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一方面是养老机构空置率高居不下。养老面临了怎样的“双重困境”,破解之道在何方?
8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大家保险集团联袂尼尔森IQ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但有效需求不够充足;养老机构的空置率仍处高位,亟待从供需两方面拓展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发展空间,突破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困境。
需求基数大,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截至2022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2.1亿人,占总人口的14.9%,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经推算,我国1962年-1975年生育高峰出生的3.67亿人口将在十年内变老。2035年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9亿,占比超过23%,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
《白皮书》指出,2000年我国家庭户均规模为3.44人,2020年已经降至2.62人,20年间减少了0.82人。自1978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80后城市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呈现“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2个中年人-1个孩子)。目前这些家庭的老人还基本处于退休不久的活力期,部分还在发挥余热,帮助照顾孙辈,独生子女家庭的赡养压力尚未显现。预计10年后,随着老人身体状态变化,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将集中爆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21年我国已有近4,000万80岁以上老人,预计其中大部分老人已步入护理阶段。而另一方面,我国供给的养老床位仅503.6万张(2022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约为80岁以上老人数量的八分之一,而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却超过50%,形成鲜明反差,说明虽然老年人群基数庞大,但是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80年代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刚刚退休,还处于活力期,照护父母的商业化需求还未显现;而60后和70后家庭,正在用多子女分担的方式勉强延续传统养老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养老服务费用较高,我国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偏低,全国平均退休金只有3,235元(2020年国家统计局),缺乏商业养老金补充,大多难以支付养老服务费用。
养老服务内容匮乏,发展速度滞后
《白皮书》指出,养老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匮乏,缺乏资本投入,发展非常滞后, 难以追赶老龄化速度。
2017-2021年,养老床位数量虽然大体保持增长趋势,复合增长达2.2%。但对比老年人近5年约5.9%的复合增长率而言,其增速仍然有限。此外,以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衡量单位老年人可获取的养老服务资源量,这一指标在65岁以上老人群体中下降趋势显著。
此外,养老金保值增值困难、购买力下降。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风险增加,资产投资收益率远不及过去30年,未来资产抗通货膨胀难度加大,养老金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发展增加了未来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将持续推高劳动力价格,养老金还面临着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
养老的“双重困境”,如何寻求破解之道?
《白皮书》认为,养老行业需要的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往往并不被社会资本青睐。而保险公司资金周期长,投资态度稳健,且具有养老金储备和健康管理能力,与养老行业在业务逻辑、资源禀赋上更加契合,同时还能满足保险行业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传统金融企业,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在养老领域持续发力,满足国家社会养老事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数量逐渐增加,养老服务的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其中,当保险公司普遍选择重资产模式在城市近郊买地自建养老社区时,2019年才成立的大家保险集团另辟蹊径,选择了在城市核心区租赁物业改造养老社区的轻资产模式。
2019年大家保险公司率先提出“城心养老”概念,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北京运营了两个医养社区。其中,友谊社区入住率为71%,朝阳社区入住率已经达到94%。考虑到养老社区一般都预留少量床位用于周转,94%的入住率几乎可以视为养老社区入住率所能达到的上限。
除此之外,针对活力半活力长者,大家保险还开发了“旅居疗养”“居家安养”产品线,为长者养老全周期提供生态化服务。目前,大家保险已经在杭州、北戴河、黄山、三亚、长白山等地完成6个旅居疗养社区布局,在北京新华社皇亭子等地建设4个居家安养照护中心。
大家保险的“城心养老”模式,是否是解决养老问题双重困境的一个“破解之道”?我们共同期待。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