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说起来,太平天国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是杨秀清,结果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太平天国的灭亡提上了日程。1863年,石达开在大渡河败亡,太平天国“五王时代”结束。“双子星”时代来临。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迅速崛起,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撑起了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
陈玉成年少成名,骁勇善战屡建奇功。14岁跟随叔父陈承镕参加金田起义,17岁在攻占武昌战役中一战成名,22岁歼灭湘军精锐,取得三河大捷,23岁受封英王,是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王爵之一。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
十八岁的陈玉成在奇袭武昌的战斗中,表现勇敢,建立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陈玉成曾创下“回马枪”战术。即对阵时,前锋诈败,待敌人追击时,诈败的前锋与预先埋伏的人马突然回头掩杀,敌人往往被一击而溃。此战术直到百余年后仍在皖鄂等省被称为“三十检点回马枪”。
陈玉成与李秀成二人9次联手,攻破清军两大营,多次击败清军。尤其在三河镇之战中,杀死了湘军悍将李续宾,威震天下。二人也因屡战屡胜,为太平天国立下重大功劳,先后被封为“忠王”、“英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昔日情同手足、威风八面的两人,最后竟分道扬镳。
李秀成与陈玉成都是同一乡同一村,二人交情一直不错。据《李秀成自述》载“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格宜深友。”1858年,太平天国恢复“五军主将制”,陈玉成为前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陈李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从此开始的。
李秀成年长于陈玉成,二人虽然一起奋斗,相互见证彼此成长。但陈玉成成名早,平步青云,升官直上。李秀成也在努力打拼,却始终落于陈之后。尤其是三河镇大捷,李秀成威震天下,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的功劳却没被提及。洪秀全甚至还曾怀疑李秀成谋反,封锁李秀成部二十天,二十天后李秀成并未谋反,洪秀全面子上挂不住才给李封了个“忠王”。
陈玉成与李秀成在西征还是东进问题上,矛盾重重,陈玉成早就料到曾国藩会占领安庆威胁南京,建议先夺下安庆。李秀成却专注湖北、湖南战局。二人争执不下,陈玉成只得率部南下安庆与湘军血战。洪秀全曾下诏让李秀成与陈玉成合兵攻击安庆守敌,李秀成却借口湖北战事紧张不予支持。这直接导致了西征没有成功,安庆又失陷的双输局面,二人矛盾公开化。
最后发展到什么程度?“假如伪忠王统下遇伪英王之兵卒,皆指为野长毛,是以各拥重兵为卫。苟不如是,人财两失,而居县上者亦不敢问。”(《劫余灰录》)将帅之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就连部下士兵相遇也相互骂对方为野长毛。可见陈、李二人矛盾积怨之深。
安庆的陷落对天京的安全威胁极大,陈玉成作为安庆保卫战的总指挥,被洪秀全革去了除王爵外的一切职务,身边的嫡系部队也在数次征战中损失殆尽。陈玉成无奈,退守庐州,派出手下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远征豫陕,希望能“广招兵马,早复皖省”。1862处5月,多隆阿围攻庐州,陈玉成势不能守,准备弃城突围,去和远征的西北军会合。
恰在此时,驻扎在寿州,已暗投清的苗沛霖诱劝陈玉成前往寿州,表示愿意将手下兵马献给陈玉成。部将们都说苗沛霖是阴险小人,此举必然有诈,但陈玉成已经输红了眼,不听劝阻,执意去了寿州,结果中计遭擒,被送往清帅胜保营中。胜保许以高官厚禄,极力劝说陈玉成投靠朝廷,陈玉成却大骂:
“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
随后又讲:
“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盐津西校场关帝庙前被凌迟处死。陈玉成的老对手,湘军主帅曾国藩得知后,感慨不已: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清史稿》对陈玉成的评价则是:“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陈玉成自己被俘后在供词中说,“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
陈玉成死后,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叹息:“不幸英王被人所卖,落在清军之手,因而被杀。如英王不死,天京之围必大不同”。又说:“英王一去,军势军威同时堕落,全部瓦解。”果然,在陈玉成死后两年又两个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灭。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起义记》、《清史稿》等)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