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选秀背后:源于顺治的婚姻悲剧,9朝选秀80余次,葬入陵寝的后妃才214人。
因为清宫剧的泛滥,“选秀女”一事于很多人已不陌生,然而却极少人知道,这个制度的诞生,是源于顺治的一桩婚姻悲剧。
话说顺治八年,十四岁的顺治迎娶了他的表妹吴克善之女,并在当月将其册立为皇后。
据说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皇后,长得非常漂亮,人又很聪明巧慧,再加一层表兄妹的关系,论理,两人该处得非常融洽才是,谁知才新婚不久,两人就闹翻了天。
据相关记载,这位皇后虽然长得漂亮,人也聪敏,但在娘家时却养成骄奢的坏脾性,吃个饭非得用金制的器皿,穿的衣服必须缀饰珠玉。这还罢了,最令顺治难以忍受的是她非常善妒,“每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
就这样,一对少年夫妇势同水火,终于,在大婚两年后,顺治不顾各方面的反对,坚决废后。
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后,顺治显然还余怒未消,他将这出悲剧归咎于多尔衮一手包办的缘故。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
“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民子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虽然这里还只是“选皇后”的名义,但已经为后来的“选秀女”制度画出了雏形,后来,清室的后妃皆由这种方法遴选,并流传两百余年。
顺治废后
那么,选秀女这件关系到满清家事、国事的宫闱典制,究竟是怎么进行的?
秀女的范围
在清朝以前,宫中无论后妃还是宫女,都是从民间良家女子中遴选。清朝时,因为满汉矛盾一直得不到根除,而大规模在民间选美人,容易让对方有反抗的理由,再者宫中围绕着汉人女子,皇帝的安危也遭受一定威胁,所以在清朝,汉人女子不在选秀范围之内。
这一考虑同样用于选宫女,清朝宫女都是来自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这是满清贵族的“世仆”,深受他们信任。
选秀过程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秀女三年一选,由户部负责,凡到选秀之年,户部就得在前一年的七八月份跟上帝请旨了,确定是否照旧选秀。
确定照旧选秀后,户部会奏请参选秀女的范围,再行文至八旗二十四都统、直隶各省八旗驻防及外任旗员。
收到户部文件的官员一层层往下传达直到所有八旗家庭。
晚清贵族女子
这些旗人家庭中,只要有年纪在14至17岁之间的女儿,都得将女儿情况报与族长,族长再将本族女孩名单报到领催,领催再报上级,一层层递进,直到汇总到户部。
注意,凡旗人姑娘,必须都得经过阅选,否则不可以聘嫁,就算当年有事不能阅选,三年后再来。否则再大龄都不能嫁人,不然要按例治罪的。譬如清朝后妃最少的皇帝之一嘉庆,在得知一名满洲宗室没等选秀便私自将女儿嫁人后大发雷霆。
符合条件的姑娘,由参领、佐领等相关人员及其父母或者亲戚送到神武门,按事前编排顺序,由太监引领至神武门内广场。
这秀女排序也有讲究。据清人笔记《养吉斋丛聚》所载:八旗秀女分满、蒙、汉为先后,再以长幼为序。
选秀每天选两旗,这两旗中的姑娘会被分为满、蒙、汉三处,每一处再由年纪大小顺序排列。她们的车会挂着标识,由太监按班引入,每一班五个人,站立待选。如果上面看中了,就留牌子,反之撂牌子。
被留牌子的秀女还会再经过一次复选,经过复选的秀女,除了放在皇帝后宫,有时也会配给皇室王公子孙等人。
被耽误青春的“记名女子”
对于许多八旗姑娘来说,如果不能一次被相中,直接撂牌子也是不错的,因为这意味可以回家很快由父母聘嫁。
最怕的是被皇帝看中了,可是后宫又不缺人,但是又找不到能指婚的王公宗亲,这姑娘的绿头牌就会被留下,等到下一次复选,这种秀女叫“记名女子”。而有的记名女子会遭受多次复选、多次记名,记名期最长为五年,虽然这五年间“记名女子”每月能领到一两银子的赏银,但许多人等到最后被撂牌时,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
历史上最出名的“记名女子”,应该是光绪选后时,奉天府府尹裕长的闺女,被记名了三次后才被撂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秀时,并非所有皇帝都能做主。譬如顺治的儿子康熙,幼年登基,少年选皇后时,经过重重考虑,孝庄为其选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皇后。而光绪在选皇后时,慈禧几番挑选折腾,最后才确立了她自己的内侄女为皇后。
“选秀女”制度的调整
在漫长的两百多年中,“选秀女”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譬如年龄的规定,一开始要求八旗女子参选年龄须在14至17岁之间,超过了17岁就得单独列出参选,然而后来,因为备选的女子越来越少了,所以清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参选年龄,在光绪时,秀女的年龄调整到了15—19岁内。
再有秀女的范围,顺治时,规定的范围是“满洲官员之女,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这个范围够广的。
后来范围详细到“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正户军士、闲散壮丁之女之中。
可是呢,如此一来,很多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比如说车马费。因为不是每个旗人官员都在京城当官,那么远在天边的他们,到了选秀时间就得长途跋涉、车马劳顿过来,真是费人又费钱。
所以到了乾隆年间,规定外任官级比较低的女子,就不用进京选秀了。这件事做的算是很地道的。
乾隆画像
豁免参选的女子
当然,还有一些人,天生就可以不用履行选秀义务。这些被豁免参选的人都有哪些?
第一个是达海家的女儿。达海这哥们生来聪敏,小小年纪就通满汉文义,后来直接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满文,从此成为满洲的圣人。
鉴于他立下的卓绝之功,以后他们家的后代都能享受宗室觉罗的待遇了,姑娘们也不用参选了。
此外,皇帝乳母家的姑娘,宗室和觉罗家的女儿都不用参选。
在我们看来,选秀女似乎是一桩好事,毕竟一旦被选入宫中封妃封后,不仅自己享尽荣华富贵,连家族也扬眉吐气了。然而事实上,这种概率实在低得可怜,按史料记载,自顺治到光绪9个朝,选秀女进行了80多次,然而后来能葬入后妃陵寝的女子,也才214人。
想来通过选秀进入宫中的不仅这两百多人,只是后来有失宠被打入冷宫的,有莫名奇妙死亡连谥号都没有的……
而那214位后妃,也是命运各有不同。
老话说“伴君如伴虎”,更有“无情最是帝王家”,如果入宫便等同于进入龙潭虎穴,时刻如履薄冰,而家中亲情全被隔断,因此许多人家并不想将女儿送进宫中。《清稗类钞》中有载,一普通人家姑娘被选进宫前先大哭一场,太监制止后大骂太监:
“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
而有的秀女更绝,譬如当年为皇太极生殉的安达理家后人讲述,自家有一辈的一个姑奶奶,在选上秀女后不愿意进宫,拿着剪刀在轿子里头自尽了,整个家族因此获罪,由正黄旗被降入内务府。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选秀的一些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