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职场上,做事要问心无愧,不管事情大小,只要自己有能力做好就行。但是,现在竞争激烈,房贷、子女教育、医疗费用的压力山大,所以,现在做事要求更高,不仅要问心无愧,最好还是有实际的回报。
职场10多年,看到太多的人做“无效的努力”,典型特征是越做越累,越累越容易犯错,越容易犯错越不讨好。要突破这个怪圈,唯有7个字——“成事、成事、再成事”。曾国藩是个想成事,也做成事的大家,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他高明的“成事逻辑”:
多做多错,越做越累,总是不讨好?曾国藩3招教你成事破局
一、有逻辑性就有预见性,能少犯错
记得去年的时候,有个大厂年会,95后年轻人做了一个ppt进行了调侃,意思是会干活的不如会写ppt的。当然,对于一些固定事务性工作写ppt是没什么用。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把一件事情想明白、写清朗、符合逻辑、符合事实,这样就可以避免入坑,可以马上实际操练起来,并且一次成功率大大增加。这似乎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但职场上很少有人做到。
曾国藩曾经写过一封信给同乡刘蓉(也是湘军将领、桐城派古文家,官至陕西巡抚),说道:“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意思是:我们要是有想法(所见),要把想法长久地实践了(行远),第一步是先落到笔头,把构思早早打坚实了(坚车)!放到现在,就是先把ppt做好。不怕被人说,在职场上,我很喜欢ppt做得很好的人,倒不是因为漂亮,而是简洁有效特别有逻辑性。
多做多错,越做越累,总是不讨好?曾国藩3招教你成事破局
二、不闭门造车,学会集思广益
一个人在职场上越做越累,越累越不讨好,往往是一个人在单干,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当然,职场是复杂的,很多人都想去集思广益,可往往做不到位,或者很容易被人有意无意带偏了。冯唐先生在《成事》一书中对曾国藩“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内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这句名言进行了现代职场解读:
第一,要自己有主见,并有控制方向的手段;第二,大范围请人提供意见,并合理采纳。如果用现代麦肯锡的方法论解读,就是:先建立假设,然后广泛收集信息、数据、观点,有逻辑、有常识地总结归纳,支持最初的假设或者推翻它。
多做多错,越做越累,总是不讨好?曾国藩3招教你成事破局
三、做事先高明,后精明,就能成事
“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什么叫做高明?高明就是有格局、有大局观。别人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面,而你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打个比方:我们中学物理课本上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别人看到了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只看到了现在有苹果吃了。而牛顿却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万有引力,进而可以推算出宇宙星球运转的规律。平时,我们在职场如果碰上了厉害的人物,当他说:“这个事情的本质是......“,我们一定要竖起耳朵,这是学习的好机会。
什么叫做精明?就是当你高明以后,有了格局有了大局观以后,还要把自己的利益合理、自然地放到这个格局当中。没有高明,没有格局,那往往不能双赢,你想放自己利益进去也很难。往往别人对你不支持,好事不能让你一个人独吞了,对不对?而没有精明,那就是事情越做越累,越累越不讨好。为什么?本质原因是,你不精明,没有把个人利益合理巧妙的放进去。
那么,如何做到精明呢?首先,先有高明后有精明,顺序不要颠倒。其次,职场人,一定要破解“谈利益、想利益,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最后,笑到最后才是真,要有长期利益的思维。