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明朝后期红衣炮自欧洲传入我国,在清朝初年发挥巨大作用

明朝后期红衣炮自欧洲传入我国,在清朝初年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谈到明清之际的战争,有一种武器估计大家都有印象,这就是红衣大炮。红衣炮在明朝中后期传入的一种重型火炮,起初叫红夷炮。

红衣炮的种类

1、红夷炮的传入史

明代后期由欧洲传人的重型前装火炮。输入的具体时间及情况,各书记载不尽相同。如《明史·兵志四》仅说“万历中……其后,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输入国家及时间、情况均不具体。谈迁《国榷》记:“万历末,红夷舰沉,炮已解京三十二”。按明习惯,称荷兰为红夷,则是万历末年从荷兰沉船上得到的。可是杨丙辰译《汤若望传》,却又记为“中国从一艘触礁的英国舰上获得许多大炮”。这似乎又是从英国沉船得到的。但这些都是后人追记的。据当时官方记录和当事人的奏疏、书信看,情况又有不同。

如《明熹宗实录》记:“天启元年(1621年)十二月丙戌。先是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建议,谓城守火器必得西洋大铳,练兵词臣徐光启因令守备孙学诗赴广,于香山粤购得四铳,至是解京”。李之藻、徐光启、瞿式耜等的奏疏中,也都是说从澳门购得后,于天启元年北运的。

《徐光启集》“与吴生白方伯信”中说:“仰借鼎力,所致西洋大炮四位业已解到”等。由于在4炮北运期间,熹宗朱由校有“仍令赴广取红夷铜铳及选募惯造惯放夷商赴京”的谕示,所以李之藻又派张焘和孙学诗再去澳门向葡萄牙人购买西洋大炮。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初十,新购的22门红夷炮及聘请协助造炮练兵的23名葡籍炮师及翻译一人到达北京。以后又增购了4门。

据兵部主事孙元化天启六年(1626年)的奏疏说:30门红夷炮中有11门调往山海关及辽东,1门在试射中炸毁,有18门留北京守卫。后在崇祯二年(1629年),葡萄牙军官公沙的西劳和陆若汉率领31名铳师、工匠,又从澳门运送7门大铁炮、3门大铜炮和30门鹰嘴(falconet)去北京。途经涿州时,正遇后金军来攻,曾协助明军“登城巡守十五昼夜”,于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送至北京。

明天启六年(1626年),明将袁崇焕守宁远(今辽宁兴城)时,用以击退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的大炮,其中就有第一批从澳门购来的西洋大炮(红夷炮)。王兆春先生根据曾陈列于天安门内端门和午门之间的两门西洋大炮的铭文和所铸图徽考证,确如《汤若望传》所记,葡萄牙人卖给清廷的第一批西洋大炮,是葡人自搁浅于澳门附近的英国军舰上获得的30门舰炮。

徐光启在天启年间,曾上疏“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但因与掌权大官有矛盾,主张未能实现,并“落职闲住”。崇祯元年(1628年),被朱由俭召还回朝,他仍然主张练兵、铸炮。在他的主持下,由他的学生登莱巡抚孙元化在登州(今山东蓬莱)召集一大批西洋传教士,开始铸炮。由澳门运送第二批西洋大炮至北京的陆若汉、公沙的等人,也成为铸炮技术人员的骨干。

与此同时,两广地区,也组织技术人员铸炮。现存于山西博物馆的一门,为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的。长1.9米,口径8厘米,炮耳已毁掉。炮身有“崇祯戊寅岁仲夏吉日捐助建造红夷大炮总督军门卢象升总督军门陈新甲总督军门陈贵……红夷大炮一位重五百斤装放用药一斤四两封口铁子一个重一斤群子九个……”的铭文。发射时,装药后先装群子,再装圆形主弹。

主弹用以轰击主要目标,群子用以杀伤周围的人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门红夷炮型的大炮,崇祯六年(1633年)造,长1.53米,口径6. 5厘米,炮身有“崇祯六年总督两广军门熊岭西道左布政王造督造官万文浩何吾嶷马继龙广西”的铭文。

2、神威大将军炮

这是红夷炮中最大的一类火炮。山海关长城陈列的一门,系崇祯十六年(1643年)造,长2. 66米,口径10厘米。炮身镌有“大明崇祯十六年仲春吉旦铸造神威大将军一位重五千斤”等的铭文。北京八达岭长城陈列的一门,崇祯十一年(1638年)造,比前一门还要大:长2.86米,口径10.2厘米,炮身有“敕赐神威大将军钦命总督宣大部院卢……崇祯祯十一年三月吉旦”等铭文。

在明王朝开始在山东、两广铸造红夷炮的同时,后金王朝也在总兵佟养性监督下,任用“善铸红衣炮”的明降将丁启明等铸造红夷炮类型的大炮。但因忌夷字,改称红衣炮。崇祯四年(1631年)造成第一批40门大炮,称“天祐助威大将军”。 当年冬,孙元化部将孔有德等反叛,攻陷登州,杀死了造炮的西洋传教士公沙的等12人,携带新造的红夷炮于次年投降后金。后金于是按式铸造,也称之为“神威大将军炮”。《清会典图·武备》记:“崇德八年造者曰神威大将军炮,前弇后丰,底少敛……受药五斤,铁子十斤,载以四轮车。”

