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近现代以来广受赞誉,梁启超称他为“古今之完人”,是无数贫家子弟所向往的榜样。他虽然出身贫寒,天资也算得上是鲁钝,但是却建功立业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达到了汉人文官在满清朝廷官场上的最高峰,并且“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著作等身,令人极为浩叹。
但是如果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曾国藩的话,就能够发现他最为人称道的一项本事,其实并不是科举为官,也不是带军打仗,而是知人善任的本事。要知道我们谈起晚清的时候,基本是有着一种极为痛心的感觉,而其中仅有的几抹亮色,也就是左宗棠、李鸿章、薛福成等寥寥数人,他们所领导的洋务运动给后来的革新开启了最初的火种,让中华民族的成功涅槃有了可能,而这些人无一不与曾国藩密切相关。
曾国藩本人天资鲁钝,最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躲在他床下听他读了几遍书的小偷,都已经能够背熟他所读的书,但是他自己却还没有读熟,但是他后来在学业的进步却极为广大。所以他其实是跨越了从“普通”到“非凡”的人,于是他就能够明白人在不同层次能够体现出怎样的特质,这是一种基于本身成长的深微洞察力,所以他才能够发掘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也能够辨别出一个人是否无所成就。
当年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之后,本人声誉日隆的同时,也有很多故乡的亲戚故友前来投奔,想要奔向一个好的前程,在这些人中就包括了他的亲外甥。根据史书记载,曾国藩是有着好几个外甥的,但是并没有确切指出这一个是谁,只知道曾国藩在接待他的时候非常热心,因为他的面相看上去敦实质朴,是曾国藩最为渴望的一种特质。
不过曾国藩的考验还有很多,在给外甥安顿完住处之后就请他一起吃饭,结果外甥只是在饭间做了一个小举动,便遭到了曾国藩打发回乡。因为他在吃饭的时候,将其中的秕谷给挑了出来,放到现代这其实是一个正常不过的行为,甚至你不挑出来的时候还会被骂说是不讲卫生。
然而在那一个时代粮食极其短缺,大家对于粮食都非常珍惜,尤其是曾国藩知道这位外甥家中本来就不怎么富裕,曾经也吃过很多的苦,小时候也曾忍饥挨饿。但是如今还没有发达,只是因为有了得势的亲戚就开始对生活细节如此挑剔,就认定了他是一个迟不了苦而只会贪图享受的人。
于是就跟外甥说军营生活非常艰苦,想要前途就只能靠自己吃苦拼杀,不是很适合你,还是回家要安逸很多,也好照顾父母,随后给了几十两银子就让他回家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亲外甥为前途投奔曾国藩,饭间一个小举动,便遭曾国藩打发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