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虽有十二帝,但从咸丰帝之后,权力就尽归慈禧太后,其后的同治、光绪都是她的傀儡。而慈禧贪恋权势,奢侈浪费,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软弱无能,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罪莫大焉!
慈禧之罪已由历史“盖棺定论”,无可辩驳,但在传统认知中,慈禧的政治能力不行,文化造诣却是很高,有一大堆史书典籍为证。甚至有人认为,慈禧诗词歌赋、写字作画无一不通,称得上“大清第一才女”!
果真如此?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历史渊源
其实不只是慈禧,纵观清朝,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在刻意营造自己的“才子”人设,尤其是乾隆,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一生最爱写诗作画,留有诗篇四万余首,画作也超过一万幅,数量堪称“惊人”!不过这质量嘛,就有点难以言说了。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文化造诣”,与其出身有关。清朝起源于满洲,原是游牧民族,重骑射,不擅读书,建立清朝也完全依赖于强大的武力。但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发现只靠武力难以治国安民,转而迷上了汉人的史书典籍、诗词歌赋。
同时为了控制汉人的思想,掩盖自身学识的不足,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文字狱古来有之,但《中国大百科全书》却将其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足以说明清朝的文字狱有多恐怖!仅乾隆一朝就有二十二起文字狱!
有了这样的渊源,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的慈禧留有“才女”之名也在情理之中。
慈禧之才
在传统认知中,慈禧之所以有“才女”之称,源于两点:一是她为后世留下五百多幅书画,数量之多仅次于乾隆帝,曾经于博物馆专门展出,水平确实不低!二是慈禧在为其母祝寿时,曾作诗一首,其中“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两句颇为精彩,堪称“绝句”!
此外,无论是在《清史稿》还是《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中,慈禧都是“才女”人设。《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由慈禧的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所著,书中写到:慈禧所作诗词,“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其为古文辞,“得大宗气派”;入宫后,慈禧不仅能滔滔背诵古诗文辞,还能“为曼声以歌之,每当妙处,辄为击节称赏,历一二小时不止”,在寝宫休息时,慈禧必随带能诵诗文的一二名宫监,为她诵读名家诗词,“其声琅琅然达户外”。
果真如此?
密信疑云
就在世人对慈禧的“才女”身份深信不疑时,专家在故宫发现的一封密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密信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前,亲手所书,由其心腹交给恭亲王奕䜣。此段历史在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有所记载:奕䜣收到密信后,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
如此看来,此封密信为真,我们不说信中的具体内容,单看其遣词造句。信中有这么一段:“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短短二十几个字,竟然有多处错别字,而且都是常用字,并不是生僻字,再看字迹,歪歪扭扭,实在丑陋!如此水平的慈禧,当得起“才女”之名吗!
真相揭晓
当然慈禧写这封信时才27岁,会不会是她掌权之后发愤图强,进步神速,以致晚年“才华横溢”呢?毕竟《清宫遗闻》记载“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
但这种说法很快被专家给推翻了,专家在故宫博物院找到一本慈禧晚年手抄的经书,单从字迹来看,还算工整,但也仅此而已,若从书法的角度看,还未“登堂入室”!如此看来,慈禧晚年虽有所进步,但远远谈不上什么“才女”。
自古书画不分家,慈禧字都写不好,更不用说画画了,她留下的五百多幅画,极有可能是宫廷画师所画,慈禧只是署了个名。
最后我们可得出结论:慈禧识字不假,也会舞文弄墨,但远远谈不上“精通”,“才女”之名实属杜撰,不可信!
参考资料:《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清宫遗闻》《我的前半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