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忽一日,雍亲王(雍正)突然造访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家。李荣保一家回避不及,急忙施礼请安后,便将雍亲王迎进了书房。
一进书房,雍亲王即被满桌的抄经习字吸引了。
见习字写的风骨俊秀,雍亲王饶有兴致地问:“此字出自谁笔?”
李荣保答:“是拙女习字。”
得了这个回答,雍亲王甚是欣赏地将立在一旁尚是格格的富察氏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格格能否现场再写几笔?“
富察氏大方从命,提笔敬录了圣祖康熙帝的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据说,正是因为这一幕给当年的雍亲王留下的印象太深、太好,雍正五年,富察氏走进帝王家,成了十七岁弘历的嫡福晋。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最初遇到的便是最好的那一个。
弘历和富察氏之间便拥有这样的幸福,在弘历还未登基,还不是乾隆的时候,他们一起度过了七年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
都说七年之痒,但在乾隆和富察氏那里,最初的七年仅仅是彼此一生钟爱的开始。
男人的钟情总是来源于女人的好,关于富察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好女人?虽然史书上说的极少,但透过尽存的几个细节,依旧可以领略一二。
富察氏虽然是大家闺秀,但浑身上下却没有一丝华丽恶俗之气。《清史稿》说,皇后母仪天下十三载,平居恭俭,只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翡翠。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很能体会年轻乾隆的励精图治之心。据说,有一年秋天,乾隆在塞外行围,无意间和她聊起了先祖打天下的艰辛。乾隆说,先祖在关外艰苦创基业时,非常节俭,衣袖上用鹿尾绒毛缘个边就算是奢侈的装饰了,哪像如今八旗子弟镶金戴银,夸奢竞富。
这本是乾隆随口的感慨,但富察氏却记在了心头。回京后,她特意亲手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缘边的小囊,让乾隆放火石用。
接到这不忘初心的小囊,乾隆十分珍惜,常年带在身边。
又有一年,乾隆身上长了个疖子,经御医医治后,百日内须经常换药。为了照顾乾隆,富察氏特意将寝具搬到乾隆寝宫旁的侧室,每日亲自奉茶倒水,照顾换药,从无懈怠,直到乾隆痊愈,她才搬回本宫。
在婆媳关系上,富察氏的贤惠更是给”以孝为天“的乾隆带来了莫大的欣慰。乾隆生母本是粗使丫头,性情与大家闺秀其实很难融洽相处,但富察氏却真心地将老太后当亲额娘,遇到老太后稍有不适,其他嫔妃尽孝道都是做做样子,唯有贵为皇后的富察氏是真心实意、彻夜不眠地在跟前照料——
因为这种种的贤淑、持重,后宫的妃子虽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娇艳,但在乾隆心中,富察氏的分量却是越来越重。
可惜可叹的是,天道嫉全,得尽乾隆宠爱的富察氏却没能得到上苍的厚待。
因为深爱富察氏,从结婚的那一天起,弘历就盼望着她能为自己生个儿子。弘历的内心是清楚的,大清的皇位迟早是他的,而他登基后的皇太子只有是富察氏的儿子,一切才是完美无憾的。
带着这样的期待,雍正六年,富察氏终于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虽说是个女儿,但弘历还是兴奋异常,因为这说明富察氏的生育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许就是个儿子。
然而,自富察氏有了第一个孩子起,她的命运似乎就被注定要丧子的阴霾笼罩住了。
十四个月后,她的第一个孩子莫名地夭折了。
此事对富察氏的打击很大,但因为此时的命运尚未彻底裸露出它的残酷,加之她很快又怀孕了,所以她的悲痛并没有长期蔓延下去。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如心所愿,这次是个儿子。在当时,这一喜讯不仅让弘历内心狂喜,就连雍正帝也十分看重,这从他亲自为这个孩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
雍正为这个孩子起了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永琏。
要知道”琏“在古时指的是宗庙之器。雍正起这个名字,无疑是在暗示这个孩子将承继宗庙。
也许是永琏这个名字带来了鸿运,仅仅过了十个月,富察氏又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固伦和敬公主。
一时间,儿女双全,如果命运就此凝结或者只再朝前延续几年,富察氏的人生无疑是最完美、最幸福的。
五年后,弘历顺利登基成为乾隆帝。
乾隆有多爱富察氏,有多看重永琏?接下来的这一幕足以说明。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刚刚继位不久的乾隆便迫不及待地在朝堂上宣布,他已仿照皇考,秘密建储,将皇储之名亲手密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
这一年,乾隆不过二十六岁。虽说他没有言明皇储之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为谁做。
