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小亚细亚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西部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阿尔及利亚,东抵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疆域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基督徒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强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面积较小的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在十三世纪末,塞尔柱帝国灭亡,在安那托利亚形成许多小国,其中一个名为索古特(Söğüt),是一支定居于萨卡里亚河(SakaryaRiver)河谷的小部落,是奥斯曼帝国的诞生地。
这个部落的创立者及首领是埃尔图鲁尔(Ertuğrul),埃尔图鲁尔在1281年逝世,奥斯曼一世继承为部落领袖。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王朝,成为首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1301年就进攻已经衰落的拜占庭帝国,占领拜占庭统治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小亚细亚大部分。蚕食像以弗所的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要塞。并于1317年进攻靠近拜占庭国都君士坦丁堡的重镇而防备更严的布尔萨,拜占庭军一直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丧失招架之力,拜占庭于1326年(即围攻布尔萨第10年)放弃抵抗,宣布投降。但奥斯曼一世已身染重病。还没来得及迁都布尔萨,就于不久后去世。他的子孙后代迁都布鲁沙后将奥斯曼一世葬于布尔萨城中的清真寺。
继任的奥尔汗则继续进攻拜占庭帝国,对外扩张。很快便占领尼西亚和拜占庭在小亚细亚所有地区。这时奥斯曼国家的领土包括了自爱琴海到黑海的整个小亚细亚西北角,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1354年,奥尔汉在达达尼尔海峡另一岸的加里波利半岛建立军事据点。不久夺取东色雷斯的大部分地区。奥尔汉统治时期还向东扩张,控制安卡拉附近地区。
1362年,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率军队夺取亚德里亚堡(埃迪尔纳),进而侵入马其顿平原。奥斯曼国家的首都从布鲁萨迁到埃迪尔纳。1384年攻占索非亚,不久控制了整个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人还征服了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部分地区,兵锋直达亚得里亚海。在亚洲,穆拉德一世夺占安卡拉,并把原来奥斯曼国家在安纳托利亚的领地扩展将近一倍。1389年,奥斯曼人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从此灭亡。
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年在位)接着率领军队越过多瑙河,侵入色萨利,占据马其顿、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1396年在尼科堡打败欧洲人组织的十字军,巴耶塞特一世乘胜占领色萨利、科尼亚,入侵匈牙利。1402年,帖木儿入侵安那托利亚,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在安哥拉之战兵败被擒,使东罗马帝国得以苟延残息。1402年后,奥斯曼帝国对其占据的部分巴尔干地区暂时失去控制,在1430至1450年代间穆拉德二世在位时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穆罕默德一世(1402~1421年在位)努力使疆域恢复到他父亲巴耶塞特一世时代的范围。
穆拉德二世(1421~1451年在位)于1430年把萨洛尼卡从威尼斯人手中夺回来,1444年在瓦尔纳打败欧洲的十字军,1446年侵入希腊,攻占科林斯,两年后打败瓦拉几亚人。至此,阿尔巴尼亚、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尽归奥斯曼国家版图。
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在位)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这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标志性的胜利,尽管这座古都早已是一座孤城。对穆斯林来说,攻陷君士坦丁堡是伟大而光荣的业绩,穆罕默德二世因此赢得极大的声誉。在1459~1475年之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塞尔维亚的迪斯波塔特,接着占领雅典的公爵领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公国;征服特拉布宗(黑海南岸)的希腊人王国;征服波斯尼亚王国;夺取热那亚人在黑海的殖民地;兼并克里米亚,黑海从此变成奥斯曼帝国的内湖。1478~1481年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阿尔巴尼亚,把阿尔巴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纳入帝国的统治范围,并征服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袭击,威尼斯于1479年1月与奥斯曼土耳其人签订条约,答应放弃包括杜拉佐在内的全部阿尔巴尼亚属地,并放弃优卑亚、雷姆诺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泰格托斯。穆罕默德二世与威尼斯之间发生多次战争,但未能征服意大利(1480年占领过意大利半岛的奥特朗托,后来撤退了),只是占领爱琴海诸岛,巩固了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到1481年为止,奥斯曼国家的领土已经比1354年的疆土扩大了10倍以上,达到约100万平方公里。
谢里姆一世时期(1512~1520年在位),致力于向东及向南扩张,于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击败了伊斯迈尔一世治下的萨非王朝。1517年,奥斯曼帝国消灭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其海军势力亦扩至红海。此后,奥斯曼帝国及葡萄牙帝国成为了地区最具支配地位的势力。
1520年登上苏丹宝座的苏莱曼大帝(1520~1566年)取得对外征服的重大胜利。先是1521年占领了贝尔格莱德,1522年占领罗得岛,接着于1626年攻占莫哈奇、布达、佩斯,进入匈牙利,于1529年9月围攻维也纳。但由于冬季的来临而被迫撤退。1532年,奥斯曼帝国举兵逾25万再次进攻维也纳,但在维也纳以南的克塞格被击退。1543年,奥斯曼帝国继续进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宗主权。在苏莱曼一世治下,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及反复无常的摩尔多瓦都成为帝国的附属国,须向帝国纳贡。在东面,奥斯曼帝国在波斯人手里夺取巴格达,得以掌控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开启了300多年的奥斯曼-波斯战争。苏莱曼大帝征服的地区还包括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沿海地区。至此,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比1481年的疆土扩大了4倍以上,达到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500万人。
