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5月,湘军攻克九江,并乘势直扑安庆。太平军后起之秀英王陈玉成联合捻军,与忠王李秀成在安徽滁州乌衣会师,并将八旗名将胜保统率的满蒙骑兵杀得人仰马翻,几乎片甲不留,胜保只身落荒而逃。
8月,太平军乘胜攻下浦口,突袭围困天京(南京)的清军江北大营。江北大营在太平军的猛烈攻击下全线溃退,太平军先头部队已进抵扬州。至此,清军对天京北面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京浦交通命脉得以恢复。为巩固天京防守,洪秀全下令将天京江岸门外的江浦地区设为天浦省,并委派捻军首领薛之元率兵据守。
太平军集结重兵攻击江北大营,给占领江西的湘军造成了盘踞淮南的太平军主力已悉数东进、安徽防守空虚的假象。湘军悍将李续宾认为机不可失,于是指挥水陆大军杀向安徽,目标是攻取天京上游的重要屏障——安庆。李绪宾计划,先攻克庐州,再以此为基地占领江淮的大片地区,以断绝安庆、天京的粮食供给,再一举攻夺长江锁匙安庆。
由于当时太平军主力大多已回援天京,安徽防守力量薄弱,李续宾进展顺利,很快就攻占了安庆外围的全部据点。不久,他亲率6000湘军精锐进击位于巢湖边上的三河镇。
三河镇是庐州咽喉,太平军在此设有粮仓,囤积了大量粮草,以接济庐州、安庆、天京等天国重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要地。三河镇要是失守,安庆也就失去了屏障和依托,无险可守,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因此,三河镇之战,对太平军和湘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太平军统帅陈玉成不敢大意,他仔细考察了三河镇一带的地形特点,认真研判敌我态势,最终制定了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略。
李续宾误判了太平军的战略意图,以为太平军主力全部东进,三河镇一带的防守空虚,不足为虑,遂产生了轻敌冒进的麻痹思想,指挥部队大举进攻,陈玉成则率军且战且退,将李续宾一步步诱进了埋伏圈。
突然,响起一声号炮,太平军伏兵四下里呐喊着冲杀出来,迅速包围了李续宾的6000人马,随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恰在此时,李秀成也从江苏率军赶来助攻增援。湘军遭太平军伏击后,因猝不及防,顷刻间便遭重创,一下子就有千余人死伤。
陈玉成、李秀成合兵一处,督师猛攻,太平军三河镇守将吴定规乘机率部从镇里冲出,也加入了围攻战团。三路大军将李续宾部湘军围得水泄不通,并抓住绝佳战机,不停地发动攻击。结果6000湘军精锐全军覆没,李续宾曾数次组织突围均告失败,他见大势已去,绝望地自缢而死,所部无一人逃脱。
三河镇一战,湘军主力6000人被太平军全歼,其中文武官员多达400余人,就连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华也未能幸免,死于乱军之中。据说李续宾是湘军元老,他办团练的资格比曾氏兄弟还老,湘军兴起后他东征西讨、能征善战,以“扎死寨,打硬仗”著称,且屡立战功,成了曾国藩足可依赖的左膀右臂,因此他和曾国华的死令曾国藩痛彻心扉。曾国藩为此曾痛苦地哀叹:“三河之败,痛失名将,更令湘军元气大伤”。取得三河大捷后,陈玉成、李秀成乘胜收复了大片失地,围攻安庆的清军也被迫撤围,整个安徽甚至天京周边的战场形势有了暂时的改观。
【写作不易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