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著名演艺家王刚,你一定会想到和珅这个角色。和珅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是贪官的反面角色,据一些史籍记录,在他仕途20余年中,他所获得财富十分丰厚,至少有8亿两以上的白银。如果再算上珍惜古玩,墨宝字画,其价值甚至是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总收入都赶不上的。所以在当时,和珅下台以后,国库一下就富裕了很多,就连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一段描写当时情况的顺口溜还广为流传。那为何和珅这么贪,乾隆却未对他施以惩戒呢?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和珅贪吗?
其实不然,乾隆对于和珅是什么样的官,可谓是明明白白。那为何却没有惩戒和珅呢?这和他自身想要享受,还有和珅自身能力有着很大关系。和珅自幼出身贫苦家庭,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到了九岁,父亲也离他而去。后来,他与弟弟两人相依为命。继母一直看他们不惯,想把他们逐出家门,还好有一个好心的老家丁和偏房,收留了他们,让他们有了容身之地。长大以后的他刻苦读书,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对于他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至乾隆统治的三十四年,他在科举落选后,利用文生员身份,成为三等轻车都尉。三年后,乾隆看中了他,提携他为贴身侍卫。和珅察言观色,也不负众望的抓住了机遇,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很快布库的管理权交到他的手上,他成为管库大臣。在这期间,他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并掌握了理财方法。之后他平步青云,由户部侍郎,到尚书,再到军机大臣的要职。
人怕出名,猪怕壮,和珅渐渐成为大人物,大富大贵的样子传到了亲戚耳中,他的亲戚们都纷纷来投奔于他。对于这些人,和珅也是十分为难。不能放着不管,也没有能力管。不管遭人诟病,管了吧,他们又都是些粗人,衙门的差事他们都做不了。想要用钱安抚,但是这些亲戚们却知道和珅是个大官,要钱终究有花完的时候,因此都想要个铁饭碗的官府工作。翻来覆去的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劝退他们的方法。
这一天,他把亲戚们全部叫在了一起。说是要让他们帮忙晒银子,于是打开地窖,白花花的银两看着让人十分动心,但他们却不敢动手,只好听话的晒银子,晚上的时候,和珅称量银子重量,发现没有缺少,便说,银子晒了一天,水分应当减少,不该是这个斤数。
之后的半个月里,亲戚们每天都在晒银子,银子的数量自始至终也没有少过,和珅就像往常一样感叹,银子不对,终于有一天,有个亲戚被烦的拿走了200两,第二天,和珅十分开心的感叹,这才是正确的斤数。于是,亲戚们都开始效仿,直到1000两银子被拿走后,和珅说,今年好工作没了,明年再来找好工作吧。亲戚们这才意识到,和珅根本就不想给他们安排工作,只是用钱来打发他们罢了。和珅劝退他们的方法,十分温和,这样两方之间也没什么矛盾,和和美美的解决了这件事。
中国自古以来,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温、良、恭、俭、让”、“德才兼备”、“海纳百川”等等优良品德,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一个有道德有情操的人,是深受人们尊敬的。
和珅:皇上,为了修园林这么一件小事就罪己而安民怨,足见吾皇坦荡之心胸,文治武功之气度。对比之下,臣等只能扪心自问,自我检讨,哪还有说话的份儿啊,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惭愧的很,惭愧的无地自容,皇上。
皇上:有和爱卿这番话,朕的心就平和多了,总之为家园百姓计,众爱卿就不用再劝朕了
皇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容亵渎和逾越的。然而皇上并没有无视百姓的需求,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修园林引起了百姓的怨气,对皇上的埋怨之声四起的时候,皇上没有愤怒地用权力来制压百姓,而是首先责备自己,努力改进,以安民心。和珅的“心胸坦荡、气度文治武功”的恭维,展现了一个宽容大度、爱民忧民的好皇帝。
“百善孝为先”,孝心自古就是被世人称颂的一大品德。乾隆皇帝更是出了名的孝子,因为剧中有皇上寻找亲生母亲的剧情,所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皇上的孝心。
皇上:朕的生母很可能就在云州,她可能正在盼着她的亲生儿子来相认呢
和珅:皇上这片孝心,上天都会感动的呀
皇上:纪先生请帮助朕找到生母吧
皇上为了寻找亲生母亲,茶不思饭不想,四处奔走,舟车劳顿,可谓煞费苦心。和珅的直接恭维,让我们看到了皇上的深厚的爱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