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李莎:意外结识李立三,22岁与他结婚,第一位南下的俄罗斯夫人

李莎:意外结识李立三,22岁与他结婚,第一位南下的俄罗斯夫人

李莎与丈夫李立三

1933年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李莎在经过简单的梳理后,便出了门。随即她仿佛又想到了什么,转头到屋内,又经历了一番认真的梳理,挑选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在照完镜子确认再无半点遗漏后,才心满意足地出了门。

今天李莎的朋友萨尔达为了庆祝顺利找到工作,便想要举办一场派对。本来李莎是不想去的,这是她在出版社工作的第二年了,一直以来从事版面设计工作,繁重的事情压得她喘不过来气,以至于让她下班后只想回家躺着。要不是说会有共产国际的人过来,我才不会去哪!"李莎愤愤地想道。也确实,这次李莎能参加好友的聚会就是因为共产国际的人要来,虽然李莎在出版社就任共青团支部书记,但毕竟这里是处于苏联远东地区。

李莎出生在俄罗斯重镇萨拉托夫州中,虽然那里不如首都莫斯科繁华,但也比远东地区强太多了。因为这片地区邻近中国东北部,听说中国的共产主义被打压的厉害,甚至连东北部地区都被日本所侵占了,所以李莎想去看一下萨尔达口中的共产国际的人长什么样子。

日军侵占下的东北

在李莎眼中,当时只要能和"共产国际"这四个字沾上边的,肯定就是中国人。

不出李莎所料,当她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身心俱疲地出现在萨尔达的派对上时,真的认识了来自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李明。

李莎是通过萨尔达丈夫杨松的介绍认识李明的,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她还在想这个李明不是被批判了吗?为什么现在还敢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宴会上?

虽然有不小的疑惑,但多年的素养告诉她不能失礼,于是她只能带着满肚子的问题参加完了朋友的聚会。至于李明的问题,李莎准备等聚会结束后自己再去一探究竟。

于是,虽然李明是李莎喜欢的样子,但李莎却在尽全力与他保持距离,目的就是让减少别人对对她的误解。

李莎照片

在那个年代,如果成为别人眼中"不跟共产主义走"的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真的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李莎一心向往共产主义,所以这些事情她不得不重视。

待宴会结束后,李莎并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只身前往了出版社。虽然人是在朋友派对上出现的,但李莎绝对不会放过他,李莎完全相信,朋友可能被欺骗了。

李莎清楚地记着,那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领导人,是因为犯了"左倾"错误,才被共产国际所批判。

李莎却有了些疑惑,为什么苏联可以从城市起义夺取政权,但在中国就不行?这个在欧洲社会通用的法子,怎么到了中国就成为了"冒险主义"了?

不知不觉间,李莎走到了出版社门口。等找到文章的时候,李莎才知道被批判那人叫李立三,并不是李明。

李莎是苏联人,中文名字在她眼中都差不多。甚至在听到之后,恍惚间记忆仿佛重合了一般,竟然把李明认作了李立三。

李立三照片

李莎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当她一回头,却发现了满屋子的报纸。她这才回过神来,刚才自己过于紧张,而这篇文章却是怎么都找不到,只能将白天整理好的文章再次打乱,才找到了这篇文章。

李莎想了想,决定等明天上班的时候再来整理,现在她只想休息。而且还有一件事,也扑灭了李莎刚燃起来的兴致:她谢绝的李明的好意。

这次参加聚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更多共产国际的同志,萨尔达的丈夫杨松就是中国人,这让李莎羡慕不已。当时她并不想嫁到中国,但是她却想认识更多的中国人。

但没想到却是因为这件事,让她失去了认识新同志的好机会,为此她感到十分懊恼。但无奈木已成舟,她只能再回家路上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李莎照片

第二天,李莎在整理好文件后,突然想认识一下昨天"加害"她的李立三。于是她便从众多的资料中翻找起李立三的资料,想看一下究竟是谁"阻碍"了她去发展共产主义。

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出版社里面李立三的资料很少,但李莎还是成功收集了一些。

1915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求学,他苦于一人过于弱小,便发报搜寻爱国有志人士与他一起修习。李立三在报纸上见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征友启事,便前去应征,从那以后,开始了他们二人的友谊。

