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苏克萨哈虽为多尔衮部下但主动揭发多尔衮,后因黄白旗矛盾被族诛

苏克萨哈虽为多尔衮部下但主动揭发多尔衮,后因黄白旗矛盾被族诛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十七,也就是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后的第十天,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罗列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的“二十四大罪状”,并且以极其蛮横的手段逼迫康熙皇帝下旨将苏克萨哈全家处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鳌拜擅杀苏克萨哈事件”。

就在鳌拜杀掉苏克萨哈之前的不久之前,索尼已经去世,而即便是他还在朝堂,也不会为苏克萨哈求情,同样不会求情的还有遏必隆,因为索尼、遏必隆、鳌拜本就与苏克萨哈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而这份矛盾也是持续了四十多年的两黄旗与两白旗矛盾的集中体现。

持续四十年的“黄白之争”,造就了苏克萨哈与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矛盾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经由“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推选,皇太极登上了汗位,正式成为了后金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而登基后的皇太极,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实施“黄白对调”。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势力分布的情况是: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由努尔哈赤亲自统领;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统领;镶蓝旗(33牛录),由阿敏统领;正蓝旗(21牛录),由莽古尔泰统领;正白旗(25牛录),由皇太极统领;镶白旗(15牛录),由褚英长子、努尔哈赤之孙杜度统领。

而努尔哈赤在其晚年的时候,又对其统领的两黄旗做了新的调整和划分,他让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人统领15个牛录,剩余的20个牛录自己统帅做了亲军。与此同时,他还明确指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并且自己死后将20个牛录的亲军全部交给多铎统领。

爱新觉罗·皇太极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登上汗位,并且夺下了镶白旗,让自己的长子豪格统领。

此时,皇太极手中掌握的是正白旗和镶白旗,多尔衮三兄弟这面则是多铎掌管正黄旗,阿济格与多尔衮共领镶黄旗。

然而,八旗如此分布对于皇太极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一来,按照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八旗拱卫与驻扎次序,两白旗分别排在了左右翼之末,尽管当时没有明确的指出八旗的排名顺序,但是这样的座次位置却也暗指了两白旗末尾的地位,这必然是皇太极所不想看到的。

二来,满洲人以黄色为尊,身居汗位却不能坐享“黄色”,无疑是对皇太极身份与地位的一种怀疑与贬斥。

于是,皇太极下令,在保持两黄旗与两白旗统领牛录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改换旗帜与服装颜色,皇太极也由此开始统领正黄旗与镶黄旗,并且将其确立为左右翼之首的位置;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统领的两旗则正式从两黄旗换成为了两白旗,位列右翼之中。

也正是这次“黄白互换”事件,使得在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爱新觉罗·皇太极

在此之后,皇太极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对于两白旗也进行积极的打压。

他先是找借口罢免了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之位,改由多尔衮担任。又因为多铎统领的正白旗是所有八旗之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旗,于是他又不断限制正白旗的发展,之后还将两白旗进行了重组,该让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统领镶白旗。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是找寻一切机会,进一步的打压多尔衮兄弟,特别是将阿济格和多铎的亲王爵位降为了郡王。而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并且正式确立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蓝旗的“上三旗”位置,由此也从地位上对于包括两白旗在内的其他“下五旗”进行压制。

然而伴随着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皇帝登基,多尔衮出任摄政王并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两黄旗与两白旗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时期,多尔衮大肆重用两白旗的官员和将领,朝中关键性的重要职位基本都为两白旗所垄断。这其中就包括了苏克萨哈,当时他是多尔衮的绝对亲信,深受多尔衮的信任与器重。

与此同时,由于多尔衮在与豪格争夺皇位期间,两黄旗的高级官员和将领给多尔衮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与阻力,所以掌权后的多尔衮随即开始对于两黄旗进行极力打压。

一来,他对两黄旗内部进行了分化和瓦解。

爱新觉罗·多尔衮

他以威逼利诱的手段使得包括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人选择了投靠自己。

二来,对于誓不屈服于自己的索尼、鳌拜、图尔格、图赖等人,多尔衮予以了残酷的迫害。

索尼被直接降职发配到了盛京看守皇陵,而鳌拜更是先后三次被多尔衮惩治,不仅爵位尽废,职务一撸到底,甚至还险些丢掉了性命。

三来,多尔衮极力抬高两白旗的地位,加强对于皇权的控制。

他不仅将原本属于“上三旗”的正蓝旗降入了“下五旗”,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置于“上三旗”之列,将按照八旗传统分配给两黄旗的京畿附近的土地,全部分给了两白旗,反而将两黄旗的部众全部安排在了“左右翼之末”的位置,不仅远离京城,排序地位上更是受到了打压。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薨逝后,顺治皇帝夺下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改由皇帝本人直接统领,并依然将其置于“上三旗”之列。

然而,尽管看似此时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者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此前四十多年的矛盾累积,加上多尔衮专政时期“黄白冲突”的持续升级,使得在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这份根深蒂固的矛盾已然是无法调和,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康熙朝初年的政治格局。

苏克萨哈被排挤和打压,实际上也是历史的必然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安排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然而对于这样的安排,鳌拜是极为不满的。

在鳌拜看来,他此前立下战功无数,并且是被皇太极所认可的“满洲第一巴图鲁”,论军功就连首辅索尼都是望尘莫及的,所以即便是论资排辈,他也应该排在索尼之后,位列四位辅政大臣的第二位。然而顺治皇帝却将其排在了最后一位,这必然让鳌拜产生了极度的心里不平衡。