塞利姆二世(1566~1574年在位)和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沿着北非海岸展开军事行动。1569年侵入塞浦路斯,其后围攻突尼斯。1571年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双方一场激烈的海战(勒班陀战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舰队被摧毁,突尼斯之围被解,但勒班陀战役未能阻止土耳其人西进。1574年土耳其人再次攻打突尼斯,并迅速向马格里布推进,1578年打败摩洛哥地区的葡萄牙军队。从1566~1683年,奥斯曼帝国除了保持原来的疆土,还征服阿拉伯半岛西南沿岸,直至也门。向东控制高加索地区,向东南控制波斯湾南岸地区。其中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在位)时期从伊朗手中重新夺得巴格达。
1683年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此时帝国的疆域范围大致包含今天西亚的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的汉志地区、也门西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欧洲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联盟、马其顿、希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摩尔多瓦、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及附近地区;非洲的埃及、苏丹的北部、利比亚北部、阿尔及利亚北部、突尼斯,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塞浦路斯等。面积大约530万平方公里。这样大的领土并非连成一片,而是被爱琴海、亚得里亚海、黑海、马尔马拉海、红海等隔开,形成类似章鱼的不规则形状。安纳托利亚连同两河流域、叙利亚构成一整块,巴尔干地区是一整块,而北非从埃及向西至阿尔及利亚北部,像一条伸出去的长腕;沿着红海伸展到也门,形成另一条长腕;从波斯湾西南岸延伸到今阿联酋边界是一条短腕。在世界历史上的大帝国中,奥斯曼帝国的疆域最不规则,边界线最为曲折,疆界的伸缩幅度最大。
奥斯曼帝国疆域1683年达到最大,而丧失疆土也从这一年开始。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未成功,被波兰国王约翰三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国及波兰联军击败。而雅典、默里厄、科林斯被威尼斯人夺占;不久,奥地利人把奥斯曼军队驱逐出匈牙利。1688~1689年,贝尔格莱德、维丁、尼什被叛军占领(过了一段时间才收复)。1696年亚速城的守军投降俄罗斯,第二年奥斯曼军队被奥地利的欧仁亲王率领的军队打败,从此彻底失去了匈牙利和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大片土地。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荷兰、俄罗斯、奥地利、威尼斯、波兰在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卡洛维茨签订条约。根据《卡洛维茨条约》,奥斯曼帝国放弃默里厄和达尔马提亚(归威尼斯)、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归奥地利)、卡梅涅茨和波多利亚(归波兰),从威尼斯人手里收回雅典。自此,帝国无力再对欧洲奉行扩张政策,在欧洲战线上只得采取防守。
1711~1739年之间,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争夺黑海以北地区,尼什、贝尔格莱德、亚速几次易手。1768年,奥斯曼军队被俄国人打败,奥斯曼帝国失去了雅西、布加勒斯特,不久也丧失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1774年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奥斯曼苏丹收回比萨拉比亚、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爱琴海诸岛;亚速、克里米亚及附近地区被俄国获得;黑海向俄国开放;俄国获得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的权利。1787年,奥斯曼帝国与俄国和奥地利再次发生战争,1791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签订条约,奥地利表示维持边界现状。1792年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签订《雅西和约》,奥斯曼帝国同意俄罗斯将它的疆界推进到德涅斯特河。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行省,并一度占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部分地区。
根据1829年签订的《亚德里亚堡和约》,俄国从奥斯曼帝国取得多瑙河入海口的土地、小亚细亚东部的土地,也取得对海峡的控制和对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等公国的控制。希腊获得独立,于1830年建立希腊共和国。1831年奥斯曼政府军与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发生战争,阿里一度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的重要城市阿克、大马士革、阿勒颇等。1839年第二次埃土战争阿里战败,奥斯曼帝国收复这些城市。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及附件规定:欧洲大国共同尊重并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完整;黑海中立化,重申1841年海峡条约的有关条款,黑海水域允许所有国家的商船通行,禁止所有战舰进入;俄国退出南比萨拉比亚,巴尔干诸公国不再受俄国保护,而是在奥斯曼素丹宗主权的名义下由欧洲大国共同保证。任何大国不能干涉巴尔干诸公国的事务,这些国家将拥有由自己的军队保证的国家管理。
