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后——孝贤皇后富察氏,崩逝于德州舟次,乾隆皇帝随后下发谕旨“布告天下,咸使闻知”,用“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对富察皇后做了简要人生总结,并以“永失内佐,痛何忍言”表达了自己对富察皇后崩逝的痛惜。
但是,这仅仅是爱新觉罗·弘历以“皇帝”身份对“皇后”崩逝的常规处理办法;而接下来的半个世纪,才是一个丈夫对妻子“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的追忆!
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富察皇后梓宫移放观德殿,乾隆皇帝再难抑制心中悲苦,“感怀追旧,情不自禁,再成长律,以志哀悼”: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作为一代帝王,作为一个自登基便被蒙上身世疑案的帝王,乾隆皇帝对于嫡出皇子的喜爱,对于传位于嫡出皇子的渴望远胜清代任何帝王。和《延禧攻略》中的演绎一样,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两次生育嫡子时,都表现出了一个父亲该有的欣喜若狂,更表现出了一个帝王在完成政治夙愿以后的心满意足、夫复何求。
被乾隆皇帝于乾隆元年秘密写入传位诏书的嫡长子——永琏早夭,没将他击垮;被乾隆皇帝“钟爱最笃,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的嫡次子——永琮早夭,也没将他击垮;可等到富察皇后香消玉殒的时候,乾隆皇帝崩溃了!
早知道你会走,朕又何必执着于嫡出皇子承继皇位!在朕的心中,你的生命,远胜于大清江山的传承!
你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只等携手到老
雍正五年七月,自圆明园前往大高殿祈晴的雍正皇帝,因“本月十八日,皇四子婚礼吉期”而返回紫禁城,于紫禁城西二所亲自见证了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的大婚。
出生于满洲勋贵家族的富察氏,自幼便接受了正统的传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内外兼修。而早在雍正元年便被雍正皇帝密立为皇储的弘历,在父亲的刻意培养下,也早已成长为有内涵、有修为的英俊少年。17岁的他和16岁的她,就这样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从遇见便注定了不平凡,从遇见便注定了鹣鲽情深、恩爱逾常。
从雍正五年七月到雍正十三年八月,弘历和富察氏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八年,而这段日子在乾隆皇帝看来,就是最美好的日子,以至于其在八十七岁高龄的时候,依然成诗“宪书登寿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感念当初的美好和温暖。
雍正八年,雍正皇帝开始为传位于弘历做必要的舆论宣传,一部由弘历于潜邸所做诗作集结而成的《乐善堂全集》应运而生,经过数位宗亲、重臣、名仕作序,这部诗集成为弘历继承皇位的舆论依据,为其顺利接过雍正皇权打下了坚实基础。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亲赐弘历号长春居士,进一步扩宽舆论影响。而这个对于弘历而言意义非凡的“号”,也成了他登基以后对富察皇后深爱的表达方式之一。
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以后,被其册封为后的富察氏,于紫禁城赐居“长春宫”;于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对于乾隆皇帝而言,富察皇后才是自己在后宫的所有。
你如果不在了,即使三宫六院,嫔妃齐备,朕也只是面对空虚而已!
或许,经过《延禧攻略》的艺术加工,才能演绎出富察氏的贤德
在《延禧攻略》中,秦岚将富察皇后演绎成了洛水女神,演绎成了“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的佼佼者,这份经过剧情演绎需要的艺术加工,如果和清朝官方文献对照,竟毫无夸张、过誉。
清乾嘉时期皇室宗亲,袭封礼亲王——爱新觉罗·昭梿在其所成《啸亭续录》中,如此描述富察皇后的贤德: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文忠公之姊也。性贤淑节俭,上侍孝圣宪皇后,恪尽妇职。正位中宫,十有三载,珠翠等饰,未尝佩戴,惟插通草织绒等花,以为修饰。又以金银线索缉成佩囊,殊为暴殄用物,故岁时进呈纯皇帝荷包,惟以鹿羔缉为佩囊。仿诸先世关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之意,纯皇每加敬礼。
在《延禧攻略》的演绎中,有一段乾隆皇帝偶患疥疮,富察皇后独身侍疾,直到乾隆皇帝痊愈的桥段演绎。其实,这并非杜撰,而是出自乾隆朝名臣、一代名将阿桂追忆富察皇后时,所讲出的历史事实。身染疥疮的乾隆皇帝,病愈以后,身体甚为羸弱,需静养百日方可恢复。富察皇后便将乾隆皇帝的寝殿外屋当成了自己的寝殿,尽心服侍百日之久,直到乾隆皇帝气色如初,方才搬回长春宫。
身居皇后凤位,本就是高高在上,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其的独宠,富察皇后完全具备养成骄横、霸蛮性格的资本,但她没这样做,反倒将自己视为乾隆皇帝的依靠,和乾隆皇帝一道休戚与共、同甘共苦。不可否认,乾隆皇帝执政初期,并非皇太极一样面临种种威胁和挑战;更非像顺治皇帝一样,经过多尔衮的七年压迫,在政事处理上太过生疏和急躁;也不像康熙皇帝一样,面临鳌拜的恃权欺负、把持朝政;但他毕竟是一个几无政治经验的年轻君主,需要面对皇室宗亲、前朝重臣乃至边境战乱、党争夺权的重重困扰。
将皇权集中发展到极致状态以后,乾隆皇帝将“今日之成就”做出了理性分析,将富察皇后这位“贤内助”的功劳,毫不保留地予以赞美: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献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别忘了,乾隆皇帝乃系清朝历史上最为自大的帝王,这位自诩为“十全老人”的君主,何曾将自己的历史功绩分于他人?
