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关于刚果国际性问题,是什么标志着非洲历史的根本转折点?

关于刚果国际性问题,是什么标志着非洲历史的根本转折点?

引言

除了法国探险家的活动外,葡萄牙政府也从长期的沉睡中苏醒了。我们无意叙述柏林会议发展过程的外交形势:德国希望法德和解以避免法俄接近,并使法国人远离孚日蓝线。总之,国际背景对利奥波德二世的阴谋是有利的。

问题的地方性和国际性

1884年6月8日,当斯坦利回到欧洲时,一项巨大的工作已完成了,一个辽阔的地区已经过勘察,约四十个据点已建立,并长期加以占领。在同土著酋长签订四百多个条约的基础上奠定了对该地区的主权。利布雷希特中校幽默地描述了以下带有一定庄严气氛的举动:“全体居民围着部落酋长。当酋长在文本上画押以示批准条约时,人群骚动起来,并发出笑声,注视着一手舞弄着笔的酋长所从事的极不平常的事件:这只手,显然必须教它如何用笔。然后,按条约规定用各种各样的劣质物品进行付款:小珠子、贝壳、布匹、火枪等等。”

有时还需要克服种种刁难,甚至是反抗。如果通常的说服办法不能奏效,斯坦利便不惜使用武力。斯坦利在这地区引起了广泛的震动,对此,他自己有所描述:“生存的需要迫使土著从事繁重的劳役,现在一个白人来到他们中间,表示愿意当场购买他们的劳力,这是一件前所未闻的事件。”在今天已进入世界主要产铜国家行列的刚果,最早用来充作货币的乃是一些细黄铜棍。一捆细铜棍有三十五公斤重,人们把它截成二公分长的细棍,一般相当于五个生丁,这样就可获得巨额利润。

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以下可观的贸易情况:向惊羡不已的非洲大量输出欧洲滞销的存货。阿尔贝·蒂斯对此是这样描述的:“给我们运来的棉布是英国工业生产的最低劣的东西······这不是棉花,而是淀粉和白土;纯粹是工业的杰作:几根由浆糊粘起来的蛛网般的线却织成了布匹。”

斯坦利本人也以激动的语言对欧洲旧货所面临的广阔前景进行了评价:“虽然维维的土著居民人数不是那么多,但是我由此感到了非洲的光辉的未来,设想一下,由于梦幻似的好运气,我可以使内地几百万黑人脫去用干草制作的服装,穿上欧洲的旧衣服,就象人们在怀特查佩尔所穿戴的那样。旧衣服将会有多大的销路啊······果然,经验完全证实了我的预见:我遇到了数以千计的非洲黑人儿童,他们穿上欧洲白人儿童的旧服装后并不感到有失身份,相反,他们却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物品以便购买这些过时的服装,使自己成为合法的和自豪的所有者。”

行政机构的设立使人们对利奥波德二世国王的真实意图已经没有任何怀疑。所以,从布拉柴及其同伙那里了解到情况的法国政府申明对奎卢和尼阿里地区拥有主权。但是,在1882年临时协定签订后,利奥波德向法国政府代表暗示,可以承认他们对该地区的先占权。

英葡条约和国际承认问题

除了法国探险家的活动外,葡萄牙政府也从长期的沉睡中苏醒了,在刚果河入海处提出了领土要求。当英葡条约的会谈在伦敦举行时,利奥波德企图推动英国人去反对法国的蚕食。当时英国政府正对法国的活感到担心,不仅是由于竞争-这种竞争在法肖达事件前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因为法国的保护政策使英国在贸易方面感到不安。

由于葡萄牙在刚果河河口拥有据点,1884年2月26日的英葡条约承认里斯本占有刚果河两岸和南纬5°12"到8°之间的大西洋海岸。这一承认引起了国际刚果协会的抗议。一个由英国戈德史密斯将军领导的委员会被派往该地,他不得不承认比利时的要求是有根据的。埃米尔·班宁在一篇匿名的文章中根据历史方面的理由反对从国际法中得出的、有利于葡萄牙要求的论点。事实上,原则上是反对国际刚果协会的英葡条约,最后却变得对它有利。法国和德国果然拒绝承认葡萄牙的要求。这时,利奥波德二世利用一切外交手段设法使金星蓝旗在国际上获得公认。

