾隆二十年之间,对于大清,历史是给过一次机会的。只可惜,在文化和思想上的驯化,那毁灭的是人才和希望。
所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当马尔嘎尼以祝寿的名义来到天朝,满眼皆是饿殍、麻木、愚昧。而终于坐失了大好的机会。所以再给雍正20年,历史将打开另外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