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代的清军同样大量装备火枪!并且也以火器作为主要远程武器!如果玩过弓箭就晓得了,有了火枪,谁还用那个不好操作和维护的弓箭啊?总之,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是一支冷热兵器混用的军队,各省清军的鸟枪装备比例都已达到50%至60%,剩余士兵装备刀矛弓箭和藤牌等冷兵器。
鸦片战争时期武器
清军排列阵式,重火器在前,其次轻火器,再次冷兵器。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抬枪开火,再近,则以鸟枪击敌。三击不中,火器左右旋于后,继之以冷兵器肉搏厮杀。“若夫(敌人)大众继至,牌枪不能敌,则分于火器之后,火炮火枪又次第开放。”由于冷热兵器前后配置,清军阵列一般达十几行。不过,清军所使用的鸟枪与抬枪是16世纪水平的火绳枪。其所使用的战术也就相当于欧洲火绳枪和长矛结合的17世纪水平。其中,鸟枪射程约为160米至240米之间。射速为每分钟1到2发。鸟枪射程偏短,“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火药粒子粗糙,发射后留下臭味,含有很多硫磺,受空气影响后很快就分解,发射后留下的黑点和湿气仍在纸上。”抬枪比鸟枪威力更大,需两人操作,较为笨重,并且装备数量较少,射程约300米左右。
欧洲陆军标准装备
而英军在鸦片战争中装备的轻火器主要是p1839型击发滑膛枪和印度款褐贝斯燧发枪,皆为前装枪。P1839击发滑膛枪采用火帽击发的方式,第一批p1839击发滑膛枪由印度款褐贝斯改装而来,共3万支,之后的p1839击发滑膛枪都由兵工厂生产,其射程不超过270米(约300码),可以对人体进行射击的距离约90米(约100码),每分钟可以发射2到3发子弹。印度款褐贝斯燧发滑膛枪主要装备英国驻印度的部队。其射程与p1839击发滑膛枪基本相同。另外就是贝克式前装燧发线膛枪和布伦瑞克式前装击发线膛枪,为散兵所使用。
清军最好盔甲八旗
这些火枪基本上都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水平了,领先清军两个世纪了。
但枪械的差距不是最大的。
武器差距
中英在火炮上的差距,较之中英双方在枪械上的差距要大。中国火炮的问题是侵彻力不够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彻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火药不好;命中精度不高,则是因为火炮较重,缺乏可以灵活转动的炮架,瞄准器具也很匮乏,士兵主要靠经验来瞄准。铸炮工艺落后也使得清朝的火炮射击精度降低。虽说清朝火炮与英军火炮同属前装滑膛炮,但在可靠性、杀伤力、射程,精度等方面都不及英军火炮。
英军战舰与火炮
然后说舰船的问题,英国海军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拥有舰船400余艘。以英国东方远征军舰船为例,其舰队拥有少量的三等舰
(载炮74门至78门)
,主体为五等舰
(载炮22至48门)
和六等舰
(载炮22至34门)
及等级外舰(
载炮10到22门)
。而清朝的水师,主要有两支,一为福建水师,一为广东水师,清朝的水师并非真正的海军,其作战对手主要是海盗,清朝水师其实是一支海岸警卫队,正因如此,清朝水师主要兵力不是在舰船上,而是驻守于沿海、沿江的众多炮台、城寨。从数量上讲,清朝水师也有数百艘战船;但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船小。清朝大臣邓廷桢称:“英船以全条番木,用大铜钉合而成之,内外加以厚板,船底船旁,包以铜片。其大者可安炮三层,而船身不虞震裂……内地师船……以集、成字号为极大,然皆不敌夷船十分之五,向以杉板为之,惟桅柁木较坚致。船之大者,配炮不过八门,重不过两千斤。若再加多,恐其震损……船炮之力实不相敌也。”清军最大的战船,其吨位尚不及英军等级外舰,清军安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相当于英军安炮最少之军舰。英军舰船用坚实的木材制作,船体下部为双层,抗沉性能良好,且用
铜片铁片等金属
材料包裹。
鸦片战争拍摄中
中英舰船水平的悬殊差距,使得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根本不敢以水师迎战英国舰队,放弃了制海权和战争主动权。
再看看清朝的海岸炮台,其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炮台顶部没有防护,很容易被敌方曲射火力击中;二是将火炮集中安置于炮台正面,难以防御敌军的侧后攻击。
英国运兵船
具体作战时,清军只有半数多一点的士兵装备火器,而英军全部装备火器,并且装有刺刀,当清军与同样数量的英军对阵时,实际上是先用大约一半的火器兵对抗全部英军,再以大约另一半冷兵器兵对抗全部英军。也就是英军一名士兵承担的战斗任务,清军要由两名士兵承担。而清军的战术机动性较差。清军将领在指挥中除了考虑步炮协同,还需考虑冷热兵器协同的问题,指挥更为困难,为避免阵列发生混乱,清军阵列只能缓慢移动。另外,清军士兵的排列较为密集,往往达十数行。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清军在实际参战人数上并不占太大优势,在枪支、火炮、战船方面都与英军有较大差距,再加上清军
的腐化程度、士气低落与战斗力低下
的情况。士气低落的清军往往在英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大量溃逃。诸多劣势,使得战争结果可想而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