3、神飞炮

由于神威大将军炮重数千斤,机动非常困难,装填发射也比较缓慢。因而,明王朝采取佛郎机和红夷炮的优点,创制了“神飞炮”。当时封为“神威飞电大将军”,号称“狮子吼”。

它比佛郎机威力大,比神威大将军轻便,射速也较快。而且炮身在较长时间连续射击也不易炸裂。这种炮有三种: 一号神飞炮长8尺,口径8寸,重1000斤,有子炮5门,每门重80斤,长1.5尺,可装药5斤。轰击战船、战车和城垒防御设施时,使用重25斤的炮弹一个;杀伤人马时,使用重2两的石弹丸 200 个。二号神飞炮长7尺,口径7寸,重800斤。三号更小些。

4、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清代初期的红衣炮型大炮。《清会典图·武备》记:“康熙十五年造者曰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前弇后丰,底如复盂,重自二千斤至三千斤,长自七尺三寸至八尺……受药自三斤至四斤,铁子自六斤至八斤,载以三轮车。”1975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一门,康熙十五年(1676年)造。铜铸炮身。全长2.48米,口径11厘米,重1000斤,有满、汉铭文:“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弹直径约9厘米,重5斤4两。

5、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用铜铸造。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一门,炮身长3.62米,口径15. 5厘米,重约8000斤,带有两轴铁炮车。炮身有“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十斤、生铁炮子二十斤,星高六分三厘,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 、硕思泰 、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的铭文。并饰有各种花纹,铸造极为精美。

6、九节十成炮

这是一种可以分解、结合的火炮,主要用于山区、丘陵等炮车行动不便的地区。乾隆年间平定金川时制成。炮身铜铸,前后同粗,炮身共分为九节,连同炮底共十节。各节之间以螺旋拧接。结合则以四轮炮车装载;分解后则分别由战士背负行动。炮重自790斤至798斤,长自5尺1寸至6尺9寸,装药自1斤4两至1斤8两,铁炮弹重2斤8两。炮身两侧各有铁柱,右柱高左柱一倍,曲向前方,上加“立表”,用以规定发射角,以控制射程。

明代后期,虽曾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兵工技术,铸造了许多威力远大于传统火炮的红夷型大炮,企图加强军力,以保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但由于政治腐败,导致军事无能,终于灭亡。

清统治集团入关以前,从宁远攻城失败的教训中,即开始认识到大炮的作用,把重型火炮作为军队的主要火器。特别是在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赖“大将军之力”攻下大凌河后,在对明军的作战中,“师行必携之”,每次战役都使用这类火炮。如清崇德二年(1637年)攻占皮岛,清崇德七年(1642年)攻占松山、锦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攻破潼关和扬州,第二次攻陷广州等战役,均借力于这类火炮。

红衣炮的威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后,不论是铜炮还是铁炮,重量都逐渐减轻。如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铸造的铜炮,长3.1尺,重170斤,铅弹重19两。次年造的,长3尺,重140斤,铅弹15两。至雍正五年(1727年)铸造的铁炮,重仅45斤,装药14两,铁弹重28两。这类炮发射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再迅速点燃火门上的引信。炮弹到达敌阵时爆炸。射程的远近,依药量多少和发射角的大小决定。

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铸造的铁炮,装药1斤,射程200到250步;加药2斤,可达300步;装药3斤时,则可达两三里。发射角在45度时,射程最远,高或低于45度时,射程亦递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门铜炮,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铸造的。长69厘米,口径21.2厘米,火门为铁铸。炮身有满、汉铭文:“大清康熙二十九年景山内御制威远将军总管监造御前一等侍卫海青监造上。”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率军平定准噶尔叛乱时,曾使用威远将军炮,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前期还铸造过一种中型红衣炮型的铜炮,也称“威远将军炮”。山海关长城陈列的两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铸造。长1米,口径4到5厘米,有准星照门。炮身有满汉铭文:大清康熙五十七年景山内御制。

总的来说,从14世纪到17世纪,中国对火炮的研制是向前发展的,也能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自18世纪之后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炮技术,不仅停滞不前,相反地反而有所后退。

所谓重型火炮,只不过是重量增大,质量却降低了。有些新造的火炮,一发射炮身就被炸裂,而且火药的质量也趋于粗糙。有时炮弹出口不远就落在地上。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求。直到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屡遭失败之后,才重新认识到兵工工业的重要性,开始创办制造近代化枪炮的工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崇祯,清朝,欧洲,澳门,大炮,大西洋,神威,红衣,红夷炮,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崇祯,清朝,欧洲,澳门,大炮,大西洋,神威,红衣,红夷炮,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崇祯,清朝,欧洲,澳门,大炮,大西洋,神威,红衣,红夷炮,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