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弘昼以一个“糊涂”的形象展示给世人,仿佛他真的是一个很糊涂的人,他先是在“八王议政”事件中被哥哥弘时忽悠的误传圣旨,差点酿成大错,还因此吃了老爹雍正一个大耳光子。八王议政结束后,弘昼又迫不及待地给自己举办了一个“活出丧”,彻底地把糊涂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八阿哥胤禩联合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隆科多、几个关外旗主王爷以及暗中的弘时、外加一些朝臣以整顿旗务的名义逼宫雍正企图架空雍正,但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在剧中,他们失败的关键点是忽略了病入膏肓的十三阿哥胤祥,而十三阿哥胤祥之所以知道八阿哥胤禩的企图,正是弘昼在关键时刻告诉胤祥的,因此,有人说,弘昼在雍正面对逼宫时取得最后的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对于八爷党逼宫的事情,雍正事先没有察觉吗?真的毫无防备吗?弘昼在整个事件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弘昼上演了活出丧后,为何又对雍正说自己是百无一用之人?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在《雍正王朝》中,八爷党逼宫过程中,雍正显得像个“孤家寡人”一般,被八爷党步步紧逼,几乎没人为他说话,过程显得尤为惊险刺激,就好像雍正真的人心尽失,随时要被取代一般。
但你以为雍正真的毫无准备吗?实际上,恰恰相反,是八爷党一伙落入了雍正的圈套,过程中,雍正之所以表现得无助,无奈,实际上是想引出所有的反对他的人,好一次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对话中找出证据来。雍正原本就想整顿旗务,分给旗人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因此,当胤禩撺掇着弘时提议整顿旗务时,雍正直接同意。
说完这番话后,雍正的眼中闪出光来,这说明,雍正还盼着胤禩这样闹腾呢,他正好借着公开的机会一举收拾了八爷党,而且罪名还是确凿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听完雍正这样说,胤祥还有些不放心地道:“既然这样,就叫弘时、弘历跟着八哥一起去办这件事,一来让他们历练历练,二来也有个耳目,到时候以防万一。”
听听,雍正不让弘历卷进去,因为,弘历是定好了的继承人,他不想让弘历跟老八一伙沾上边,也不想让弘历得罪人,该做的事,该得罪的人由他亲自来,最后,雍正派来弘时和弘昼一起去,一来是为了锻炼锻炼这两个儿子,二来是观察观察二人谁和老八胤禩有瓜葛。
八阿哥胤禩之所以敢联合一众人搞“八王议政”,是因为雍正推行的新政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首先是旗人,靠着祖上的恩荫,啥也不用干,却享受最好的待遇,因此,雍正让他们种田,就直接动了他们最根本的利益,因此,旗人们直接跟新政对着干,拒不配合,而他们最大的倚仗就是胤禩,也是胤禩在背后撺掇着他们不配合。
其次,就是火耗归公,仅仅这一条就断了大多数官员的财路,毕竟很多人是抱着“千里做官只为财”的想法来做官,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还有就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就破了所有士绅和读书人的特权,之前的科举朋党案和这次的八王议政都是冲着这个来的。正是基于此,胤禩才敢大胆地做最后一搏。
还有关外的几个旗主王爷,因为雍正的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胤禩利用这一点忽悠他们加入,恢复“八王议政”,而且,还让他们以老王爷的身份在朝堂上率先发难。再加上一帮对新政不满见风使舵的官员们,胤禩觉得自己此次声势浩大,还自满地对九阿哥等人说“有九成的把握”可以成功,岂不知,这只是他的垂死挣扎而已,做皇子时他尚且争不过雍正,何况此时雍正掌握着一切权力,岂是他争得过得。
胤禩拉拢的集团看似阵容强大,实则是为了各自利益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已,雍正早就摆好了套路让他们往里钻,这样就可以一次解决所有麻烦,然后,就能顺利的推行新政了。
事后弘昼琢磨出不对来,于是,对弘时说道:“皇阿玛是说过让旗主王爷帮着整顿旗营,但并没说让他们共同管理防务啊?”
