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欧洲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伊斯坦布尔一定是它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历史上这座城市还有两个响亮的名字——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一座城市,三个名字,背后是地中海上千年的历史变迁,是一段一神教战胜多神教,伊斯兰教战胜基督教的故事。
拜占庭城的建立充满了神话色彩。根据传说,一位来自米加拉(雅典附近的一个城邦)名叫柏扎思的人于公元前667年建立了拜占庭城,柏扎思是米加拉王尼索斯的儿子。当时正值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商业殖民地的时代,而拜占庭城的建立也是这一进程发展的结果。尼索斯王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商业殖民地,于是柏扎思便前往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去咨询神谕,应该在何地建立殖民地。神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于是柏扎思带领一群米加拉殖民者来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具有天然良港,于是便在这里建立了城市。柏扎思还以他自己的名字(Byzas)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拜占庭(Byzantium),如众多古希腊时期的城市一样,此时的拜占庭信仰的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德尔斐阿波罗神庙遗址
拜占庭城建立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而海峡的另一侧有一座更古老的城市——卡尔西顿城。虽然两座城市分居海峡两侧,但受到港口条件、洋流方向等条件的影响,拜占庭城的位置条件要比卡尔西顿城好很多,以至于在古希腊时期有人看过拜占庭和卡尔西顿两座城市的位置后,说:“卡尔西顿城的建立者一定是一个瞎子。”自从拜占庭建立之后,就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商人在本地聚集,城市也快速繁荣起来。
这座城市的财富和重要战略位置自然使其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这座城市原本是希腊殖民地,后来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占领,拜占庭于是成了波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最重要港口之一。希波战争后,波斯对希腊各城市的影响力减弱,拜占庭城再次受到希腊人的影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由于拜占庭城控制着重要的粮食运输航道,因此斯巴达城和雅典城均对此展开了争夺。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拜占庭城由于支持叛乱曾一度被罗马军队劫掠破坏,幸而后来被罗马皇帝塞普提米乌斯·西弗勒斯重建。重建后的拜占庭城依旧很快恢复了曾经的繁荣。然而,当时谁都没想到,这座城市的伟大岁月才要刚刚开始,而这一次它将拥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城的守护神阿尔忒弥斯
伴随着拜占庭城走上巅峰的,是罗马城的衰落。在罗马帝国走过了光荣的一世纪和二世纪之后,迎接罗马人的是“三世纪危机”。在三世纪,罗马帝国经济萧条、政治混乱、内战频繁,最终在戴克里先皇帝统治时期,帝国重新获得了稳定。戴克里先为了稳定帝国的统治,创造性地采用了“四帝共治”政策,即帝国由两位奥古斯都(皇帝)和两位副皇帝(恺撒)共同治理。然而,这项政策并未坚持多久,戴克里先退位之后,帝国重新开始了内战,这场内战最后的胜利者便是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便是另立新都。罗马城在经历了“三世纪危机”之后已经破败不堪,而且此时帝国西部时常会受到外族的侵扰,因此君士坦丁认为有必要将帝国的行政中心迁移到东部。一天夜里,君士坦丁梦中接受到神谕,于是选定古拜占庭城作为自己的新首都,并开始了重建工作。公元330年,新城竣工,君士坦丁皇帝以自己的名字为这座城市命名,即君士坦丁堡。而这座城市的建立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拜占庭帝国时代的来临。
君士坦丁大帝
虽然君士坦丁皇帝并无另立一个帝国取代罗马帝国的心意,而且当时的拜占庭人也称自己为罗马人,但是从很多意义上讲,全新的“罗马帝国”和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已经截然不同了。新帝国有一个全新的东方首都,有着更为严密的官僚体制,更为神化、集权的统治者。更重要的是,新帝国在精神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支柱——基督教。而居于这个帝国核心的便是君士坦丁堡,曾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君士坦丁堡是新帝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甚至大多数皇帝终身都不曾离开君士坦丁堡半步。正因为此,后世学者为了区分新、旧两个罗马帝国的时候,便用君士坦丁堡的旧称拜占庭来指代新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复原图
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纪西方最大的城市,人口将近百万,而同时期西欧最大的城市人口也不过十万、二十万。这座城市汇集着来自东西方各地的商品,大量的商人和大量的财富也汇集于此。十字军东征时期,西欧骑士在看到君士坦丁堡的时候,称“自己来到了天堂”,“从未见过有聚集了如此多财富的城市”。
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继承人,君士坦丁堡收藏着大量古典时期文学家、思想家的作品,这也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了西方最文明的城市。此外,君士坦丁堡长期以来还扮演着基督教世界屏障的角色。自从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崛起以来,君士坦丁堡便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抗的最前线,阿拉伯帝国也多次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最后无功而返。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没有君士坦丁堡,如果阿拉伯军队攻入了欧洲,那么世界历史的进程恐怕真要被改写了。
这座屹立千年的城市最终还是没能逃过陷落的命运。1453年,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帝国的围攻下陷落,至此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这座城市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关于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是,伊斯坦布尔的名字源于一个误会。当奥斯曼人询问路人那座无比宏伟的城市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希腊人以为他们是在问去哪里,于是回答到“去那座城”(estonpolin),这句话最终演变为了“伊斯坦布尔”。
在奥斯曼士兵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按照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许诺,士兵们本可以对这座城市进行长达三天三夜的劫掠,但是穆罕默德二世在一天后就制止了士兵们的疯狂行为。他说:“我要的是一个首都,而不是一片废墟。”从此,这座守护了基督教世界上千年的城市变为了一座伊斯兰城市。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并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东地中海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土耳其的首都也从伊斯坦布尔变成了安卡拉。然而,伊斯坦布尔依旧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依旧是东地中海上最耀眼的明珠。
今日的伊斯坦布尔
一座城市,三个名字,三种宗教,背后是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故事,这三个名字和三种宗教的变换也反映了东地中海地区历史的变迁。如今帝国已逝,只有这座城市静静地矗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讲述着辉煌的历史。果戈里曾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这座城市内宏伟的建筑将跨越时间向后人传达历史的信息。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消亡,然而人类创造出的这些城市,可能还会留在世上,证明着此地曾存在着高度辉煌的文明。
[英]罗杰·克劳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陆大鹏译,2014年。
[英]贝塔尼·休斯:《伊斯坦布尔三城记》,黄煜文译,三联书店,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