施特劳赫上校和美国驻比利时公使桑福德在推动承认方面起了首要的作用。施特劳赫好像还提起比里亚的成立,说此事含有反对奴隶贩子的人道主义思想,来为争取华盛顿支持的这一要求进行辩解。总之,是要在中非的心脏地区建立一个在比利时国王全面保护之下的黑人部族联盟,即有些类似几十年前建立的利比里亚共和国。1884年3月24日,桑福德把上刚果研究委员会描绘成“国际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但却是在协会的旗帜下,由同协会友好的慈善家给予特别的捐助,在刚果从事一项特殊的事业”。

除去人道主义的考虑,还有贸易自由的诺言。因而1884年4月22日,美国承认国际刚果协会的旗帜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友好国家的旗帜。同一天,在给朱尔·费里的信中,施特劳赫上校明确地说,国际刚果协会不会向任何强国让出它在刚果和奎卢河一尼阿里河流域建立的据点和领地。然而,如果由于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协会不得不放弃它的所有权时,国际刚果协会将给法国以优先权。正象布鲁哈特所指出的,假如朱尔·费里同意协会将其刚果领地让给法国,那他就事实上承认了它的国际职能。

给法国以优先权是个绝招,因为这可使利奥波德二世对同法国竞争的列强进行真正的“撤退讹诈”。这种讹诈就成了在柏林会议经常遇到困难的讨论中的一张有力的王牌。1884年6月26日,因同葡萄牙的友谊而处境孤立的英国于是废除条约,法国、葡萄牙和以施特劳赫上校为代表的国际刚果协会开始在巴黎进行会谈。

柏林会议

最初是针对着英葡条约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标志着非洲历史的根本转折点:事实上它确定了竞争的规则和瓜分的条件,结果签订了一系列有关边界争议(尤其是关于法德边界争议)的双边协定,并最后导致承认刚果自由邦。在俾斯麦宰相倡议下召开的这次会议,聚集了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俄国、瑞典和土耳其。

由朗贝尔蒙男爵率领的比利时代表团成员有:范德尔斯特通·庞托兹伯爵、戈弗内男爵和德拉莱恩伯爵。代表团秘书为在开发刚果中起巨大作用的埃米尔·班宁。国际刚果协会因为尚未得到承认,所以只派观察员列席会议。但是利奥波德二世国王在幕后操纵所有的会谈,既通过有最熟悉刚果问题的人参加的比利时代表团,又通过许多进行必要联系的代理人,像美国代表团中就有协会的两个代理人桑福德和斯坦利。

会议议题很广泛,既涉及人道主义问题(反对奴隶贸易,改善生活水平),也涉及经济或国际法问题。至于刚果,亨利·皮雷纳很好地刻画了利奥波德二世的阴谋诡计。利奥波德二世在争取到一系列政府的公认以后,就威胁说,“如果不让协会的领地与海洋沟通,便从该地撤出,让无法和解的竞争者彼此正面交锋”。

俾斯麦宰相的开幕词同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开幕词如出一辙:“召开本次会议的帝国政府相信,所有受到邀请的政府都希望,通过打通同这一大陆內地的贸易,向居民提供学习条件,对宣传有益知识的传教会和各种事业进行鼓励以及准备消除奴隶制,尤其是贩卖黑人等方式,使非洲土著与文明相结合。”当时欧洲最大的外交对手是德国。利奥波德清楚地知道,首先必须获得它的承认。

结语

1884年6月27日,俾斯麦在德国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宣布,只要他预先得到一个给予德国人贸易自由的条约,他支持建立刚果自由邦。11月8日,会议正式开幕前一星期,德国政府承认国际刚果协会的主权。随后这一主权相继为英国(12月14日)、意大利(19日)、奥匈帝国(24日)、荷兰(27日)、西班牙(1885年1月7日)、俄国(2月5日)、瑞典挪威联盟(2月10日)等国承认。同时,利埃文·范德维尔德上尉进行了重要的接触,因此,最后取得了法国和葡萄牙的同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法国,历史,国际性,欧洲,条约,问题,的地区,斯坦利,英国,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法国,历史,国际性,欧洲,条约,问题,的地区,斯坦利,英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法国,历史,国际性,欧洲,条约,问题,的地区,斯坦利,英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