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财经 无惧A股牛短熊长?看看这只最具潜力的消费指数!

无惧A股牛短熊长?看看这只最具潜力的消费指数!

近期,A股维持底部震荡,市场情绪不佳。从板块来看,人工智能反复震荡、医药受反腐政策影响大,半导体受海外不确定性影响,券商板块又面临资金获利了结的压制。另外,连涨两年的新能源板块也陷入调整……

当下政策底已经显现,政策底仍在反复博弈确认中。危中有机,未来提振内需的政策发力方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消费赛道或迎来布局良机。

现阶段,消费基金到底应该投什么?先说结论,红利低波是一个不错的策略,震荡市下更抗跌,同时还能享受企业高分红的红利。

一、红利+低波,与牛短熊长的A股更适配

今年比较火的投资策略之一就是红利策略了。红利策略又叫高股息策略,主要投资那些持续派发较高股息的上市公司。股息率=每股股息÷当前股价,因此这这类公司通常基本面都比较稳健、盈利能力较强、有稳定的现金流来给投资者持续派发股息。

目前,红利相关的指数一共有229只。其中,厚雪长坡的赛道叠加红利策略,优势更加突出——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H30094)。过去10年,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H30094)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和全指消费全收益指数。

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大幅跑赢的原因在于:首先,消费行业是一门“好生意”,消费行业的企业盈利水平 (ROE)过去五年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ROE正是股票长期收益的本质来源;其次,从全球来看,消费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都具有高年化收益率和低年化波动率的特征;第三,高股息收益率本质上是低估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价值投资。低估值策略本身就具有防御属性,不会受到估值泡沫的影响,叠加公司本身比较优质,股价的波动也会更低。

最近市场有个说法,红利低波在震荡或下跌行情中更显优势,在牛短熊长的A股有较强的应用性。追热点、炒提前,在今年这样快速轮动的市场下,连基金经理都感慨难以适应,更何况普通的投资者。

虽然在大牛市情况下,红利低波可能会跑输一些高成长组合,但是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持续稳定的收益具有不错的长期配置价值,熊市更抗跌,牛市中也能分享企业稳健增长带来的收益。

二、消费+红利,成功逆袭白酒指数

消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划分,在所有的消费指数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消费指数包括消费领域权威指数——中证消费、细分的行业主题——中证白酒、主打红利低波的策略指数——消费红利。

可以发现,前几年白酒疯长导致中证白酒涨幅较大,但是自2021年以来,白酒板块估值过高开始回调,这两三年来,消费红利指数持续占优。甚至在近二年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实现了逆市上涨。

这背后与消费红利的编制原则息息相关。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是一只策略指数,对个股有“红利”的要求。简单来说,它要求过去两年都有现金分红并且流动性不能太差。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其过去三年的平均税后现金股息率,并在行业内由高到低降序排名,选取排名在前20% 的股票。

基于股息率=每股股息÷当前股价,如果股价过高,它的股息率就会降低。因此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在2021年和2022年调低白酒企业权重,成功规避了白酒估值泡沫风险,在这两年的表现中逆袭了白酒指数。

其实,消费红利指数不仅是在消费领域,甚至中证全收益2000多只指数中,中证红利消费全收益指数(含分红)也大幅跑赢其他指数。在2000多只中证指数中,可见食品饮料等消费类指数普遍涨幅居前,而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就是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

从2013年7月31日正式发布运行以来,消费红利全收益指数是期初的5.30倍。在2018年的熊市中,仅仅只跌-13.76%。而在随后的两年小牛市中,累计涨幅翻倍,可以说是熊市抗跌、牛市跟得上。

注:对比范围包括中证规模、行业、策略、风格、主题所有指数

时间:从消费红利诞生之日-2023.08.24

目前市场上追踪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的基金有宏利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基金。从基金的回报来看,宏利消费红利基金被动跟踪指数,但收益却还比指数收益更高,原因在于宏利消费红利指数基金还有打新收益贡献。

另外,这种指数基金年管理费率和年托管费率合计是0.6%,对比管理费、托管费远超其一两倍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购买指数基金要划算很多。

熊市抗跌/牛市能涨+全市场最强消费指数+唯一一只被动跟踪基金+打新+便宜的申购费用,宏利消费红利可以评为今年最具购买潜力的指数基金!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惧A股牛短熊长?看看这只最具潜力的消费指数!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无惧A股牛短熊长?看看这只最具潜力的消费指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无惧A股牛短熊长?看看这只最具潜力的消费指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