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明亡之后锦衣卫下场如何?被改编后一直存在,直到清朝灭亡

明亡之后锦衣卫下场如何?被改编后一直存在,直到清朝灭亡

赖一些影视剧所赐,锦衣卫的大名如雷贯耳,甚至与东厂、西厂等成为了明朝的标志,而东西二厂的头领是阉人,总给人一种阴阴的感觉,所以自号“皇帝鹰犬”的锦衣卫最容易收获大家的好感,再配上标志性的飞鱼服、绣春刀,那简直是酷酷的男神好嘛。

锦衣卫这个机构的全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是明代皇帝直属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之所以带着“亲军”二字,是标榜自己是“天子亲军”,乃天子亲自掌控,五军都督府都管不着。锦衣卫原本的职责是负责侍卫、仪仗,类似于今天的三军仪仗队,但后来皇帝又给它增加了缉捕、刑狱等权力,锦衣卫才开始转变为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

史学界主流对明亡的定义是崇祯自缢煤山时,但讽刺的是,跟随皇帝殉国的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并没有二百多年来一直自诩“皇帝亲军”的锦衣卫,甚至在“甲申国变”中殉国的文武百官里,有证可考的只有一位锦衣卫官员殉国,便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伴随明朝两百多年,在历次政治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锦衣卫,在明朝最危急的时刻竟然全体噤声,仿佛不存在一般。当然,明亡之后,锦衣卫也仿佛不存在了,最起码基本上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了。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好好梳理一下,明亡之后,锦衣卫去哪儿了?

可以肯定的是,在崇祯朝,锦衣卫并没有被边缘化,甚至在几次重要的党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有赖于末代掌卫事都督骆养性。骆养性的祖先是跟随嘉靖从湖北安陆进京即位的潜邸旧人,功大莫过于从龙,所以骆养性的这位祖先在嘉靖朝官至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父亲骆思恭,是万历末年的掌卫事指挥使,锦衣卫的官校被称为缇骑,所以锦衣卫的首脑被称为缇帅,骆养性家在明朝中晚期,就是“一门三缇帅”。而骆养性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密奏首辅周延儒谎称大捷的欺君之罪,将奸臣绳之以法,但为时已晚,彼时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离明朝灭亡满打满算不足一年。闯贼攻破京城后,骆养性并没有跟随崇祯殉国,也没有坚持抵抗,城破后他被闯贼拷掠,后来通过贿赂才没被杀。李自成从北京败逃后,骆养性干起了投机勾当,准备卤薄法驾迎立多尔衮,正式降清。连锦衣卫首领都如此消极,在明亡过程中,锦衣卫自然是一盘散沙。

李自成入主北京后,改锦衣卫为龙衣卫,这是个充满暴发户气息的名字,但李自成在北京统共就待了一个多月时间,多半还用在拷掠官绅钱财身上,除了给锦衣卫改了个名,并没有什么变动。清朝入主中原后,接管了北京的各个官府机构,也包括锦衣卫。可能就连“建州叛奴”出身的清廷都觉得龙衣卫这个名字实在太粗鄙,所以在最开始,仍然称呼锦衣卫。但是清朝初临中原,需要笼络人心,而明朝时期令士大夫闻之色变的莫过于厂卫——东厂、锦衣卫是也。再加上初来乍到,也不放心这个特务机构,所以收回了锦衣卫侦缉、刑狱的权力,回归了最初的本质——仪仗队。

最初清廷仍然是以明季的锦衣卫官掌锦衣卫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1644年当年,就换上了努尔哈赤的侄子,顺治皇帝的堂叔父爱新觉罗.锡翰来掌锦衣卫事。1645年,清廷兴兵南征,准备荡平南明政权,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干脆连沦为仪仗队的锦衣卫机构名都改了,改为銮仪卫。并且把銮仪卫缩编,将明季负责侦缉刑狱的人员全部裁撤,彻底肃清锦衣卫的特务属性。(革銮仪卫缉访人役,永著为令)

就这样,锦衣卫在入清后一直存在了下来——披着銮仪卫的皮,经历轮回,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仪仗队。銮仪卫的掌管是掌銮仪卫事大臣,品阶是正一品,为武官最高,这可能是在向曾经致敬。锦衣卫以銮仪卫的名字存在了两百多年后,又迎来了第二次更名,这次不是改朝换代,而是避讳。1909年,为避宣统皇帝名讳,改銮仪卫为銮舆卫,三年后,清朝灭亡,锦衣卫的变种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字,崇祯,明朝,下场,机构,李自成,皇帝,锦衣卫,北京,清廷,故事传记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崇祯,明朝,下场,机构,李自成,皇帝,锦衣卫,北京,清廷,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崇祯,明朝,下场,机构,李自成,皇帝,锦衣卫,北京,清廷,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