再退一步讲,遏必隆作为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儿子,再加上其生母为努尔哈赤的女儿穆库什公主,如此高贵的出身使其排在鳌拜之前,对于此鳌拜可以接受。

瓜尔佳·鳌拜

但是对于将自己置于苏克萨哈之后,鳌拜必然是彻底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鳌拜,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对于苏克萨哈都是采取了非常排斥的态度,而这与苏克萨哈此前的经历密不可分。

苏克萨哈是多尔衮重要心腹大臣,得到了多尔衮的培养和重用,身居高位,然而在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的过程中,苏克萨哈主动投靠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并且是第一个站出来揭发多尔衮有“不臣之心”:“苏克萨哈隶睿亲王多尔衮属下,王薨,苏克萨哈与王府护卫詹岱等讦王谋移驻永平诸逆状,及殡敛服色违制,王坐是追黜。”

与此同时,大量多尔衮的旧部与亲信,因为苏克萨哈的检举与揭发而被惩治,可以说顺治皇帝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彻底清算并铲除“多尔衮集团”的势力,苏克萨哈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功绩”,苏克萨哈为顺治皇帝所信任并器重,其不仅在顺治朝时期继续担任朝中要职,更是在顺治皇帝驾崩后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了“托孤”重任。

然而,尽管包括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人,皆从“清算多尔衮”的过程中获益,重新崛起于朝堂之上,但是他们以及朝中绝大多数存有“正义感”的官员对于苏克萨哈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是极为鄙视的,特别是索尼,是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看不起苏克萨哈。

当然,鳌拜也是抱有同样的心态,尽管后来在皇室的干预与主持下,鳌拜与苏克萨哈结下了姻亲关系,但是丝毫不能改变两人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这其中有鳌拜与苏克萨哈本人的矛盾,也有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矛盾。

叶赫纳喇·苏克萨哈

而这一时期鳌拜在与苏克萨哈争端的背后,实际上还有两个重要的“支持者”,这便是索尼与遏必隆。

出身于正黄旗的索尼与出身于镶黄旗的鳌拜,因为两黄旗历来密不可分的传统,本质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年老多病、常年告假的索尼自然会选择鳌拜所谓其在朝堂上的利益“代言人”,进而在此后鳌拜所制定的一系列举措之中,选择支持鳌拜。遏必隆那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与鳌拜都是出身于镶黄旗,再加上其本人有勇无谋,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鳌拜,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鳌拜的“同党”。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堂上的政治格局从“四大臣辅政”逐渐发展成为了“鳌拜专政”,而在对待苏克萨哈的问题上,三人更是结为了政治利益的“共同体”。

鳌拜专权日盛,苏克萨哈之死已经是不可避免

康熙五年(1666年)的“圈换旗地之争”,鳌拜与苏克萨哈展开了一次激烈的正面对抗。

关于“圈换旗地之争”的背景,前文中已经做了介绍,实际上这也是“多尔衮专政”的产物。而此时的鳌拜则希望借由“换地”对两白旗进行报复性的打压,进而提升两黄旗的地位。也因为有着如此的目的,索尼和遏必隆均表示了支持。

尽管苏克萨哈知道自己所在的正白旗的利益将要受损,但是已然被排挤孤立的他也只能用默认的方式吃下这个“哑巴亏”。

瓜尔佳·鳌拜

但是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鳌拜的这一决定不仅是两黄旗的人不领情,两白旗的人反对声激烈,甚至连京畿周边的汉人也因为土地被进一步圈占而怨声载道。

于是,当时负责执行此事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以及直隶巡抚王登联上疏反对此事继续推行:“旗人安业已久,民地曾奉谕不许再圈。”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鳌拜“换地”的决心,他非但没有停止执行“换地”政策,反而借机杀掉了出身于正白旗的苏纳海,就连汉军旗人朱昌祚及王登联也被鳌拜处死。

可以说在这场“换地之争”后,苏克萨哈在朝堂上是更加颜面扫地,死死地被鳌拜所压制。

时间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上疏请求康熙亲政后不久去世,可以说这让鳌拜彻底失去了朝堂上的“枷锁”,已经没有人能够限制和牵制鳌拜。

这一年的七月初七,康熙皇帝正式宣布亲政,于是苏克萨哈上疏请辞,希望为顺治皇帝守陵。

爱新觉罗·玄烨

然而鳌拜却借机反扑,给苏克萨哈网罗了“二十四条大罪”,请求康熙皇帝要将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凌迟处死外,还要将其全家上下尽数屠灭。对于这样的要求,康熙皇帝当众拒绝,然而行伍出身的鳌拜这个时候是大闹朝堂,撸胳膊挽袖子摆出了一副以死相拼的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可以说是被鳌拜“胁迫”着依着鳌拜的意思,将苏克萨哈及其家人或处死、或流放,不过要求不能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只能对其予以绞刑。

就这样,伴随着苏克萨哈之死,鳌拜的擅权专政也达到了最高峰,而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康熙皇帝除掉鳌拜的决心。

终于在康熙八年(1669年),借由赫舍里氏家族的鼎力支持,康熙皇帝“智擒鳌拜”,将权力收归手中,同时也为苏克萨哈进行了平反,让其尚存活于世的幼子苏常寿袭承了其爵位和职务,也算是对苏克萨哈进行了补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旗,部下,牛录,白旗,八旗,皇太极,地位,苏克萨哈,努尔哈赤,多尔衮,知识科普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黄旗,部下,牛录,白旗,八旗,皇太极,地位,苏克萨哈,努尔哈赤,多尔衮,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黄旗,部下,牛录,白旗,八旗,皇太极,地位,苏克萨哈,努尔哈赤,多尔衮,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