乾隆帝“十全老人”印章
你不同,你就是朕的江山,就是朕最大的历史功绩!
皇后崩逝,乾隆皇帝性情大改、杀伐不断
富察皇后崩逝后,就因为其所乘坐的青雀舫曾保留了她最后的体温,因痛失爱妻而丧失理智的乾隆皇帝下令将青雀舫运进北京城,他甚至想下令拆除城门楼,就为了能够感受富察皇后最后的温度。
为了满足乾隆皇帝想要提高富察皇后丧仪规格的要求,总理丧礼的大臣们直接绕开了相关依据——《清会典》而援引《大明会典》。于是,一场远超皇后丧仪规制的“国母故世大礼”,隆重举行:
皇帝持服用素绸。九日不办事。妃嫔以下、皇子、皇子福晋、咸服白布。截发辫、翦发。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福晋以下、乡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皇后姻戚男妇、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护军领催等之妻、内管领下几筵前执事男妇、并革职宗室觉罗等、俱成服。齐集举哀。外藩额驸王公台吉公主福晋郡主等、朝鲜国使臣、于服内来京者。亦成服。日三次奠献。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斋宿二十七日。
可就算如此,痛失爱妻而极度悲痛,情绪恶劣的乾隆皇帝,依然失去了继位之初的理智和宽容。一场因皇后丧仪而引发的政治风波,不但让包括当朝皇子在内的众多臣属被严斥、罢黜乃至问罪处决,还让乾隆皇帝性情大改,执政风格大改,朝堂环境大变。
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无哀慕之诚”而被乾隆皇帝公开训斥,甚至公开给出了“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的说明。从当朝皇子甚至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甚至当朝大学士来保,到翰林院低级官员、地方官员,因皇后丧仪风波而被乾隆皇帝惩治的官员多达上百位。
朕可以是仁慈君王,因为有你在;朕也可以成为铁腕强君,因为你不在了!
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追忆,整整半个世纪
从乾隆十三年三月,到嘉庆四年正月,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乾隆皇帝一直将富察皇后放在心里,放在最柔软的地方。皇后崩逝后,他也曾再立皇后,也曾再有恩宠,但却养成了独宿的习惯。那个长达数十年都灯火通明的长春宫,见证了乾隆皇帝一个个孤寂的夜晚。
而后的岁月里,乾隆皇帝曾经四次路过济南府,路过这个让富察皇后染病的地方,乾隆皇帝说“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正如宋庆龄先生不愿北上的原因一样,“那里是先生故去的地方,伤心之地”!
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从承德避暑山庄出发,经科尔沁蒙古往谒祖陵,在固伦和敬公主这个富察皇后唯一留下的骨血面前,赋诗一首,其中一句“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将乾隆皇帝追忆富察皇后的辛酸和苦痛,表露无遗。
准噶尔之战,和敬公主的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纵容敌首,按律当斩,和敬公主向乾隆皇帝求情,希望其念及孝贤皇后的恩情,宽恕额驸,别让自己成为寡妇。在《啸亭杂录》的记载中,此时已经46岁的乾隆皇帝嚎啕大哭,以抒10年来对富察皇后的思念之苦。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亲临皇后陵墓,喃喃轻语:我们的小孙子都已经娶妻成家;乾隆三十一年,因继皇后断发被饱受天下臣民诟病的乾隆皇帝,发出“生前恩不尽,别后事斯多”的感叹;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再临皇后陵墓,再次轻声诉说:我们的曾孙业已娶妻成家;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喜得玄孙,再告富察皇后:你活着,也74岁了,也能看见玄孙了。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再临皇后陵: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朕不想活那么久,朕只想早点下去见你!这天下没有了你,朕宁愿不要万寿无疆!
嘉庆元年三月,86岁高龄的乾隆太上皇携嘉庆皇帝,再临皇后陵墓,将近半个世纪的追忆,将近半个世纪的思念折磨,让乾隆太上皇再也无力承受:
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参考文献:《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实录·高宗实录》、《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啸亭续录》、《乾隆帝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