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是晚清签订的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补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军费。1901年,清政府与11个大国签订《辛丑条约》,决定补偿11个国家共计9.8亿两的战争赔款。本金和利息。这一数额不仅是清朝末年支付的最大一笔战争赔款,也是世界历史上数额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清政府根本无力一次性支付这笔赔款,直到清朝灭亡后的民国时期,赔款仍在支付。
根据《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的规定,共赔付白银9.8亿两,每人平分两两以上白银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开始签订各种权辱条约、割地赔款条约。可以说,清末清政府不是在签订割地赔款条约,就是在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的途中,而《辛丑条约》签后的庚子赔款数额是历代最大的清政府割地赔款条约的历史。
庚子赔款要从1900年庚子年说起。这一年,由于列强对中国的过度压迫,清朝民间爆发了义和团起义。
义和团起义的口号是助清灭外。过多干涉清朝内政也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于是慈禧与义和团一拍即合。
慈禧希望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和民众对洋人的不满来打击各国列强,于是在清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慈禧更是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向世界宣布向世界各国宣战。
一向乖乖听话的清政府突然变得如此强硬,让当时的列强非常不满。清朝八旗军在京城射杀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直接激起了各国列强想要用战争征服清政府的情绪。最终以德国为首,美、日、俄、英、法、奥匈、意大利七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的结果当然是清政府的惨败,于是在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被迫与11个列强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屈辱屈辱的条约《辛丑条约》。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最后还要和11个国家签订条约呢?
这是因为义和团运动当时在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杀害和焚烧了许多传教士和教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虽然没有参加联军,但是在支付最后的赔款的时候,他们都带上了。以弥补11个国家的损失。清政府派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钦差特使与11国大臣谈判。李鸿章之前签订过一系列卖国条约。李鸿章不想独自背负谋反的恶名。亲满贵族参与谈判和签订契约,慈禧不得不派太子庆义匡和军机大臣荣禄作为李鸿章的副手参与谈判和签订契约。
谈判之初,各国列强要求清政府向11国支付白银共计10亿两。李鸿章知道当时的清政府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无力承担这么大的赔款,所以李鸿章直接否决了这个数字。
李鸿章很坦诚地告诉列强,清政府的财政早就被以前的赔款掏空了,现在不可能花这么多钱。如果逼迫清政府,那么清政府很可能倒台,如果清政府灭亡,那么各国列强未必分到一分钱。
确实如李鸿章所言,如果让清政府一口气把钱拿出来,很有可能清政府马上就会垮台,各国权贵也担心清政府不如果新政府能拿到钱,如果他们不承认,所有国家都与中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将中国彻底打倒。
于是,各国列强在清朝海关总税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的建议下,接受了清政府分期偿还贷款的建议。哈特在估算完清朝海关的税收后,向李鸿章提供了4.5亿白银本金的赔款。赔款,并要求清政府从1901年到1940年共计39年,以每年0.4%的利率分期偿还赔款,最终共需偿还本金约9.8亿两白银和兴趣。
4.5亿本金也是一个由各国强权商定的有意义的数字,因为当时中国的人口大约是4.5亿,所以这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交他们1两白银的罚金。惩罚每一个中国人。
清政府将在39年内向11个国家支付9.8亿两白银,外加地方补偿约2000万白银。
事实上,清政府的赔偿总额已达10亿以上,但各国的权力允许清政府分期付款。.
