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
公元1781(乾隆四十六)年,一部耗时近九年时间的史前巨作《四库全书》终于在北京的紫荆城内完成了它的初稿设计。那么,对于这本普普通通的史书,笔者为何说它是史前巨作呢?首先,此书分别囊括四个基础部分,即:经、史、子、集,共计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余卷。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天文、人物等等人们所领涉猎过的各个领域。为了方便其流传于后世,乾隆还特意令人抄写了七部,并分别藏于辽宁、河北等地。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乾隆皇帝前前后后一共动用了全国上下近四千余人的人力,这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纪晓岚纪先生。单凭这些而言,称它为一部“史前巨作”一点儿也不为过。另一方面,从侧面也可想而知,在编写这部书的期间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多么的令人难以想象。那么,作为大清的统治者乾隆皇帝,为何要耗费如此巨大的国力来编写这部作品呢?他的初衷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些,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乾隆为何要耗费大力气编写这部书?
众所周知,乾隆所处的年代还属于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当时正是国势昌隆,内部安定之际,由此也具备了编写这部巨著的基本条件。那么,在具备如此优越条件的前提下,乾隆皇帝一心主持编写这部巨著的初衷又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个人兴趣吗?这个理由当然说不过去,对于一个自比于康熙皇帝的乾隆,显然不会这么愚蠢。那他又是为了什么呢?
对于了解乾隆皇帝的读者来说,一定都清楚乾隆这个人的能力和为人。对于能力,一位能够将清朝的盛世延续六十余年的皇帝,其能力可想而知是不容置疑的。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乾隆也是如此,即便他把大清的实力推向过顶峰,其晚年的诸多做法也令世人对其的评价大打折扣,具体他做了何种不合时宜的事情,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在这里就暂不去一一赘述。自古以来,不难发现,当一个国家被皇帝治理的有条有序的时候,皇帝就会开始逐渐的膨胀,转而会去做一些能够千古留名的事情。而乾隆主持编写《四库全书》一事,便是他开始走向膨胀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得到后人对其的称赞,使脸上有光。因为乾隆这个人在晚年的时候是十分的骄傲的,经常自认为把国家治理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这一点从他经常把自己自诩为“十全老人”和“十全武功”一事也可看得出来。
另一方面,大家都清楚,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经常大兴“文字狱”。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一共兴过130余次“文字狱”,要知道这一数字这比康熙和雍正时期加起来的三倍还要多,可想而知乾隆是一个对于文字多么敏感的人。同时,在编写《四库全书》的同时,乾隆还令人大肆毁灭自认为于己不利的书籍和资料,这就造成了他急需一部可以矫正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书籍,即:《四库全书》。换言之,他编写这部书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从思想层面去更好地统治大清,统治汉人,而这种统治是需要深入骨髓的。这就是为什么乾隆在编写这部书籍的时候出现了多处篡改史实的地方,因为他需要的是一部可以让历史按照他的意愿去发展的一部书。
结语: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乾隆这个人,他不仅延续了清朝走向昌盛的复兴之路,同时也拉开了清朝走向衰败的帷幕,可以说大清在他的手上被他玩弄的游刃有余。而《四库全书》这部巨作他本想把他用作统治大清人民的一把武器,而殊不知大清自身在他手上已经被他玩砸了。(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囿于笔者水平有限,文章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切盼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