可惜,幸福正浓时,命运的残酷打击便迎头而来。
乾隆三年九月底,一场起先谁也没有太在意的感冒竟然让年仅九岁的永琏夭折了。
如此晴空霹雳,富察氏几乎被彻底摧垮了。
为了宽慰富察氏,也为了宽慰自己,乾隆传谕众臣: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有幸蒙我父皇亲自命名为永琏,此乃暗示他将来会继承宗器,接继大统。朕登基以来,已密立为太子。如今丧亡,著俱照皇太子仪注进行。
永琏的葬礼办完后,为了让富察氏能尽快地从悲痛中走出来,乾隆频繁地和她同寝,只为她能再生一个儿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七年之后,乾隆十一年四月,经历漫长的期盼,富察氏终于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让富察氏倍感欣慰的是,这次如愿是个儿子。
此时的乾隆虽然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但他对这个儿子依然爱如珍宝。依据乾隆的评价——”此子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朝野普遍认定,皇后的这个儿子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清的继承人。
然而,谁也没能想到,乾隆十二年的除夕之夜,一场天花竟又一次夺走了富察氏的儿子,而且还是她最后一个儿子。
这一次,不仅富察氏彻底坠进了痛苦的深渊,就连乾隆也几乎崩溃了。
因为实在无法理解命运为何会如此残酷,几近崩溃的乾隆甚至罕见地发出了这样一道谕旨:皇七子永琮,天生有异相。太后因他是正嫡,又聪明异常,所以最为钟爱,朕也意属他为继承人。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自问并未得罪天地祖宗,然为何正嫡子嗣一再早亡?难道是因我朝自定鼎中原以来,历代皇帝都非正嫡继统。而朕必欲以嫡子继统,获得先人没能获得的福分,因此一线妄求之心,遂启如此之祸?
情到深处,痛到极致,任凭他是帝王,一样的平凡、茫然、可笑——
帝王在天意下同样是渺小的,乾隆想像不到,茫然痛苦的追问尚未飘远,更残酷的打击竟又一次变本加厉地向他袭来。
永琮夭折后两个月,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即位后的第一次东巡开始了。这次东巡,乾隆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向天下宣示皇权,二是圆太后登一回泰山的夙愿。
因为富察氏尚未从丧子病痛中走出来,乾隆曾想让她在宫中静养,但富察氏却担心途中他人对太后照顾不周,执意要一同前往。
乾隆犹豫再三,考虑到此行或许能给富察氏疗伤,最终便答应了下来。
哪知道,在祭完孔,登完泰山后,富察氏竟在一场新雪后,突然染上感冒,最终病逝在了回程的青雀舫上。
乾隆对逝去的富察氏究竟有多爱,有多思念?
随后的几十年,乾隆演绎了无数让人唏嘘的瞬间。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其中能品读的几乎都是为富察氏而作的挽诗。安排完富察氏的葬礼,在回程的途中,乾隆几乎没有合眼休息,一直在为富察氏一首接着一首地写挽诗——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二十二年的琴瑟和鸣,十三载的后宫贤德,如今都化成了一场春梦,飘零在运河岸边。太后多么舍不得你,嫔妃多么钦佩你,从此之后再不忍去读关雎了,我的心弦已经永远地断了。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帏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往昔冬夏时节,你我也会暂时分别,可这一回却是永别,相见再不能有期。你的衣饰还在床边,帷帐里却从此空无一人了,可不久前你我还对坐在这里,一同回忆我们早逝的孩子啊。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我喜你喜,我忧你忧,你知我懂我,我怎么能够忘掉,巾帼之中你是那么的精彩绝伦,后宫之中你是那么的芳泽众人。我们两个儿子不幸都早亡了,一个女儿从此也失去了母亲,这一切让我怎么回忆下去,放下笔,我又是怎样的黯然神伤!
长春宫是富察氏的寝宫,乾隆回到紫禁城后下令,长春宫的所有摆设要原样保留下来,一丝一毫都不能更动。更让人唏嘘的是,富察氏生前所用的东珠顶冠、东珠朝珠一直摆放在那里,每年忌辰,乾隆都要来凭吊。
不是一年,而是四十多年,直到乾隆六十年退位做太上皇,这两样皇后的象征物才悄然撤下来。
因为青雀舫是富察氏最后生活过的地方,为了留住这个纪念,乾隆竟下令将这艘大船运进京城。城门太小运不进,乾隆甚至要拆掉城门,最后硬是动用几千人力,把这艘大船从城墙垛上抬进了城里。
春秋几十载,类似这样让人唏嘘的时刻很多,而最让世人动容的还是乾隆五十年,已经八十岁的乾隆在裕陵前为富察氏写的那首挽诗——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八十岁的乾隆告诉自己的第一个女人,现在越来越老了,唯一的安慰便是快要去另一个世界见你了。自己不想活到一百岁,这样算来,与你相会最长也不会超过二十年了。
诚实地讲,乾隆的这首诗,依然没有韵味,但最后一句却深深地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