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组织早期成员之一,在李立三回国后,邀请他加入共产党。彼时的李立三因为在法国组织劳动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受到了法国政府的驱逐,被迫回国。

回国后他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便应毛泽东同志之邀加入了共产党,旋即便被派往安源组织工人运动。

李立三照片

在抵达安源之后,李立三吸取了在法国失败的经验,并没有着急忙慌地开展运动,反而建立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在教育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寓教于学,增强了工人的斗争意识。随后,他便率领工人们成立了工人支部,并自任书记。

李莎看到这里的时候,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这些事所有人都能做,而且他还是靠别人的帮助才能有这样成绩的,这正是李莎所厌烦的一点,如果做事不靠自己努力的话,那么做这件事将毫无意义。

李莎看到这里就很想将这些资料给丢了,但出于好奇心,她还是选择继续看了下去。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小人",却会遭到共产国际的批评,李莎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1922年9月,也就是在李立三成立工人支部7个月后,他主持召开了安源支部会议,并且成立了罢工指挥部。

这次的罢工与以往的不同,李立三并没有选择以往激进的罢工手段,而是选择了一切以刘少奇的俱乐部为主,成立工人监察队来代替原有的政府巡逻。

纪念李立三同志诞辰100周年发行的邮票

在工人监察队的管理下,安源社会秩序之好一时之间成为了巅峰,这是民国建立后最辉煌的时刻。像赌博、偷盗、烟馆、妓院等产业也仿佛绝了迹一般,彻底消失在安源城内。所以这次罢工不仅赢得了工人的权益,还帮助他们赢得了民心。

罢工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口号,不仅为安源罢工提供了思想指导,更是为以后中国各地的罢工也提供了路线。不得不说,安源罢工是一次极其成功的罢工,也是将李立三与中国命运相联系的一次罢工。

这时李莎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毛泽东同志邀请李立三入党了,李立三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运作方式,这也恰好是共产国际所需要的新发展方向。

李莎甚至在想,如果李立三没有犯错误,而且出现在苏联,那绝对要将他拉入到苏联的革命队伍中来。

出于这个想法,李莎有点想知道这个男人后来发生的事情了。估计是因为年代过于遥远的原因,李立三的资料开始变得断断续续的,即便李莎想了解再多,也没有机会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则新闻映入了李莎的眼帘:李立三参加领导五卅(sa)运动,并取得了绝对的成功!李莎看了一眼时间,1925年8月刊。

五卅运动纪念画

时间来到1925年5月,一批爱国学生、工人正在上海街头散发反帝传单,但随即他们便遭到了英国统治者的抓捕。慌乱之中爱国人士伤亡近百人,英国统治者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件事情李莎是不知道的,当时她才年仅11岁。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李莎的父亲自杀,她只能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拮据的生活一直在压迫着他们,母亲不得不将李莎送到封闭的七年制学校中,而这一消息,恰好没有传到他们学校。

李莎在看完中国"五卅惨案"的相关资料后,又拿起了李立三的资料。她想看看这位同志在究竟为中国的同胞们做了什么。

在"五卅惨案"爆发的当天深夜,李立三便被派往了上海去组织抗议活动。在抵达上海之后,李立三等人立即组织了抗议活动,并且成立了上海工会,由他们统一领导。上海罢工群体也从单打独斗变成了集中管理。

五卅运动照片

与安源罢工不同,这次李立三并没有选择与敌人妥协,他们直接选择了最直接,最暴力的罢工方式。他们还成立了《热血日报》,专门揭发帝国主义的丑恶罪行。

帝国主席在武力镇压无果后,便想到了通过让中国人斗中国人的方法。他们找到了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其发电给上海,下令撤销总工会,并通缉李立三。

但即便这样,李立三依然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工会撤销后,他便组织委员会继续推动罢工运动。也是凭借着李立三不怕死的行为,五卅运动被无产阶级群众推向了高潮。

在运动后期,除却无产阶级,各阶层民众加入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李立三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动领导者。

组织完五卅运动后,李立三便前往中国各地组织工人运动,直至1927年7月,他加入到了南昌起义的领导机构,成为了起义的决策者与重要领导人之一。

南昌起义纪念画

在李立三被任命为中央领导人的时候,他以工人运动起家,便系统性地提出了"左倾"错误路线。

以城市起义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发展,以至于在他路线的规划下,中国的革命事业蒙受了诸多损失,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共产国际所批评的原因。

