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祯皇帝被围困在北京城,后被迫在煤山上吊自尽。之后,清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入关,李自成率领大军从京城撤退,而原本被大顺军占领的山东、河南等地则成了真空地带,大顺政权被当地士绅推翻,清朝则暂时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山东进行完全占领,而在南京恢复的明朝中央政府也似乎对恢复山东不是很热心。
但是,清朝虽然忙于在陕西等地与李自成作战,但是依然保持着敏锐的大局观,没有军队,那就派官员去,反正山东已经成了三不管地带,谁先派人来谁就可以先建立政权。多尔衮在五月二十五日派明朝降臣方大猷为监军副使招抚山东。虽然多尔衮也派出一些八旗兵到山东平定遍地的盗贼,协助方大猷等人稳定政权,但是随后就把这支军队撤走打李自成去了,方大猷等人只能靠在当地拼凑的几千人马勉强应付。尽管如此,清廷仍令清山东巡抚方大猷等将“济宁库藏,速行察解”。
其实,此时对于南明弘光政权来说,是一个收复山东等地的良机,且不说山东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被清军占领(很多地方政权都希望南明来接管政权),就算是被清军占领的霸州、沧州、德州等地也防守薄弱,以南明的军事实力从清军手里夺下来,也是轻而易举,但是弘光政权的最高决策者(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们希望“借虏平寇”,因此他们不愿意刺激清朝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按兵不动。
但是弘光政权还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虽然不敢派兵,但是任命几个官员还是敢的。弘光帝在1644年六月任命王燮为山东巡抚,但是这个所谓的山东巡抚不过是有名无实罢了,因为王巡抚根本就没有到任。山东很多地方要不被清朝占领了,要不是土匪控制这,而王巡抚手下没有兵马,要想到山东上任那是相当危险,而王巡抚也算是老江湖,也没打算就这样去上任,但是圣旨来了,难道就抗旨吗?
没错,是的,王巡抚就是这么做的,据明末李清《三垣笔记》记载,“王齐抚燮、王东抚溁辞朝后,皆恇怯不行,观望淮上。虽疏纠旨催,充耳而已。”可见王燮和另外一位巡抚——登莱、东江等地巡抚王溁虽然接到圣旨,但是他们却没有胆量上任,只能在淮安附近逗留,虽然朝廷有人上疏弹劾,圣旨一再催促,也不过是充耳不闻而已。
虽然说两位王巡抚的胆量是很小,但是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虽然你手上拿着明朝的圣旨,但是到了山东地界,要么被清军砍了,要么被土匪砍了,大概除了王阳明这样的不世出的英雄才敢带着几个人去上任了,而王燮、王溁两位巡抚显然不是这样的奇才,指望他们两位收复山东,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