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小皇帝刘准在被杀前曾哀嚎道:“愿生生世世不复生帝王家”,其场面之凄惨,令见者无不动容。其实,每当帝国大厦崩塌时,不仅亡国君的性命难保,王子皇孙的下场亦是如此,他们或被杀,或受辱,或流离漂泊,鲜有平安无事的幸存者。例如,作为明朝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煊的结局便堪称典型。
基督太子,生逢乱世
朱慈煊,是永历帝朱由榔和孝刚匡皇后王氏的第三子,
顺治五年
(1648年)生于南明的陪都肇庆。朱由榔一共有7个儿子,其中长子怀愍太子朱慈爝、次子悼愍太子朱慈䇅都是王皇后所生,但在永历帝逃难期间失散或遇害,而其他妃嫔所生的第四子沅哀王朱慈䇥、第五子涪悼王朱慈炜、第六子沔殇王朱慈熠、第七子澧冲王朱慈焯皆早夭,唯有朱慈煊始终跟随在父母身边,并且长大成人。
朱慈煊出生前一年,著名的桂林保卫战爆发。当年二月,由明朝降将李成栋率领的清军猛攻桂林,永历帝急派从澳门请来的葡萄牙士兵帮助明军守城。结果,装配“红衣大炮”的葡萄牙士兵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不仅成功地保住桂林,并且重创清军。捷报传到肇庆后,永历帝君臣欣喜若狂,竟然由对洋枪洋炮的崇拜,上升到对洋教的崇拜。
永历帝被杀处
出于对澳门援军的感激之情,加之想继续获得葡萄牙的援助,永历帝最终做出一项大胆决定:除了皇帝本人外,其他皇室成员和百官全部皈依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分支之一)。因此,等到朱慈煊降生后,御用神甫便为他举行洗礼,并为其取教名为“当定”(君士坦丁)。
顺治八年
(1651年),年仅4岁的朱慈煊被册封为皇太子,由此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改信基督教的太子,堪称“破天荒”。
然而,让皇室成员集体皈依天主教并未让南明摆脱困境。就在桂林保卫战结束8个月后,清军再次大举南侵,永历帝急忙派人赴澳门求援,结果澳葡总督却以能力有限为由,仅以火枪百枝相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永历帝只能将目光转向欧洲,希望更多的天主教国家能够派援军助明抗清。为此,在永历帝的派遣下,御用神甫卜弥格协同仆人陈安德等出使罗马教廷。
颠沛流离,入缅被俘
永历帝的地理知识非常匮乏,根本不清楚罗马距离广东有万里之遥,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就算教廷同意援助南明,那么等到欧洲援军到达时,最快也得四五年时间。更何况,欧洲此时正陷入“三十年战争”当中,加之时任教皇英诺森十世不想得罪同样尊重天主教的清朝,因此根本无意介入东方战事。因此,卜弥格、陈安德前后出使近11年,回国时除带回一封教皇送给永历帝夫妇的安慰信外,再没有其他收获。
就在永历帝眼巴巴地盼望着欧洲援军到来之时,南明因为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内战、大规模党争和清军大举进攻,局势愈发危急,等到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时,已经丧权在中国大陆的全部国土,狼狈地逃往缅甸避难。在此期间,朱慈煊跟随父母东奔西走,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数次遭遇被俘或遇害的危情,可谓无比凶险。
永历帝等人入缅之初,作为藩臣的缅王莽达对他们相当客气,不断给予他们饮食、物资。然而,等到莽达之弟莽白杀兄夺位后,缅甸对南明小朝廷的态度陡然变得恶劣起来。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莽白打着会盟以重申旧好的幌子,在者梗之睹波焰塔大肆屠杀由明朝文武百官组成的使团,史称“咒水之难”。随即,缅军突袭永历帝的避难所,俘获永历帝夫妇、太子朱慈煊等人。
莽白俘虏永历帝后,本打算利用他做“筹码”,跟清朝进行有利于本方的边界谈判。然而,由于吴三桂率领的清军进逼国都阿瓦,迫使莽白在同年底将永历帝等人交出去,时在
康熙元年
(1662年)二月。永历帝被俘后,自知没有活路,但却没有勇气选择自行殉国,反倒是马太后、王皇后果断决绝,在被押解北上途中,趁着守备松懈之际自相扼喉而死。
怒斥逆贼,惨死昆明
马太后、王皇后自杀两个月后,40岁的永历帝也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年仅15岁的太子朱慈煊及亲属25人也一同遇难,死后均被焚骨扬灰,场景甚是凄惨。至此,明朝正式覆亡。朱慈煊遇害前,对吴三桂破口大骂。当监刑官将情况汇报给吴三桂后,他也难免会心生羞愧。
永历帝等人遇难的消息传到厦门后,延平郡王郑成功深感悲痛,随后率三军皆缟素、恸哭。不久,哀伤过度的郑成功撒手人寰,长子郑经袭封延平郡王。郑经上台后,为永历帝等人追上谥号,其中朱慈煊被追谥为“哀愍太子”。作为明朝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煊临死前并没有乞怜求生,而是怒斥逆贼、悲壮赴死,令后世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