对于李立三的行为,李莎是赞同的;至于他的错误,李莎现在也开始理解他了。多年领导工人运动,李立三是完全有勇有谋的。

在李莎心里,李立三已经成为了一位共产主义大师,她甚至想象出来了李立三不顾年龄老迈,但依旧以精干的目光领导工人罢工的场景。

李莎瞬间对这位未曾谋面的"长者"有了爱慕之意,他这样的人,正是李莎一直以来寻找伴侣的灵魂标准。

李莎眼中的"李立三正当李莎想继续看下去之时,却发现李立三的资料已经被她看完了,她只能生气地开始处理别的工作。

过了几天,苏联的法定休息日到了。李莎本来准备好好在家休息几天,但她突然之间接到了朋友萨尔达的邀请。她想趁着这个假期外出游玩,便想邀请李莎一同前去。

李莎在经过简单的思考之后,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她。怎么说这个假期都得过,那还不如一起出去玩更快乐些。但令李莎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的游玩中,她再次遇到了李明。

这次少了"李立三因素"的加持,李莎很快与李明相识了起来。在多次的交往之中,李莎有几次都将眼前的李明认成了李立三,通过李立三的事迹来看,李明与他真的太像了:对朋友好、习惯谋定而后

动、甚至那种不畏死亡的精神,也跟李立三有着出奇的相似。

李立三画像

但在李莎的世界里,她自始至终一直相信李立三是一位老年人。她不敢,也不能相信年轻人会有多次成功领导罢工的睿智,这一向是阅历丰盛人的专利。

但即便这样,也不妨碍李莎与李明联络感情。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像往常一样,李莎从家出发给李明送他最喜欢吃的面包。这是半年前二人的约定,每个周末,他们就会互换食物。

但当李莎敲响李明的房门时,她却没有收到属于她的礼物,反而收到了李明要走的消息。你这是?"李莎看着李明房内的大包小包,转头向李明问道。我需要去黑海休养一段时间,今天就是咱们最后一次互送食物吧。你的食物在那边桌子上,你可以自行取走。"李明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说道。那你这个也是带往黑海的?"李莎看着箱子里的一双高腰皮鞋,对李明说到。是的,还有什么事吗?没有的话请你离开,我马上就要准备出发了。"李明头也不回地说道。

拿着行李出行的人们

李莎知道,这种高腰皮鞋并不适合在黑海浴场穿,这反而是最适合走崎岖山路的鞋子。但她看李明对自己爱答不理的,在放好食物后,李莎只能默默地退出了房间。

李明看到李莎走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旋即站起身来想目送李莎离去。但没想到的是,他刚站起身,就看到了李莎再次折返了回来,他只能紧急地再次蹲下,伪装出收拾行李的样子。

听到门被打开后,李明率先对李莎说:"还有什么事?"他本来以为李莎是回来取食物的,但过了许久也没有听到回答,正当他想要回头看李莎时,他却听到了一句本不属于他们之间的话。我,我喜欢你!"李莎鼓足勇气之后,终于对李明说到。

李莎(右)照片

自从二人相处以来,李莎在李明身上感受到了属于李立三的英雄气概,又感受到了属于自己年龄的恋爱气息。虽然李莎一直想着要对李明表白,但一直苦于没有时机。

现在李明要走了,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他现在的态度,是李莎从来没见过的。李莎感觉,倘若这次再不与李明表明心迹,估计以后就再也没有能表明的机会了。我知道了,还有事吗?"李明回答道。

李莎听到了李明冷酷的声音,噙在眼中的泪刷刷地滴落下来。被"拒绝"后的她刷地一下大脑就空白了,到最后她是怎么离开李明住所的她都不知道。

虽然李明拒绝了她,但李莎并没有自甘放弃。她选择将对李明的愤恨变成自己学习的动力,期待什么时候能再次遇到李明的时候,让他对自己刮目相看。

1935年夏天,李莎从工农速读班毕业,准备全力攻读地质勘探专业的时候,突然之间她接到了一个来自远方的电话。

认真读书的学生

电话那头说的是中国话,但李莎却不知道那人是谁。那人也没有自报家门,但是一直提出要见一面的请求。出于好奇心,李莎答应见一见那人,结果等她到了现场才发现,那人竟然是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李明。

