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无利不起早,宫女也是人,尤其能混到皇帝身边的宫女,更是知道哪有好处就往哪挤,那“冲龙沟”对宫女有什么好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要解释一下,“冲龙沟”其实就是给皇帝漱口,这个并不是乾隆皇帝的特殊爱好,整个清朝乃至春秋之后的皇帝和贵族都有这个习惯。
至于漱口这个行为是怎么传来中国的还尚有争论,不过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在春秋时开始的,论据就是《礼记》以及《管子》中对漱口就有了描述。
放到现在,每天早上只是漱口远远不够,我们有牙刷、牙膏,如今连牙刷都变成电动的,春秋时期可没这个条件。
——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发现每天早上起来嘴里有异味,一开始使用盐水进行漱口,如果没有漱口就跟长辈说话,甚至会被称为“不敬”。
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罪过,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不敬就是最大的罪过,相信每个人都会非常注意。
不过这种习惯的延续更多还是一种形式,又或者说更多是为了口腔健康,对于口气的清新没有本质作用。盐水虽然可以杀菌,但嘴里的味道改善不佳,那个年代又没有口香糖,口气问题依旧存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隋唐,那个时候饮茶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喝茶交谈的时候,互相的口气都没有了,这让很多人开始早上起床先用茶水漱口。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替换掉盐水漱口,转而使用茶汤。不过一开始还只是贵族和皇帝可以用茶汤漱口,平民还没有办法这么奢侈,这也就成了皇帝和贵族的一种风尚。
再往后发展,茶叶变得越来越普遍,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茶汤漱口,皇帝自然要有差异化,老百姓叫“漱口”,而皇帝就叫“冲龙沟”。
其实说白了这工作就是伺候皇帝“漱口”。
那这么一个简单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宫女都要抢着干?还记得之前说用茶汤漱口,皇帝肯定用得不是普通的茶叶泡制,尤其是乾隆皇帝,用什么东西都要用最好的,茶叶也不例外。
皇帝用来“冲龙沟”的茶叶都不是市面流通的茶叶,这些茶叶有专人种植的茶树,全部是精心挑选的品种,当然,重点是小面积种植。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皇帝的茶树就那么几棵,而且采摘的时间很考究,过嫩清香不够,过老有苦涩,而且采摘后的保存也很讲究,可想而知这些茶叶有多么优良。
一直到慈禧的时代,满清皇家御用的茶叶一直是个秘密,清朝的高官或者富贾都很难喝到,除非皇帝赏赐。
这个传闻渐渐也传到了民间,在当时那个时代,只要是皇帝用的东西就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种“皇帝金汤匙”的感觉。
一段时间,在民间纷纷传出自己有皇帝用的茶叶,一时间也算是价格疯涨,很多商人都出高价寻找皇帝喝的茶叶。
说到这里应该有点眉目了,皇帝“冲龙沟”的流程很简单,用冲泡第一杯的茶汤放入口中几秒吐出。剩下的茶汤就可以倒掉了,这些茶叶基本冲泡一次就浪费掉,这则让皇上贴身的太监和宫女可看到了商机。
现在冲茶讲究“洗茶”,也就是第一杯冲泡的茶汤会倒掉,真正喝的是后面的茶。
这些宫女通过给皇帝“洗龙沟”的机会,可以将剩下的茶叶重新风干,然后配合太监出宫卖掉,这可是一笔非常不菲的收入。
皇帝每天漱口可不是只用一杯茶,需要提前冲泡好很多茶汤,而且是用很多茶叶浸泡成浓茶,一天就可以积攒不少茶叶。不过到晚清,太监向宫外贩卖茶叶早已不是用皇上“洗龙沟”的剩茶,而是偷出新茶贩卖,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宫女如果和这些太监把关系打点好,宫女负责把茶叶搞到手,太监负责销赃,一气呵成,甚至在晚清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流水线”。
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乾隆皇帝的特殊爱好,主要是因为乾隆这个人比较张扬,每天早上“冲龙沟”的流程特别繁杂,所以会让人容易记住。
不过这事毕竟不是台面上的买卖,有些宫女如果不在这个关系网中,很有可能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这些宫女在争得其实是明面上的好处,一来是皇帝的打赏,二来就是有机会接近皇上,给自己一个逆袭的机会。
对伺候皇帝“洗龙沟”这个活,稍有了解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和皇帝接触的好机会。
如果温柔端庄,让当朝皇帝看到,不说逆袭,也绝对大大有赏。不过很多宫女肯定不止于此,有些人真的是抱着逆袭的态度争抢这个活,每天早上在皇帝那刷个脸熟,倒也不错。
不过说到底,偷茶这件事的发生主要看出了两件事,一个是清朝到乾隆之后的腐败已经到了皇帝身边。太监和宫女相互配合,将皇宫内的东西向宫外贩卖,虽然看似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但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炒作了,哪怕是茶叶也可以卖到很贵。
前文已经提到,很多高官和富贾都买到这个茶叶,但其实茶叶能变出什么花?这不过都是商业炒作的手段。很多和宫里太监有关系的商人,专门通过放出类似的风声,让老百姓在私下讨论皇帝的茶园,以此来为未来贩卖茶叶做铺垫。
就是这么一个里应外合的操作,哪怕在乾隆期间,看似乾隆手腕很硬,但宫里的很多小玩意都被太监和宫女挪到宫外卖掉,乾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乾隆皇帝这个人特别在乎外在的一些东西,所以对于“洗龙沟”这件事情也很重视,自然在这方面打赏也就多一些。而且我们都知道,乾隆为人大方,很多宫女也愿意围在乾隆身边做事。
而时间久了,自然就传成这是乾隆的特殊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