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从广西起家,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南京,最终建都南京和清王朝形成对峙的局面。当时太平天国声势浩大,一时天下震动。但是定都之后,就面临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了。是西征还是北伐,还是固守南京,夺取江南半壁江山。可以说这是战略问题,对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时石达开,罗大纲等人的意见是,集中主力精锐挥师北伐,进取中原要地,速战速决,一旦直捣北京,就能一战定乾坤了。这个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为什么呢?
首先,擒贼先擒王。要想击溃满清政府,必须攻取北京城。只有攻下北京,满清才会全面崩溃。其次,北伐中原,也符合将战争引向敌人心脏地区的战略,能够大量的消耗敌人,破坏敌军的大后方。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如此。将战火引向国民党的心脏统治区。
最关键的是,当时清王朝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这从太平天国一路节节胜利就可以看出来。两万太平军偏师北伐,竟然也打到北京附近,差点就成功了。如果集中全力北伐,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可惜的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杨秀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当时的战局是,速战有利于太平军,而慢慢打消耗战利于满清政府。因为满清统治中国将近两百年,根基稳固。北方完全可以作为大后方,出兵出粮,源源不断的增援江南。而太平天国时间短,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在大战中难以集中全力建设自己后方。
而太平天国当时的战略就是和清军争夺江南地区,反复易手。没有再北伐,从此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因为不管太平军如何英勇作战,战术上多么勤奋,都是错误的。打的就是消耗战了,总有资源消耗完的一天。
因为太平天国的资源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没法和满清相比。所以,太平军苦战14年,终于油尽灯枯,消耗殆尽。这其中,太平军将士也曾英勇作战,李秀成,陈玉成等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指挥战术和谋略,可惜都是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不对,战术再勤奋也没有用。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