李明见到李莎的时候,便张开双臂想要拥抱一下这位老朋友,但却遭到了李莎的冷冷拒绝。李明也没介意,当着李莎面,缓缓说出了他所隐藏的秘密。

他叫李立三,使用李明这个名字是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而他自第一次见到李莎开始,也开始喜欢上了她,但因为自己身份的过于特殊,他只能默默地喜欢着。之前在中国的时候,他已经结婚过了,甚至还有5个孩子。

待李立三将这些"重磅炸弹"一个接一个地抛出的时候,李莎举着杯子的手不知怎么突然僵硬了下来,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

直至听见李立三说他也喜欢她的时候,李莎眼睛一亮,才感受到自己对身体的控制。

旋即,她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与李立三结婚。

李立三与李莎合照

她不管他之前是怎么样的,也不管他有几个孩子几个老婆。她只知道李立三喜欢她,对于李莎而言,这就够了。

1936年2月,22岁的李莎与李立三这对异国情侣,在莫斯科的一间小公寓内,举行了简朴的婚宴。

婚后的日子是普通的,对他们而言也是这样。婚后的李莎选择继续在学校读书,李立三也继续从事着自己神秘的工作。

但是令李莎想不到的是,一件事情的出现,打破了属于他们的宁静。

在李立三抵达苏联后不久,旋即因为"托派"与"日本特务"的罪名被扣押,而当时的李莎,因为在学校上课,所以对此事并不知情。

李立三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两三天不回家很正常,所以李莎也没有对此事过于担心。但随着公寓发出通知让李莎搬走时,她才真正地慌了起来,旋即四处打听,很快就得到了丈夫被抓的消息。

李立三照片(前排右一)

虽然丈夫莫名被抓,自己也没有了立足之地,李莎很是悲惨。但她却没有就此放弃,她选择住在了自己母亲的家中,并且在课余时间一直打谈丈夫的消息。

李莎的学校听到了她丈夫被打为"托派"的消息后,便向李莎提出让她与李立三划清界限,解除关系。李莎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她觉得自己丈夫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而自己又是他在苏联的唯一一位亲人,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放弃。虽然李莎的做法很对,但很快,她就先被学校放弃了:开除李莎团籍,保留学生身份。

在当时那个年代,"群众"这个身份,是之前沙俄皇室贵族,或者一些资本家们才会有的。李莎没想到,她也因为自己的丈夫,而获得了这个身份。

半年后,李莎中午打听到了李立三的下落。在经过漫长的排队之后,李莎终于见到了李立三。本来李立三是被抓走秘密遣送这里的,所以他基本在监狱里放弃了对生的希望。

李莎与李立三一家合照

但是没想到,自己的妻子李莎竟然真的找到了自己,李立三在看到李莎是不由得嘴角扬起了笑容。他终于体会到在困境中有人原因伸出援手的滋味了,也体会到李莎对他的爱了。

过了几天,李立三收到了从外面寄进来的50卢布。李立三拿着钱,忍不住在牢房里哭了起来,纵使当时的牢房中,有着几十号人在一起居住。

1939年11月,李立三刑满释放,但他却失去了党籍。即便这样,李莎也没有放弃,她选择在上学之余陪丈夫一起找工作,一起过着贫苦但幸福的日子。

战争期间,身处莫斯科的他们也在贡献着自己薄弱的力量。他们还时不时地关注中国的战况,虽然李立三被开除了党籍,却仍不忘报效祖国。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李立三当选中央委员。不久,他就被派往东北就任。过了没多久,他也想办法将李莎调往了中国。

晚年的李莎照片

当时中国刚经历完二战的洗礼,尤其是东北地区,经过多年的敌占统治,各项设施的重建都迫在眉睫。与之相比的莫斯科却是在苏联的防御下稳步发展,正处于一个和平变革的新时期。

所以一大批的中方俄罗斯夫人中,没有人想跟着去中国受难,她们不想再次经历一遍艰苦的生活。

至于李莎,则是第一位登上南下列车的俄罗斯夫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志,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国际,萨尔达,工人运动,李明,李莎,南下,李立三,观点评论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同志,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国际,萨尔达,工人运动,李明,李莎,南下,李立三,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同志,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国际,萨尔达,工人运动,李明,李莎,南下,李立三,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