弘时立马发问道:“那你刚才为什么说是皇阿玛亲口说的?”等于是把责任推给了弘昼,因此,弘昼说道:“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弘时赶紧掩饰道:“算了,算了,不要多说了。皇阿玛要是不同意,明天还可以下旨纠正嘛。”
弘昼此时的政治智慧还很浅薄,所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忽悠进去了,因此,在朝会开始前,他进行了补救措施,一直等到胤祥出现说明了情况才入了朝堂,雍正虽然掌握着大局,但他也不能事先把计划说给弘昼听,而弘昼的补救计划很好的洗脱了自己的嫌疑。
弘昼在朝堂上的发挥也为雍正的整个计划起到了迷惑八爷党的作用,在朝堂上,胤禩指使旗主王爷首先发难,紧接着隆科多也跳了出来,局面似乎对雍正很不利,雍正显得很无助,当弘昼说完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四个旗主王爷带来的人共管了,胤祥不知去向的时候,弘昼挨了雍正一个大耳光,正是这一打,让胤禩本人得意忘形的跳出来了。
岂不知,雍正之所以表现得急躁和无助,就是为引他们这伙人一个个跳出来,然后,一总给拿下,整个过程中图里琛这个人精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起到的效果和弘昼的迷惑效果一样,让人误以为雍正真的失去兵权了。
整个八王议政的过程显得很惊险,但结果却掌握在雍正的手中,最终,八爷党经此一事彻底被一举拿下,而隆科多也成了阶下囚,几个旗主王爷也被雍正一顿狠批,并且还被进一步削弱了权力。
可以说,胤祀搞八王议政是雍正故意给的机会,但给了机会他也不中用,雍正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把所有脓包都给挤掉,他们这些人全都钻入了雍正的圈套,因为高端的猎手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的。弘昼虽然不知情,但在整个过程中为雍正起到了很好的迷惑作用,让八爷党得意忘形的一个个全部跳了出来。
八王议政时间结束之后,胤祥由于久病成疾,最终离雍正而去,而雍正把胤祥离世的痛苦转为对八爷党的愤怒,因此,雍正派三哥胤祉还有两个儿子弘时和弘昼去执行抄家任务,之所派他们三人,是为了试探,首先在整个八王议政事件中,胤祉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而是跟以前一样选择观望,而弘时和弘昼都参与到了其中,雍正想试试他们到底谁陷入了八爷党中,好一举消除了这个隐藏的隐患。
接到旨意之后,弘时表现得最为积极,因为他有把柄在胤祀手上,而胤祉则是老油条,表现得不咸不淡,弘昼则直接拒绝了跟他们一同去,理由是高人指出他最近不能出门,否则会有血光之灾,并且还上演了一出活出丧。
弘时则没有看出来弘昼的意图来,还一个劲地催着弘昼一同去,但弘昼怎么还敢跟他一起去呢?弘昼内心估计当时想对弘时说:哥哎,你醒醒吧,上次坑了我一把还不够吗?你自己要作死我不拦着,但别想拉着我垫背,我只想做个啥事也不管的闲散王爷。
但胤祉看出了弘昼的用意,于是,叫上弘时走了,胤祉也没跟着弘时瞎折腾,而是在外面躲清闲,任由弘时一个人去折腾。
接着雍正说了曾静的事情,还让弘昼看看奏折,此举有试探之意,弘昼立马推辞了,并说自己不想看,也想不到那一层。
雍正说道:“是呀,人心险恶防不胜防哪!你给朕说实话,上次朕叫你和弘时去接几个旗主亲王,你是如何误传了圣旨的?”
这又是对弘昼的一次试探,因此,弘昼一惊道:“回皇阿玛,八叔问儿臣皇阿玛有没有叫几个旗主王爷参与整顿旗营兵务的旨意,儿臣回答有这个旨意,没想到后来会发生那样的事。”
所以雍正才催促道:“是什么就说什么。”
弘昼赶紧道:“是。儿臣记不起三哥说过什么话了,他好像没有说什么。”
好像什么都没说,这个“好像”就让雍正瞬间明白了,因此,雍正也就不再追问弘昼了,弘昼也因此得以洗脱嫌疑,明哲保身。
弘昼似乎在八王议政被坑之后,挨了一下子雍正一耳光后,彻底成熟起来了。不过想想这一次的失误也的确值得他留下深刻印象,这可是差点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弘昼此后做了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
弘昼在《雍正王朝》错综复杂的政局中,吃过一次亏之后,后来,始终游离在漩涡边缘,不徐不疾,不远不近,最终得了善终,不像弘时太热衷皇位,但又智商不够,最终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弘昼可谓明哲保身的高手。
其实历史上的弘昼也确实和电视剧中一样喜好活出丧,是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只不过历史上的弘昼喜好活出丧不是在雍正时期表演给雍正看的,而且历史上的弘昼在雍正时期其实表现并不荒唐,弘昼的活出丧和荒唐性情都是在乾隆继位之后。
乾隆在继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打压了一大批宗室成员,比如康熙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还有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都受到了乾隆打压,弘晳更是被乾隆改名为四十六终身囚禁起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乾隆亲弟弟的弘昼更加谨慎小心,有一次乾隆宴请弘昼,在酒酣耳熟之际,乾隆就暗示弘昼只要不贪恋权力自己就能让他永远富贵。
弘昼则借着酒劲给乾隆写了一首名为《金樽吟》的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因此弘昼在乾隆时期表现得极为荒唐,经常自己在家里给自己举行丧礼,自己躺在床上,让王府中的人都跟着哭丧,弘昼还为此说过一句名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
弘昼对丧礼情有独钟,他十分喜欢举行丧礼和主持操持丧礼,后来乾隆知道自己弟弟有这癖好,每逢皇室宗亲去世,乾隆都会让弘昼去主持操办。
历史上的弘昼在主持操办丧礼这可谓战绩辉煌,他先后主持操办了十二叔履亲王胤祹、十四叔恂郡王胤禵、十七叔果亲王胤礼三人的丧礼,光亲叔叔这弘昼就操持了三人的丧礼,其他皇室宗亲去世当时也大多由他操办主持,因此当时人都笑话弘昼为荒唐王爷。
可以说历史上的弘昼就是一个表面荒唐,实际上是一位精于明哲保身的智者,历史上的弘昼真可以算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