面对10亿两的巨额赔款,清政府中央财政根本负担不起,只能将这些赔款分摊给地方政府,各省区只能继续将这些赔款分摊给地方政府。普通人。赔款的人都是当时的中国人。清政府根据各省的经济情况制定了分摊数额。江苏、四川、广东是当时最富有的省份,所以分摊最多,每年分摊的钱都超过200万两;100万两以上;其余各省平分30万至90万两,就连当时经济最困难的贵州也被强行平分20万两,各省每年要平分白银1880万两。
按照10亿两的还本付息,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要分到两两以上的白银。这对于王公贵族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却是一笔巨款,所以签署其实就等于给中国经济,给中国老百姓戴上了枷锁将被这枷锁禁锢近40年。
清朝灭亡,但庚子赔款并未随之灭亡,民国政府愿意继续承担庚子赔款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完后不久,李鸿章拍屁股走了;1908年,慈禧和光绪双双拍着屁股走了,1912年,清朝彻底走了。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民国又来了。在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支持,孙中山对各国列强还抱有一定的幻想。政府的支持不得不承认,民国政府愿意继续代表清政府与他国一起承担赔款。
于是孙中山宣布《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凡革命前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中华民国均承认有效,直至条约期满为止。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借外债承认赔偿,民国也承认有偿还责任,条件不变。
后来,袁世凯偷走了革命的果实。他上台后,也想争取各国权势的支持。因此,袁世凯继续甘愿承担战争赔款和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从1901年开始赔款到1912年清朝灭亡,清朝已经支付了列强四分之一左右的赔款,民国政府愿意继续承担清政府的赔款,也就是民国政府要继续赔款各国列强的赔款大概有七亿左右。
不过后来部分赔款被退回,这主要归功于清朝驻美公使梁诚。清朝灭亡前,梁成在与美国国务卿海德森争论赔款是银还是金时,海德森不小心情绪失控说美国虚报了赔款。
梁成以此为借口,全力游说美国国会议员,建议美国归还虚报的资金。这也是梁诚为国家争取减赔的机会。在梁成的游说和美国传教士明恩普的建议下,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埃德蒙·詹姆斯向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退还赔偿金,尽管詹姆斯医生建议罗斯福退还假报了钱,但是这个退款必须要用在中国去美国留学的教育上。
美国必须要求清政府保证前四年每年派遣100名知识分子赴美。
从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出50名国际学生,其中80%的学生学习农业、机械工程、采矿、物理和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专业,其余20%的专业为法律、政治、财经、师范教育等专业。直到退回的资金被留学生用完为止。
詹姆斯的宗旨是:哪个国家能够教育出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个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就能在精神和商业影响方面获得最大的收获。
归根结底,詹姆斯想通过教育在思想上控制中国未来的年轻精英。这些中国留学精英很可能是未来中国各个领域的掌控者。如果在精神上变成亲美派,愿意服从美国,那么美国就可以在文化上和精神上主宰中国。
所以最后美国把退钱美化的很冠冕堂皇。以帮助中国振兴教育为由退还中国的钱,看似体现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但美国人道主义精神的背后往往是利己利己的利己主义。
不过,虽然美国的出发点是一己私利,但有的撤总比没有的好,庚子赔款留学生事务确实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公费赴美留学的人才为我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因为美国带头,然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开始退还中国,但都像美国一样国家,或者以改善教育的名义帮助中国培养人才,或者以帮助中国建设的名义,总之不会直接退款,而是以各种形式对中国进行补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分裂成许多小国。奥匈帝国的赔款自然是无人领教就放弃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中国当时处于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中国作为战胜国,作为协约国自然免除了对德国的庚子赔款;而沙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亡,取而代之的是苏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庚子付出的比以前少了。然而一战后,最无耻的非要向中国索要庚子赔款的国家就是日本了。
当时,日本一边追着中国要庚子赔款,一边筹划如何侵略中国。直到1936年,日本占领了东部三省,准备全面侵略中国时,仍厚颜无耻地向中华民国政府索要庚子赔款。
直到1939年1月15日,中华民国政府才正式宣布停止向其他国家支付庚子赔款。但是,中国已经赔付了6.64亿两白银。白银5.7亿两。
1939年才宣布停止赔款。要知道,除了赔款,清政府还与列强签订了很多条款,让列强丧失国家主权,强化在中国的特权。这些条款一直持续到1947年。12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北平使馆界官有资产及官有义务债务清理委员会与外籍顾问协议书》,基本上收回了国家主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奉行“待客先扫堂”的外交规定,对各国都进行了周到的对待。列强说不,在清末彻底废除了中国所有列强的特权。
写在最后
虽然清政府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割地赔款,权辱国辱,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其中,《辛丑条约》对后来的中国影响最大,也是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庚子赔款。影响最大的,庚子赔款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近半个世纪的民族苦难。
事实上,晚清洋务运动兴起后,国资逐渐崛起,但新兴的国资遭遇了巨额赔款的庚子赔款,大量资金流失,国资也随之流失。资本被彻底打压,也让中国经济一直低迷。
清政府的无能给中国人套上了将近40年的枷锁,即使清政府灭亡,本已虚弱的中国也会继续为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条约买单,并继续赔钱对于清政府的软弱。
其实民国政府是不是要继续替清政府还钱呢?答案当然是不想还,但谁让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落后呢?只有真正让国家富强起来,才能不受列强欺负。
小岛知风见闻
欢迎海内外朋友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