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倪萍
编辑/ 陈芳
造出最好的国产飞机,一度是俞浩的梦想。他为此付出诸多努力——自学流体力学,组织“天空工场”,发明无人机。但最终,他选择创造的东西不在天上飞,而是应用于每一个人的家庭中。在关键的高速数字马达技术上,俞浩完成了一次行业局部的“颠覆”,将高速马达的转速推高至20万转/分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如果要选择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来诠释自我,俞浩一定会记得多年前的那个下午。
读初中的他站在熟悉的、一成不变的田间地头,看着头顶上空飞机划过的痕迹,对着一旁的家人说,“我想为中国造一架全世界最好的飞机”——梦想、生长环境和未来,都被浓缩在了这一刻,对飞机的热爱像是抛掷在未来的锚点。
在此后的求学生涯中,某种程度上俞浩完成了少年梦想:这位出身江苏南通的农村少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一路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在这里,他创办了学生航天组织“天空工场”,也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三旋翼、四旋翼无人机发明者。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继续完成飞行梦想时,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进阶之路:让“航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图/视觉中国
少年的鸿鹄之志
1987年,俞浩出生在江苏南通的小村子,这个日后将被保送到清华读书的孩子,从小就显露出一些“无师自通”的特质。
时光回到12岁那年,这个小小少年已经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发明。
那年,俞浩的家里盖了新楼房,他自告奋勇,希望自己设计线路,使得楼上、楼下的开关能够一起控制一盏灯。
常规的双控电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来控制。小时候的俞浩还看不懂电路图,更不了解这个“单刀双掷”的设计路径。但年幼的他隐约知道,家里的电线是一个网络,“正电负电无处不在”。这给了他灵感:两个开关同时接负电或同时接正电,灯泡就不会亮,而一正一负时,灯泡亮起。
双控电路就这样被无意间“发明”出来了。直到三年后,他在初中学习电路原理才发现,自己家的电路“跟其他家都不一样”。
更早一些,这种无师自通的能力在他的手工模型中也能看到。跟着电视上的科教片,俞浩已经独立搭建了火箭、轮船、飞机等电动模型。这些会飞、会游的模型中,都离不开电机和马达这两个零部件。这并不难,毕竟,他“自小就经常绕线圈”。
这或许是环境的熏陶。俞浩生活的镇上,大量的人以制作电动工具为生——这些电动工具为彼时南通的电子仪表工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通是座滨海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风光秀丽,有着“北上海”的美誉。作为“近代第一城”,南通的电子工业曾在全国享有盛名。上世纪80、90年代,南通电视机厂、南通无线电厂、南通无线电仪器厂、南通中华唱片厂等工厂接连建立。“宝石花”收音机、“桃花”电风扇、“飞剑牌”收录机、“三元牌”电视机风靡市场。
图/受访者提供
冥冥之中,童年“绕线圈”的技能在将来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了俞浩的生命中。不过,彼时的俞浩还并不了解命运埋下的伏笔。在那时,令小俞浩魂牵梦萦的是另一件事:做一架全世界最好的国产大飞机。
俞浩总是对南通上空飞过的飞机格外留神。每当听到轰鸣声,他总会抬头注视着天上移动的“小小的点”,结合声音,猜测飞机的型号。他因此羡慕住在机场旁边的人,“可以经常看到飞机的起降。”
对飞机的热爱像是抛掷在未来的锚点。一旦意识到它的存在,俞浩就将自己所有的精力聚焦在这1%重要的事情上。
初中时,他就自学了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是成为飞机制造者必须要懂得的内容之一。
2005年,凭借着物理奥数竞赛的优异成绩,俞浩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的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在这里,他组织了一个学生航天科研团队 “天空工场”,顺利拿到了波音公司的赞助和一些课题任务。他甚至尝试发明无人机,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三旋翼、四旋翼发明者。
创业,挑战海外技术垄断
时至今日,俞浩提到飞机,仍然怀有深切的眷恋。“我会把飞机理解为一种很美的东西”,他谈论波音737,“飞机本身超级复杂,拥有100万个零件,但全部结构的重量才1.5吨到2吨,即便全都算作由铁做成的,这些重量也仅有两立方米。” 而飞机从降落到起飞、乘客从登机到下机、服务人员的加油、检修、备餐等的过程也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转系统,同样“非常优美”。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矛盾的一面也渐渐显露。俞浩觉得,今天的飞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工业产业。每个人都只是产业运转的螺丝钉。他从已经毕业的大学同学中得知,“(他们)可能连飞机有几个舵都不完全清楚,更多是计算这颗螺丝、这根翼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拉断,能不能再减少0.1克。”
“这其实不是极限探索的感觉了。”俞浩说,“100年前做飞机的那些人,如果他们生活在当下,还会去做飞机吗?不一定,至少不是优化意义上的飞机,而是会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反复思考中,俞浩看清了一点:与其说自己的梦想是“造飞机”,不如说去做一些“极限探索”的事情更为贴切。
他重新校对了方向。2015年,俞浩决定做一个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全球顶级科技公司——用科技来解放双手,解放人类生产力,“使人们可以做更多创造性的事情,有更多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图/受访者提供
而现实的情况是,“合适的供应商不好找,能符合要求的零部件也没有”。仅高速马达一项指标,就拦住了许多供应商。
所谓高速马达,通常是指每分钟转速超过1万转的电机。在吹风机、扫地机、洗地机等家用电器中均有应用。理论上,更高的转速,意味着更高的清洁效率和更强大的清洁能力。突破电机壁垒,需要攻克气动、电磁、驱动、电力、电子等各项技术。还需要解决平衡、减震、降噪、热设计等实际量产的难点。彼时,国内大部分产品的高速马达转速为1万转到2万转,国际龙头的转速则达到了12.5万转。
