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很悠久了,从唐代开始有了青花瓷的雏形之后更是推动了青花瓷更完整的发展,瓷器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记录着历史沧桑巨变,创造出中华瑰宝、中国符号。正所谓人已千古,唯瓷不朽。中华陶瓷,天下闻名。四海内外,相尽收藏。一个君主的审美往往能左右一个时代的审美,每一次的辉煌,都会让青花飘扬得更为悠远,而每一次的落寞,都会使青花淬炼得更加精致。
玩瓷器收藏的都知道,每件瓷器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烧造时代的一个社会风气,有一句话叫做:见瓷如见帝王心。康熙青花瓷素有“独步天下”的美誉。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善于引进和使用西洋先进科技工艺,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有了辉煌成就,这个时期中国古陶瓷事业达至鼎峰,臧郎年唐,赫赫御窑,各种陶事,各类瓷种,莫不精通。在制瓷方面,不仅恢复了明代各种釉色和品种还在胎釉、纹饰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创烧了许多釉色和彩瓷新品种,当得起人间瑰宝青花瓷!
康熙青花瓷器以纹饰优美,胎釉细腻精细,青花色艳,造型丰富而久负盛名。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一直以来,康熙青花瓷一直也是非常不俗,且如今瓷器板块作为众多藏家的心之优选项目,康朝瓷器凭借自身突出的品质,一时风靡无数。那康熙瓷器要如何辨别!不妨我们借用这个机会大家相互探讨一下!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一,早期康熙青花
以三藏个人的经验通常会将康熙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来看,一般来讲早期的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有缩釉和小棕眼现象,这是因为烧造的一个温度控制比例还未掌握的十分成熟,肥润呈青白色。
底足处理得不是很细致,有火石红现象,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的,少数器物口部会刷一层酱釉。
二,中期康熙青花
与早期康熙青花相比,中期的康熙青花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青花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糯米糕”之称。釉面通常有粉白和浆白两种,其中粉白釉的硬度较高一些,浆白釉则略显疏松,少数的还有开片,还有少见的一种亮青釉。这是因为此时青花烧造的技术以及窑温的控制都已经进一步提高了。
而且在修足方面更加注重,可以看到此时的器物圈足没有早期那么大,足径与早期相比略显偏小。绝大多数器物的底足露胎处洁净细润,处理极佳,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和后期雍正时期相比是没有那么滚圆的,少见火石红现象,胎釉结合处较为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是一致。
最特别的是此时出现了“浆胎”瓷器,这种浆胎瓷器主要是使用精细淘洗的浆细泥制作的胎薄体轻、较为松软,微泛土黄色的一种瓷器胎,一般用来制作水盂、印泥盒等。
三、晚期康熙青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高,海内外对瓷器的需求更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瓷器的产量大增。晚期时期的康熙青花不知为何又做成了之前胎体较为厚重的样子,所以此时的胎体与中期的时候相比又是要比较重,而且硬度也较高,如果有藏友手上有康熙瓷器与雍正瓷器可以相对比之,就能明白所谓胎体的硬是怎么体现了!由于是后期,所以前期的釉面特征这个时期都有沿袭下来,大多还是以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还有少量粉白釉,釉面光泽较为深沉含蓄。
晚期康熙瓷器底足特征较之前要深且多采用平切,切削的较为整齐。像二层台的转折处,不似从前的那般硬挺,而显出圆润细腻的感觉。雍正早期的时候也有一点这样的感觉,不过到后期更为圆润细腻,所生产出的瓷器显露出如同玉石一般的质感。
四、康熙民窑
由于康熙这个时期外销瓷已经严重供给不足,所以民窑瓷器在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与官窑器相比还略逊一筹,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民乐器已经算是精美的了,在艺术表现上,它不受形式上的约束,且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将实用与观赏融为一体,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何康熙民窑器能收到追捧!
康熙青花的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等现象,底足内施薄釉且泛白,底足多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都较大,很多器物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折角处较为挺直,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为流行,里圈一般比外圈低,两圈间露胎的地方无釉,圈足较为宽厚。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以上就是几点康熙青花的早中晚以及民窑器的一点不同之处。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