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岁的时候问自己的私塾老师说:“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事呢?”师傅对他说:“唯有嵬科高第,如你父辈等考取功名,中状元光宗耀祖才是最大的事情!”
王阳明却质疑说:“嵬科高第者是常有的事情,这难道就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情吗?”
老师回答说:“当然,如你所见,什么事情都要成为第一名才好!”王阳明辩解说:“登第及科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之人吧。”《王阳明全集》
然而王阳明未能逃避科举路线,在22岁这年参加三年一度的全国性会试,王阳明落榜了,三年后再次参加科举同样落第。直到28岁这年,王阳明才在会试中考得第二等第二名,殿试上“二甲进士出身第七名”,自此正式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之路。
王阳明对于科举之路看得较为达观,甚至是有那么太过于轻松而另类,他曾对别人说起落第的感受时说:“人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就是科举考试让他动心去做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早年的王阳明狂傲可见一般。
无独有偶,清朝的曾国藩在科举之路走的更是异常艰难,在历经7此考秀才后,终于来到北京继续参加科举。曾国藩在参加完殿试后,拿出自己考题给同考看,因为粗心马虎,这才发现有一个大错误,让他非常懊悔,到家之后“午初到家,因场屋有大错乱,心甚不安贴,与内人兀坐相对,患得患失之心,憧憧靡己,强为制之,尚觉扰扰,夜不成寐。”由于殿试的马虎让曾国藩回家后悔恨恍惚,幸好三天后,曾国藩得了二等第一名榜单成绩,并被道光安排到“翰林院侍讲升用”由此走上了仕途之路。
总结来看王阳明的一生充满飘逸之气,其重大作为也只在弹指一瞬间便成就伟业。而曾国藩充满了倔强之气,其一生在立功之时靠着坚忍不拔的硬挺精神和三次自杀的险境,最终才成就大业,这方面,王阳明都比曾国藩要潇洒很多。
在多年后已经是功成名就之时的曾国藩,还会被梦境考试所累。“梦在考场中考试,苦涩不能下笔,不能完卷,焦灼之至!惊醒。”在梦里他因为答不上考题,非常焦急,以至于如噩梦般的惊醒,可以想见曾国藩当年在科举道路上的异常艰难,以至于他年之后还在为此胆战心惊。
他在醒来后自我总结说:“余以读书科第官跻极品,而学术一无所成,亦不能完卷之象也,愧叹无极!”《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在去世前夕,依旧感慨自己的一生“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曾国藩对自己的一生并不满意,尤其在个人学术思想体系并无卓越建树,为此在临终前夕还在耿耿于怀。
王阳明在去世前,当弟子问他有什么话时,他更是简明轻快地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虽然二人不是一个时代,但作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知识分子来说,二人代表了两个时代不同的人生追求和风度,从个性和境界来讲,都曾在当时的大格局中做出了突出重要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二人殊途同归的升华之处。如果将二人划归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那么自然就更加形象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