从19世纪70年代发生近东危机到1913年巴尔干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领土几乎丧失殆尽。1875年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发生叛乱,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严重威胁。1877~1878年签署的《圣斯蒂法诺条约《和《柏林条约》承认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独立。在奥斯曼帝国所有的巴尔干属地中,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容易受到俄国侵扰。1711~1853年之间,俄国军队八次占领这两个公国。奥斯曼帝国1774年被迫承认两个公国的保护权。从1829年起,奥斯曼帝国对罗马尼亚地区的统治仅仅是名义上的,俄国实际控制这一地区,直至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之后,俄国的保护权被取消,而由列强共同保护。1859年和1861年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合并,于1878年形成独立的罗马尼亚。也就是说,到1878年为止,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脱离帝国,奥斯曼帝国失去大约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巴尔干其他国家也逐步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波斯尼亚和邻近的黑塞哥维纳1875年发生起义,奥斯曼人无力镇压起义。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在奥匈帝国的保护下取得独立,但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保加利亚问题是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讨论最多的问题,《柏林条约》的54个条款中有22个条款涉及保加利亚问题。《柏林条约》同意保加利亚把瓦尔纳、索菲亚桑贾克的部分地区包括在统治范围之内;俄国在9个月之内结束对保加
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占领。保加利亚被分成三部分:南部仍归奥斯曼帝国;北部自治,但由俄国控制;剩下的东鲁米利亚取得自治后接受国际监督。保加利亚在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取得独立。马其顿在1878年之后仍完全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1913年独立。阿尔巴尼亚是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中仅有的穆斯林人口占到70%的属国,实际上处于自治状态。1878年阿尔巴尼亚人掀起反抗保加利亚和门的内哥罗的起义。1878年的柏林条约没有涉及阿尔巴尼亚。1911年,阿尔巴尼亚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冲突,奥斯曼政府作出让步。1912年阿尔巴尼亚出现普遍混乱,奥斯曼政府进一步作出妥协,四个阿尔巴尼亚省取得自治权,不久阿尔巴尼亚独立(人口不到100万人)。塞浦路斯在1878年被英国控制,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塞浦路斯条约》,奥斯曼帝国同意把塞浦路斯岛让与英国占领和管理。克里特一度被埃及控制,1840年重新归奥斯曼帝国。1897年克里特起义者宣布克里特与希腊合并,这年4月希腊与奥斯曼帝国发生战争,希腊惨败,但由于列强的干预,克里特取得了自治。1913年克里特与希腊合并。根据巴尔干战争后签定的《伦敦条约》(1913年),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几乎全被战胜国瓜分了。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趁机收复了包括埃迪尔纳在内的东色雷斯,这一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仅有的领土,其面积由原来的16.2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75万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600万减少到300万。
奥斯曼帝国的非洲属地中,阿尔及利亚于1830年被法军武装占领,阿尔及利亚人民40年的反抗最终失败后,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96~1900年,阿尔及利亚被给予行政上的自治权。突尼斯是奥斯曼土耳其人17世纪占据的领土,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法、英、意、土展开了对突尼斯的争夺。1881年法军占领了突尼斯,奥斯曼帝国被迫让步,根据条约,法国从1883年开始确立了对突尼斯的保护关系。利比亚一直是法国和意大利征服和争夺的对象。意大利先是与法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而发动战争,1911年9月至1912年10月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发生战争,1912年签订的《洛桑协定》中,奥斯曼政府被迫承认意大利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北部)拥有主权。非洲的埃及实际上早已脱离奥斯曼帝国,成为独立王国,1882年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奥斯曼帝国瓦解前,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几乎都脱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面积缩减大约76万平方公里。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地在19世纪陆续被英、法、意占领,使帝国的领土缩减大约220万平方公里。
1913年7月29日,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项协定。根据协定,波斯湾的科威特谢赫领地成为英国在波斯湾的半保护体系一部分,确保了英国在波斯湾的地位,而奥斯曼帝国放弃对波斯湾地区的要求。
1913年奥斯曼土耳其版图
到1914年时,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领土只有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汉志、也门西部、欧洲的色雷斯等地,面积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只有原来疆域最大时的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叙利亚划归法国统治,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归英国统治,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奥斯曼的欧洲属地东色雷斯和亚洲本土伊兹密尔及周围地区割让给希腊;摩苏尔产油区割让给英国。安纳托利亚则被英法两国支持的希腊军队占领。
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11月17日离开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1923年签订的《洛桑条约》得到国际承认。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国土保留了包括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面积约78.36万平方公里。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