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民国时军队的编制状况曾进行过多次改变,从方块师调整为三角师

民国时军队的编制状况曾进行过多次改变,从方块师调整为三角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路军刚刚完成改编时,林彪的第115师343旅685团是由战功卓著的红一军团红2师改编而来,在首任军事主官当中,黄团长(副团长邓华)为开国上将,一营长刘德明后来在战斗中牺牲,而二营长是曾国华,三营长是梁兴初。

所以显然第685团由团直属队和三个步兵营组成的,符合当时国民革命军“三三制”的编组原则。不过,由于红2师是红军主力部队兵员比较充实,所以压缩为团级建制时编成了12个步兵连。也就是说,八路军685团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每个营都辖四个步兵连(另有一个营属重机枪排),每营兵力达600人以上。

黄埔建军之初,国民革命军是苏式装备、苏式训练和苏式编制,所以也就沿袭了苏军的“三三制”编成原则。基本上是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和营辖三连,到扩编为第一军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何应钦军长以下分别是第1师师长钱大钧、第2师师长刘峙和第3师师长谭曙卿。该军后来一度发展到九个师,但很快被分拆为第1、第9和第32等三个军。

但是在北伐战争中由于国民革命军扩充极快,另外编制训练也逐渐从师俄过渡为“师德”,再加上期间对军阀部队的招降纳叛,所以军制一度非常混乱,并且开始出现“旅级”番号。民国十八年(1929年)整理时大致分为三旅六团的“甲种师”、二旅四团的“乙种师”和直辖三团的“丙种师”,因为蒋介石从来没有真正完成“军政和军令”的统一,所以中央军、杂牌军和地方武装的编制堪称乱七八糟。

不过在团级指挥部以下,当时基本只有“三三制”和“四四制”两种类型,也就是团辖三营或者四营,再多或者再少那都属于特例了。比如宋子文的税警总团就是各团辖三营,但每个营辖四个步兵连和七个特种兵连队,团级兵力高达5000余人,而正常的步兵团兵力多在1500到2500人之间(要看兵员充实程度了)。

中原大战结束以后,南京军政部终于有条件着手进行全国军队的统一编制,提出了首先完成60个“调整师”的方案,然后其他各师再逐步执行。无论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还是各期的调整师,都执行了“团辖三营”的原则,然后每个营再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考虑到机炮连的特殊性,等于在团以下建制仍然是“三三制”的原则。

而团以上则是师辖二旅、旅辖二团的“方块师”结构,当然了此番整顿还未彻底完成,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但师辖二旅四团和团以下的三三制原则,确实是当时的标准编制。所以八路军最初完成改编时,第115、第120和第129师也基本遵循了这个编制原则,因为南京军政部是要核实你的基本编制情况的,想做细微调整也只能在营以下建制里进行。

武汉会战以后取消了“旅”级编制,各师变成了直辖三团(嫡系师还有一个没有番号的野战补充团),这就是在实战中摸索出来还是“三角师”比较利于指挥。所以在抗战中后期,标准的部队编制又重新回到了“三三制”的状态下,即集团军辖三个军(或者二个)、军辖三师(或者二个)、师辖三团、团辖三营的通用标准建制,当然这事别抬杠,部队的派系和实际情况决定着,肯定是有特例的。

解放战争期间也差不许多,国共双方军队在师以下仍然都是“三三制”基本编组原则,比如第74军压缩为整编第74师后,三个所辖师改称整编旅,旅以下三个步兵团(孟良崮战役时有三个新编团没有归建,但是番号都有了),而团以下更是如此。在作战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各步兵团习惯上均以两个营在第一线展开,而团部掌握另外一个营为预备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则,调整,进行,状况,方块,建制,三三制,步兵,军队,编制,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原则,调整,进行,状况,方块,建制,三三制,步兵,军队,编制,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原则,调整,进行,状况,方块,建制,三三制,步兵,军队,编制,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