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致力化学工业,与列强一场博弈载入史册

“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致力化学工业,与列强一场博弈载入史册

中国人特别讲究家族关系,尤其是对一脉相承情有独钟。例如,因得益于孔子荣耀而被世袭的“衍圣公”,就是中国历史中传承时间最长的孔氏家族,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其实,除了孔子家族之外还有很多由古至今的家族,时至今日依然在默默地耕耘生活。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的

范仲淹,堪称文武兼备、文学卓著的一代大家,如果从他出生时间公元989年算起,范氏家族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近代,有一位名叫范旭东的人,他的祖先就是范仲淹,而他本人则被人们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与外国一场博弈被写入史册。

一、范仲淹后人范旭东

范旭东出生于1883年,他的老家在湖南湘阴,不过他本人出生于湖南长沙。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官宦子弟,他的家庭生活十分优渥。

因为他的祖父曾任直隶大兴县知县,而父亲则以教书为生,但不幸的是在他6岁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范旭东的母亲谢氏带着他,以及他的哥哥范源濂,不得不迁往长沙保节堂定居。由于范旭东和哥哥年龄尚幼,所以母亲谢氏不得不替别人洗衣服,或者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为生。而此时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范旭东,只能在姑母的资助下念私塾。

其实,他上学的时候已经11岁了,14岁的时候他又和哥哥一同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此时的家境更为贫困。

由于范源濂被当作乱党通缉,所以只能逃亡与日本,而17岁的范旭东因受牵连也不得不前往日本。

在日本求学的日子里,范旭东曾先后就读于东京清华学堂、和歌中学,以及岗山第六高等学堂医学专业。25岁时范旭东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化学工业系,并改名为范锐,字旭东。

毕业后范旭东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但却在得到了辛亥革命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返回中国。从1911年开始,范旭东曾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工作,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愤而辞职。

之后他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 ,这也开启了范旭东学习“化学工业”的兴趣。

这位“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就此真正走上了一条实业救国之路。

二、中国化工产业的开创者

1915年32岁的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了

“久大精盐公司”,并且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盐",为此范旭东将其取名为

“海王星”,他还亲自设计了一个五角形商标。

由于列强不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工业,所以当“海王星”上市后,竟然遭到了各方势力的抵制。最让范旭东难以忍受的是,有人竟然造谣“海王星”食盐有毒。

曾有过北洋政府任职经历的范旭东,找到了老袁帮忙才渡过难关。至此之后,“海王星”打破了中国食盐价格、一直都被外国公司控制的落后局面。

范旭东作为一位有过留日经验的年轻实业家,他在面对“海王星”大卖的局面时,并没有停止进取的脚步。

他不仅要生产中国人自己的食盐,还要将手伸到

工业用碱上,这就动了列强英国卜内门公司的奶酪,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范旭东走了很多弯路,并且受到了英国人的欺压。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8年的努力研发后,范旭东团队制造出了工业用碱,他将其取名为“纯碱”,这个词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所耳闻。

范旭东的工厂,是当时亚洲唯一一家能够制造工业用碱的企业。不死心的列强英国卜内门公司,竟然从英国通过海运,运来了大批量的纯碱,并以低于市场60%的价格倾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垮范旭东。

可是聪明的范旭东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手,于是提前和日本三井财团合作,将中国制造的纯碱大量出口到日本,很快卜内门公司在日本市场就支撑不住了。

后来为了求和还曾主动找到范旭东,并且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目的就是希望和范旭东签订共同发展合同。

协议生效之后,英国卜内门公司,在中国纯碱的占领率下降到了45%,这不仅范旭东对卜内门公司的一次胜利,而且也是中国工业对英国工业的一次重要抵抗。

结 语

相信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我国近代一百年充满了屈辱和压迫。列强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曾以牺牲中国农业、工业的代价,妄图将中国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是幸亏有范旭东这样的爱国人士,以一己之力去抗衡列强的工业侵略,他真不愧是范文正公的后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化学工业,家族,海王星,博弈,公司,中国,内门,列强,范旭东,英国,消息资讯,列强,范旭东,范源濂,工业,范仲淹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化学工业,家族,海王星,博弈,公司,中国,内门,列强,范旭东,英国,消息资讯,列强,范旭东,范源濂,工业,范仲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化学工业,家族,海王星,博弈,公司,中国,内门,列强,范旭东,英国,消息资讯,列强,范旭东,范源濂,工业,范仲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