俞浩渴望征服这个数字。于是,从最难的技术开始,他邀请了大学同学,组建了核心研究团队,回到基础理论原点推导——这是物理赋予他的思考本能,“把事物还原到最基本的、不可拆分的变量,而不是靠经验”,“要把每件事情做到极致,就不能靠经验去做。”
两年时间,俞浩研究的高速马达转速达到了10万转/分钟,紧接着,转速追平了国际巨头的12.5万转/分钟。去年9月,追觅科技发布的无线吸尘器V16,其搭载的马达转速突破了16万转/分钟,跻身国际一线水平,并步履不停地储备18万转/分钟、20万转/分钟技术。
在高速马达的一系列指标中,改善的不只有转速,还有启动时间。它类似于发动机油门,启动越快,响应速度就越快。当时市面上高速马达的启动时间在900毫秒以上,俞浩团队的工程师则把启动时间缩短到了180毫秒,是以前的五分之一。
“之前觉得,国际巨头公司好像只可以无限接近,不可超越。但最有意思、最难的,往往是突破心理的束缚。” 做出没人能做到的事情,能给俞浩极大的兴奋与成就感。这种似曾相识的“心流”体会,正是他曾在“造飞机”中追求的“极限探索”的感觉。
从2017年正式成立至今,俞浩创立的追觅科技团队成员已接近2000人。2021年10月,其宣布完成36亿元C轮融资——这是当年扫地机器人领域已公布的最大一笔融资。有投资人评价他“对技术创新拥有近乎痴狂的追求”。
俞浩所向往的状态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因乔布斯而广泛流传的话,最早出现在杂志《全球目录》最后一期的封底,配图是一张山野风景的相片,晴朗的早晨,山坡上苍翠掩映,无人的柏油路蜿蜒向前。“人们应该保持对未知的渴望,也要时刻保持自我清醒的认知。”
让“机器人”走进家庭生活
高速数字马达技术是俞浩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放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这也是中国品牌自主发展的一大进步。
作为智能清洁产品的核心,高速马达曾依赖国外进口。随着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精密制造三大领域技术不断突破,以及量产高速马达转速的频频刷新,追觅科技打破了“卡脖子”问题。
“全球同行做到5万转、10万转/分钟时,我们就要做到15万转、甚至是18万转/分钟,做到世界第一水平,并且带动上下游供应商,实现‘中国智造’全面的科技反垄断。”俞浩如是说。
图/受访者提供
这离不开国内企业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俞浩曾透露,在追觅内部,研发分上下两层:下层瞄准稳定根基的技术积累,比如高速数字马达、室内场景的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上层则设置各种创新研究院,他们负责基于核心技术、供应链的创新技术,研发创新性的产品。追觅科技每年会拿出营收的12%投入研发建设。
据悉,截至2022年9月底,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2856项,其中发明专利1037件,PCT专利194件,目前已授权专利1531件。其也在近年与国际知名品牌的数次诉讼交锋中获胜,打赢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专利攻防战”。
依托不断提升的研发技术,从2018年的第一款产品吸尘器V9 “供不应求”开始,追觅科技的产品线不断扩张。陆续完成了扫地机器人、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及高速吹风机为核心的四大品类建设。其中,追觅科技发布仅一年的洗地机这一新品类增长亮眼,据电商平台相关数据综合显示,2022年7月,追觅洗地机线上渠道的市场排名已跻身行业第二。
打通了底层技术的各个环节,追觅科技在智能清洁的各大品类中站稳脚跟。但俞浩向往更广阔的智能世界。在提供智能清洁的单品之外,他看好机器人技术进入家庭生活,“机器人不一定是拟人化,而是具备传感、处理、执行等功能。你的家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机器人,智能音响是耳朵,影视设备是眼睛,扫地机器人是腿”——这或许就是智能家居的未来。
俞浩希望,推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将人们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链接或者价值创造。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锚点”。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2021年10月,追觅科技自主研发了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 One,能够实现爬坡、上楼梯、跨越障碍等高难度动作,并精准判断多种地形,适应复杂环境。俞浩说,“追觅科技未来会是一家广义机器人公司,我们要持续做好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去拓展一个又一个领域。”
这是属于俞浩和追觅科技的故事,也是千万个智能家居品牌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故事之一。
在俞浩之前,海尔、美的等传统巨头品牌主动革新;一些新秀品牌也不断崛起,在技术与产品中不断创新。从智能门锁、智能冰箱到扫地机、洗地机,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背后,是正在智能化的家庭生活。
图/受访者提供
而现阶段,智能家居市场仍以被动式服务为主。奥维云网(AVC)副总裁兼地产家居事业部总经理李影表示,“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的跨越是未来三年中的关键方向。主动式服务更多强调智控系统通过灵活挖掘用户自己都还不够明确的、潜在的需求,而不单单是执行用户发出的指令。”
在这股市场趋势的转变中,国产智能家居品牌也跟随潮水的流向,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俞浩觉得,未来5年,中国市场将转变为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正向研发、核心技术、优质供应链、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塑造等五个能力。它们将不再是“铺货出海”,而是在“品牌出海”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时,俞浩或许会想起还在天空工场和同学们讨论的那个晚上。“我们大胆畅想,未来20年,世界会倒过来变成中国研发加海外制造。”中国输出研发能力,在世界各地制造,从做微笑曲线底部的生意,变成做微笑曲线两端的生意。“我相信,10年、20年后,机会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